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宇宙悲观主义(1-1-1-4)——科幻小说家的虚无主义自恋范本...

2022-04-23 12:19 作者:野草抚春风  | 我要投稿

宇宙虚无主义

|名称:宇宙虚无主义

|代表:霍华德·菲利普,刘慈欣

|评价:前反思

|编号:1–1–1–4

宇宙悲观主义

|总述:它的实质就是对世界的去目的论化

一种很挫的意识形态。在那些肤浅的科幻小说中,文明根据能级被分级,让后被进行比较。这就像小朋友刚学会数数字,在数字后添0然后进行比较的游戏一样[我有100!我有100000!我比你大!//我是地球文明!我是三体文明!我是歌者文明!……]

用康德的话说,这是一种数学上的崇高,数学上的无限,数学的二律背反,通过量上的堆积,不停超过它的外部边缘。

科幻小说中的文明就是这样,无论你发展到什么程度,后面再搞一个能级比你多个0的文明,就直接把你干掉了。

所以宇宙悲观主义感受到了物理秩序的自行其是,是不顾利益自我中心化的人类世界的,符号系统的自主性被感受出来了

这种斗兽棋式的思考源于这些笨蛋没有意识到有限性,存在的意义在于有限性[窗口期],窗口期指的是主体化的生存的发生学或者说它的整个历史,是需要有意义的。意义需要在一个差异性的符号系统内。这个差异性的系统,需要维持自己的差异,所以它一定会设立自己的边界,比如一种认识论的边界

举个例子:一张二向箔一瞬间把整个人类文明给灭了,这时候符号系统就不在进行符号化了,因为这个差异性的系统被毁了,这时后面那种悲惨的结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没有一个叙事学的框架[1字头]让悲剧发生。[已经没有悲剧这种概念性的东西了]

|场域论:1=“宇宙[能级比拼场]”

这种宇宙框架是1112式的,即整个叙事维度在不断上升[有序度越强,一个文明的level越高]

宇宙作为一个能级的比拼场,能级可以无限上升的。宇宙在力量的增长上是没有限度的,毁灭性的力量不被约束。宇宙“法则”当中没有一个法则为一个渺小有限的主体撑腰,主体只作为让宇宙悲剧上演,被看到的一个中介。这里其实设定了一种任意或者无限增长的东西,它来自于1113,1113中快乐的增长变成了人类恐惧的无限增长。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增长的力量不是同质的,所以这里的力量之所以可以无脑地拿来比较,就是因为只有数量能级的区分。

思考:宇宙场本身是怎么来的,这个斗兽场本身是怎么符号化的。这个场本身是需要本体论支撑,使其涌现的。(这个场的根据是什么?)进一步,这个场的涌现是需要主体中介的,这里其实有一种幸存者原理,因为我已经体验到这个世界的存在,所以我可以回过去把这个宇宙当成有能级,能比拼的宇宙。

|本体论:1=“能量[量化的能级]”

让场域中的既存之物的描述状态发生变化的量,说穿了就是话语权。如果把这个场看出一个符号系统,对于其中的被叙述之物,不同的能级的描述者可以掌握不同程度的话语权,去争夺作为符号系统的宇宙。

在物理主义的框架下,宇宙变成一个符号系统,那么谁越智慧,谁掌握的能级更多,谁就能驾驭更厉害的符号系统。

这个本体论说穿了就是物理主义者幻想不同的科学秩序间存在话语权强弱问题然后粗制滥造的产物[比如我们人类只能掌握核聚变这种话语所以我们搞不定掌握二向箔的歌者balabala]这种观念其实是毫无政治经验,毫无反思性。

|认识论:1=“感觉”

在认识论上,现实现象被认为是同质的能量产生的。能量决定了主体的感觉[高能级的就可以让能级低的有痛苦的体验]

一切感觉体验被还原成能量,一些物理秩序在场里发生作用,驾驭起统御起这些能量,让这些能量具有某种性质

由于1114的本体论是过于数学化的,所以1114已经不能理解本体论为何了,不知道本体论的发生环节。比如定在[事物较为稳定的存在]。比如在存在论走向定在时,是不能讨论场域的。说“有场域”,是要对这种凭空的符号化的描述作辩护的。你不能说“我的第一人称体验告诉我有时空场”。符号学秩序是通过符号学的流动,第一人称体验,意义链去不断支撑的,需要通过认识活动不断去设立的[比如你被泥头车创了,你死掉了,你还说“有”时空场什么东西,它都已经毫无意义了]。所以我们说符号学系统是叙事的发生系统,意识的视域。脱离这种视域谈论什么都是无意义的。

所以你谈论任何东西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它里面有一个发生机制。这种发生机制中包含了主客体的博弈和有限和无限之间的博弈。如果这种无限是戕害性的,将有限不断瓦解的。那这里其实根本不会有意识到发生,发生机制是无法演绎的。

[中间省去29:00~34:00,文字表述没效果]

如果这里的文明真正接近无限—这里的无限不是指比大小的无限—那它肯定已经把这种无聊的比大小的游戏扬弃掉,拉开距离了,他不是无脑的,是有意识的。

精神在现实化的时候,现实化成具体的意识体验时,它会以一种偶然的方式,将它遇到某个东西定义为“一”,一个一元的基本单位,它会将它的基本单位锚定到一个物质的最小剩余上,让后再用它作为一个基本单位,架设一个符号系统。在架设这个符号系统的时候,它要维持它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代表了绝对性本身,绝对性本身代表对于无限的恶的一个拒绝。所以它铺设的意识体系精神体系是有限的,可以被穷尽的[比如人类的意识域只能体验200hz到22000hz的音波]

这种精神的设界能力是很强的[就算突然降下一个核弹炸掉我,但我的精神也不会体验到]

[39:00~48:00略过]

|目的论:4=不被中介的在,没有目的

但实际上“在”一定是要被中介的,而且要自我中介自己,通过内在的不同性状或者结构的失衡不停地涌现出本体论的纬度。这就是你为什么不能直接是支撑你的那些物质[就比如你的第一人称体验的时候,你大脑内数前亿个神经元的活动一定会被中介掉,你总不会亲自去感受它的电位变化。]

这种中介意味着有限化的维度,它会把那些没有生存价值,没有叙事价值的屏蔽掉。

|批判

这种意识形态是大学话语(无限往后延伸)[S2]对主人话语(自我限缩)冲突的结果。它会感到主体性的匮乏,精神上会奔溃。这种意识形态的主体是泛意识形态化的,他会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间来回切换



|补充信息:本文字稿只用于传播和交流学习。创作权归原创者。文本有差异于原创,有疏漏和错误请予以指出,编辑者将承担修改的责任,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主义主义】宇宙悲观主义(1-1-1-4)——科幻小说家的虚无主义自恋范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