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儒家修身之道--练习题汇总

2022-11-25 13:36 作者:旅行中的学者  | 我要投稿

公共思考题:

1 怎样理解伟大成就跟意识的高度关注力有关?

经典《大学》上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音奋)懥(音致),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有两种情况导致不能正心,一种是情绪的影响,还有一种是心不在,也就是“无意识”、”没有觉知”、“失神”。

(他说)专注力是沉浸的,高效的

2 为什么说情绪问题根本上是你的看法(认知)有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伯恩斯指出:“当人处于抑郁状态时,拥有惊人的信仰能力,相信事实上不存在的事情,不仅如此,你还试图让周围的人也相信这一点。”治疗师的工作就是破除幻想,“教你透过幻想看到镜子的背后,让你看到你是怎样感觉的”。

(他说)心有挂碍的时候,你只看见了这个挂碍。不能跳出来看待事物,就不能公平公正(正心),心不正其位,就在外面漂,这个时候就像个情绪的傀儡。情绪虽然为生理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强其意志力才可以控制它。


3 视频最后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中国历史上通过学而优则仕进入管理层的学者、诗人、画家、科学家,都有谁?写下他们的名字。跟今天世界上的专职官员相比,你怎么看?

(他说)王安石,苏东坡,范仲淹,于谦,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这么看发现宋明还真有些妙呀。


4 分析下面钱钟书所谈现象的原因。

钱钟书说:色盲决不学绘画,文盲却有时谈文学,而且谈得还特别起劲。又说认识字的人未必不是文盲。有几位文字语言专家,到看文学作品时,往往乌烟瘴气眼前一片灰色。其中一位说:“文学批评全是些废话,只有一个个字的形义音韵,才有确实性” 。“好多文学研究者,对于诗文的美丑高低,竟毫无欣赏和鉴别“。

(他说)过度分析


5 为什么说诚实是高度自重的表现

今天我们在社会上人人要求平等要求别人对自我的尊重,是否想过我们有没有自己尊重自己? 马斯洛说:“我们描绘为健康、坚强和鲜明的人,似乎是在谛听他们内在感受声音方面比多数人要更清晰的人。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也同样清楚他们不需要的是什么。……另一些人,恰恰相反,似乎很空虚,失去和他们自身内在信号的接触。他们吃、喝、拉、撒、睡,都按钟点进行,而不是接受他们自己身躯的暗示。他们做一切事都以外部标准为根据,从选择食物(它对你有益)和服装(它正流行)到价值和伦理判断(我爸爸说的)都是如此”。

(他说)真就是统一


6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的个人主义和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的看法。

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林语堂在他的名著《中国人》里这样评论道:“中国人不接受法制,总是喜欢仁政。因为它更符合个人利益,更灵活,更人道。这是一个很大胆的设想,认为中国有足够的仁人君子去这个统治国家!民主观念是同样大胆的设想,认为可以通过用机器统计并不怎么会思考的普通人杂乱的意见就可以发现真理。这两种制度没有一种是完善的,这是人所公认的。然而,个人制度似乎总是更符合中国人文主义者的脾气,符合中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人对自由的热爱相一致”。

(他说)杨朱的个人主义终极目的是天下治矣,这与现代的个人的孤立主义当然是有别的。今天的这个主义是个病,得治。


7 通过《儒家修身之道》课程的学习,你对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有什么新认识?

《礼记.学记》里讲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音:祥),术(音:遂)有序,国有学。比(每)年入学,中(隔)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现代领导力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是确立目标、创建价值观或者重树价值观,领导者还具有导师的作用——激发动机和树立榜样等。

(他说)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观念,是中国几千年来以文治国的基础。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东西有使人走向虚伪的倾向;需要注意学习的功利主义,这对学人的修养是有不利的。


8 请对葛吉夫所说的“人是一部机器,可以被操控的傀儡”,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他说)行尸走肉,不明所以。


9 为什么说人的自我完成要从诚意开始

(他说)诚意就是做到真,这是统一的基础。诚意还是一个功夫,诚其意。


10 你对辜鸿铭下面这段话怎么看? 

