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极一时的爱国者导弹,最近几年为何销售惨淡?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一度震惊全球。也让美式武器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其中名声最响亮的,第一自然是对伊拉克摧枯拉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第二自然是大战伊拉克飞毛腿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海湾战争之后,由于战斧式导弹是射程远远超过国际裁军条约规定的最大射程300公里的战略进攻性武器,而且当时只装备美国海军,因此基本不能向其他国家出口。但是爱国者导弹算是“防御性武器”,因此连续在中东富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获得了金额极大的采购单子,让美国大大的赚了一笔。不过到了新世纪,爱国者导弹的销售明显大不如前。除了一些中东土豪传统客户的补货和一些地区的升级单子之外,爱国者防空导弹几乎没有获得多少新客户的突破,反倒不断让S300和S400抢了风头和订单。那么高大上的爱国者导弹为何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爱国者防空导弹的英文全称是MIM-104 Patriot。MIM-104是美军中的真正导弹代号。而爱国者则是导弹的“艺名”或者说是别称。是专注于生产导弹武器的美国雷神公司开发的一种第3代中远程防空导弹。1984年开始装备部队。成为美军在大气层内的主要中高空防空武器。2008年后逐步被萨德系统取代部分功能。MIM-104防空导弹有三型:PAC-1、PAC-2、PAC-3。爱国者导弹的开发计划,1960年代开始规划,1970年首次进行试验,1982年定型,并于1984年开始装备美军防空部队。前后历时17年,耗资20亿美元。1988年,升级为爱国者导弹增强型,首次具备反导弹导弹的部分拦截能力。一个完整的MIM-104系统,包括8台运输与发射兼备的半挂发射车,导弹以4枚一组装载在M901发射装置中,伴随着导弹的是由一辆半挂卡车独立运载的MSQ-104作战指挥站。到PAC-3版本才是以中途惯性制导加上终端主动雷达制导。

全套爱国者系统被安装在制式卡车和拖车上。导弹无弹翼,弹长5.18米,弹径0.41米,弹重约900千克。战斗部装有无线电近炸引信,内装91千克高爆炸药。采用破片效应摧毁目标,有效毁伤半径为20米。最大飞行速度达到6马赫,平均速度为3.7马赫。导弹对飞机作战时的最大有效射程为80公里,对战术弹道导弹作战则为40公里;最小射程为3公里,最大射高为24公里,最小射高为60米。
由以上公开指标可见,爱国者导弹即使升级到了最先进的PAC-3版本,瀚海狼山认为对比当今全球其他大国的同代防空导弹,比如红九B或者S400,也体现不出任何优势。首先爱国者导弹系统还用拖车运输,倾斜发射。占领阵地、撤出阵地和地面机动的速度都比不上其他大国用的发射和运输一体越野卡车来的迅速。只能说爱国者导弹出道以来,并没有和其他大国打过什么硬仗,否则这种机动性本身就不强的载具很容易被强势空军摧毁。第二,爱国者防空导弹的射程和射高和同代其他导弹已经差了一大截。现在的三代先进防空导弹。射程200公里以上已经是主流。大部分正在向射程400公里迈进,而大多数的射高可以达到30公里,甚至40公里以上。而爱国者即使到PAC-3版本,射程不超过100公里,射高不超过25公里,都差了一大截。

第三,爱国者导弹的制导雷达、制导模式和抗干扰能力,几乎在当代全球的主流三代远程防空导弹中也是最差的。在土耳其的竞标实弹打靶中劣势暴露无遗。而在最近中东大户的实战中,屡次丢失目标甚至被袭击后毫无反应。平心而论,美国由于空军长期在全球占据优势,对防空导弹的投入一向有限,甚至至今没有一种完善的陆军野战伴随防空系统。而目前想再升级研发,也没以前有钱了。只能继续卖老脸、吃老本。而除了几个传统用户,其他国家就没那么好忽悠了。爱国者推销不出去也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