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深海》——给自己内心的一个探索,再稍稍评价一下
我期待每个受重伤的孩子的生命里都有一个南河。我不希望南河必须是“牺牲”的,但我不否认“牺牲”的南河能给予心灵上的震慑,或者说“封印”。
我为什么对南河这个角色印象这么深,因为这是个牺牲救赎的角色。
我生活在一个父母不和的家庭里,吵架能动手甚至有动刀的记录,对我拳打脚踢能把我胳膊给打青肿等。在我看来,我小时候是聪敏且天真的,聪明到没怎么好好学习名次还可以,大人说什么意思我能很快get(以至于我很难归因于自我的差劲而挨骂),天真到路上走个人看见我手上50块的压岁钱问我能不能给他,我就不假思索地给他了(说明家境也不怎么缺钱),最多就是贪玩了些,毕竟年少如果生活在争吵的深渊,玩耍是让自己快乐的重要源泉。
我小时候是在军区大院里长大的,院子里有一个假山,有一个半米多的池塘,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期有一次与父母争吵后的愤怒,导致我跑出去一气之下去池塘边,莫名其妙地就掉下去了。为什么说是莫名其妙,因为我已经忘记到底是我自己想跳下去,还是发呆滑下去的了。在滑下去的那一刻我对水里吸不上来气有深深的恐惧,我记得我拼命的扒拉池子的水泥边边缘而无用,借力因长着苔藓睁眼扑腾寻求一个能够上岸的机会,浑浊的池水让我寻找不到方向,求生的本能告诉我,就算是把水喝进肚子里,我也得出来。这时候有人拉了我一把,一上岸就在那边大哭,是个带孩子散步的阿姨,阿姨非常焦急地在说怎么一个人出来,多危险之类的话语。我大哭着拖着全是水的身子跑回家了,我记得我回去我妈貌似没有揍我,貌似也吓到了,好像都没怎么骂我。
我现在还在想其实这个点不该有人来散步的,只能庆幸自己的运气。有时候会想找到这位阿姨感谢一下(其实都一个单位在一个院子,估计要找也不难-。-)。
但我并不认为这个人在我生命中是我的南河,但是对我有大恩的人。这时候的救赎是我仿佛对于生命有所开悟:“生死之时的恐怖才是真恐怖,其余都是假象且无用”这一理论让我以后估计再也不会抑郁了(后来是各种迷之焦虑,焦虑,焦虑)。这便开启了我的看似不在乎任何事实际上在意所有细节的人生路。
2.生命中的南河是我的奶奶
她是一个在每次我遇到痛苦之时,会安慰我,保护我的人。在我天真之时,会带我游玩快乐。在我做错事之时,会批评我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最终还是给予我宠爱的安全感之人。
我记得我被奶奶批评了以后委屈地能哭好久然后自己慢慢睡着,然后等我起来有香喷喷的饭菜,因为这样我爱上了茭白炒肉+珍珠丸子。我记得我会悄悄地买两个西瓜辛苦地提回去给我的爷爷奶奶,虽然那瓜一块一个,是个生瓜蛋子没法入口。我记得奶奶带我把附近的公园都逛了个便,什么“纸网抓金鱼”,“木头障碍闯关”,“海绵毛笔练字”等我都是6的飞起。似乎只要远离我父母对我的pua,我过得不要太快乐,而且这种离谱的pua(打骂)仍然基于我小学初高中的学习水平仍然保持在前25%的水准且办事情商,且还是家常便饭的频率。
一切事迹终结于我初三,奶奶的白血病过世。但这种乐观生活的方式却被我继承下来了,有了一些真正对抗“丧气鬼”的办法。
聊了这么多,其实因为我是代入感水平极强的人,不代入就没有感悟。下面直接进入“我说三点”的电影评价。
丧气鬼是一个反复袭来的情绪,一辈子必来n次,但抵挡1次可能就成长1次。
没有一个抑郁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抑郁永不再发,没有一个焦虑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焦虑永远消失。但就像罗素《幸福之路》所说,只有想的越深、越多,就慢慢没了。
参宿的“我不怕你了”,我真心相信她那个时候是不怕了的,那是出于本能的对于生命力的支撑与他人赋予的强大的对抗力量。
孩童的天真,塑造了不错的“假”父母,假角色
很多人说舵手是爸爸,我就问一句,影片中的父亲做的起一张舵手牌吗(不好意思,狼人杀打多了)。还有糖豆儿海獭,参宿不会对他有所怨恨吗(我是不信的)。
确实很多角色都是一个反向金的用法,就像是救他的南河,电影前期也是一个挺狡黠的角色。我觉得,深海大酒店里是孩童世界,人们都是“好”的,无错的,但不能代表其指代事物本身就是这样的角色,更不能说明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就这么看待他们。
海精灵我的理解就是孩子的目标导向与希望。
迷失、模糊、无力、弱小。明知很不可能,但是还是会期待。因为那是参宿唯一的精神支撑(mama),我的史诗级理解就是:因为南河最后捅了海精灵(希望)的马蜂窝,一种船新的世界等待着小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