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往昔与来路】写作的奠基人

2023-06-15 22:48 作者:书架群梦Official  | 我要投稿

写作的奠基人

 

——纪念恩师朱金莲

 

       说起来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写作的呢?也许是在初中吧?不!因该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我熟识了朱金莲老师之后。

       犹记小学时需要分班,每到那时每个人脸上绿的都跟苦瓜似的。那时候我还是个好找人谈天说地的头号“捣蛋鬼”,一想到分班后没了伴,不免痛心。而当我知道我与发小分到同一个班——六年二班时,顿时心花怒放,晴空万里,然而我还是太“年轻”了。

       当我还没在新班级的椅子上把屁股坐热,就被从头到脚浇了一桶“温”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朱金莲老师。她的出场方式与王熙凤颇有几分相像,与“未见其人但闻其声”有异曲同工之妙。朱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反差。

       朱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年事已高,但仍然神采奕奕,看来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不只有我们。朱老师主教语文,可她却多才多艺能文能武:踢腿能直抵头上的白云,响遏行云的歌喉不绝于耳,遍布的皱纹藏的是老姜之辣······我仍然记得朱老师曾作过的一首诗,虽然只记得前两句,但足以够我回味一生了。那是一首藏头诗“朱砂我一笑,金水桥下学的秒。“短短数分钟,全班便成了朱老师的”囊中之物“,一个个向她投向羡慕的眼光,分班之痛不免降了几分。但如我所言,:“反差”才是朱老师最大的“绝活”。

       身为一个调皮贪玩的学生,被朱老师教是十分不幸的,但以作家的身份来讲,能在萌芽求识阶段得到朱老师的谆谆教诲,是三生有幸的。

       在分班的第一堂语文课朱老师便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每人写一篇一千字的开学感想!这对才读小学六年级的我们无疑是晴天霹雳。然而这只是漫漫炼狱路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知道我的六年级注定是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了。且不论每周三篇的千字作文,那数不胜数的大小练字也是非常“壮观”的,毕业时我整理了整个六年级写过的作文,足足有三四本语文书的高度,而且是正反面都写得满满当当的!每当回想此事,无不佩服自己,无不心痛自己,无不感激朱老师,也许没有她那魔鬼锻炼,就不会成就今天的我了。(事实证明朱老师是很有远见的,六年级是毕业班,上初中八百字作文算是家常便饭。经过朱老师的试炼后,六年级往后至今,我都对写作不抱有一丝恐惧,而是满腔期待了。)

       只可惜我六年级还是个野孩子,思想尚未觉悟,但朱老师看出我并非等闲之辈,经我的发小指引我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这个举措为我的写作之路奠下了基石——去朱老师家补习。(虽然后来我才知道教职工是禁止在校外开设补习班的,但陈年往事就随风而去吧······)迫于父母的压力和对自身综合实力的考虑,我还是接受了发小的建议,决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虽说是补习,其实就是在朱老师家完成日常作业,周末写额外的作文罢了,但这“罢了”二字背后隐藏的辛酸,也许就我们补习的几位“圆桌骑士”知道了。若没有朱老师补习期间对我的教导,也就不可能有我往后日子的“下笔如有神”。(虽然高中写作也不咋地,但好歹我写所有东西都是满怀热爱的)

       后来小学毕业一两年后我才知道朱老师教完六年级没多久后便退休了,而且也搬到新城区去住了。与朱老师相处的那段时光也渐渐像翻日历一样一页一页被翻到时间的脑门后了,留下的唯有在我脑海中的那些许残影,点点足迹。

       今年朱老师应该有八十岁高龄了,望老人家身体健康,仍有如叶嘉莹女士那般博学。

——2023.6.9


【往昔与来路】写作的奠基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