20世纪前半叶,英国作家毛姆拜访辜鸿铭。 辜鸿铭说:“我们在世界历史上做过一个唯我独尊的实验,我们企图不以武力管理世界,而用智慧。许多世纪以来,我们都成功了。……你们发明了机关枪,那是你们的优势,我们是赤手空拳的群众,你们能把我们完全毁灭。你们打破了我们哲学家的梦,你们说世界可以用法律和命令的权力来统治,现在你们在以你们的秘密教导我们的青年了。你们用你们那可恶的发明来压迫我们了”。(比如:钉钉打卡)

(他说)还有点矫枉过正吧,中国一直以来的儒学传统,确实有别于世界各地的宗教道德体系。中国的人的功业和罪过都是自己的,西方人的功业和罪过都是上帝的。这使得中国人在自我的修养成就方面确实比西方人依赖上帝的戒律方面,当然是高了许多的


11 朱丹溪:“杖履所至,人随之化”,你有何感想?

(他说)教化之功,不是教育,陶冶熏染


12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里,哪些对今天社会上普遍的亚健康精神状态有对治的作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他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内安。现在普遍的状况是人生价值感的丧失,由于工具理性滥用,人在衡量评判角度,都是功利的评判。失去了人的温度,也就失去了人的价值感


13 古代中国和现代西方--文化与制度千差万别,社会政治中都非常强调“亲民”,好好想想为什么?

(他说)社会讲的是人与人的相处关系


14 中国古代传统里是怎样教人相亲相爱的?我们课程里引用《孝经》里孔夫子的话,你对哪些感触较深?

(他说)儒家强调由心出发,亲亲而爱人。讲关系的调和,也讲人的内外统一


15 为什么道家说,必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他说)之前没有想过的,倒是给我一种启示。真人不仅仅在真知,还在于真行真心真身,这也就是道家保身的逻辑所在了。


16 大医李可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他说)一切都是相对的,修身养性也是一样,也要因人而异,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17 古今大学有何不同?

(他说)今天的大学是器用之学,古之大学是成人之学。今天的大学是普及的,古之大学是稀缺的。


18 林语堂说的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是怎样不使人成为知识与逻辑的工具? 结合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他说)关键在于情理之中,融情于理正是中国人不崇拜纯粹理性的基础。对于人工智能做伦理的辨析我觉得真是没有必要的,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生产力的发展。修身之道在今日被人忽视是由于人为生计而奔波,古人之所以比今人重视,乃是由于修养学习具有移风易俗的重大使命感和解决生计的双重集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得人有更多从事智力的劳动机会。当身心安定之时,人们当会找寻生命的意义。而中国儒学的精神,将是这一做法的关键途径。


19 林语堂是怎样分析中国人心灵的中庸特质的

(他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彻底的个人主义的方式来看待世界,所以他自由、反抗、战斗又无所依存。彻底的个人主义是有其根源性错误的,那就是没有意识到社会性也是人的一种本性。人由襁褓走向独立,又由独立走向群体,这样的社会次序,本来就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将人的独立过程孤立化是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独立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处于群体世界,这也就意味着独立和群体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所以这种精神是刻画在民族意识中的。


21 著名中医徐文兵有句名言:不怕中医不是科学,只怕科学不是真理。你怎么看

他说)科学是真理,只是科学不是唯一的真理。科学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其中的一种(理性的)——当然称为最重要的一种并不为过。但是把科学摆上神坛,非科学而不论这才是反真理的。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表达:中医不是科学,不代表中医不是真理(当前中医没落,一则因为中医的学理困难,再则是中医没落进而导致的统计不能。我觉得随着中医的发展,样本的扩大,中医的科学性也是可能的)。


22 为什么说儒家不是宗教?请大家认真看相关视频,在这个帖子里讨论关于为什么说儒家是知识不是宗教的问题。

他说)儒家的止境在现实社会,在自身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异化重整合特征,除了课程举例的八极拳,请思考还有哪些具体方面或事例? 同学们请在此贴内讨论这个问题。 八极拳视频的链接http://tv.cntv.cn/video/C10401/a18ef2dc913b4b2fb975c9be9a2eadc3











儒家修身之道--练习题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