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8 黄铜、抗拉强度多少
材料名称:H68 普通黄铜 标准:(GB/T 5231-2001) 特性及适用范围: 有极为良好的塑性和较高的强度,可切削加工性能好,易焊接,对一般腐蚀非常安定,但在氨气气氛中易产生腐蚀开裂。H68是黄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种。H68A中加有微量的砷,可防止黄铜脱锌,并提高黄铜的耐蚀性。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在 20 % H 2 SO 4 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图(nyquist 和 bode 图) 。 三个参数的试样 nyquist 图与在 10 % H 2 SO 4 介质中相 似, 均表现为一个时间常数。 铍铜基材的 nyquist 图由一个半圆及斜率为 45°的直线组成,电极过程仍为低频区由物质扩散控制, 高频区由电荷转移控制。 Ta 涂层及 TaC/Ta 涂层的 nyquist 图为一条半径较大的容抗弧, Ta 涂层的容抗弧半径大于 TaC/Ta 涂层, 电极反应均由电化学步骤控制。 观察其 bode 图,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较铍铜基材具有较高的幅角, 较宽的频率范围及较大的阻抗模值|Z|, 表明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的阻抗较大, 电极反应较基材慢, 腐蚀速率变低。 H68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370 伸长率 δ10 (%):≥15 伸长率 δ5 (%):≥18 H68热处理规范:引热加工温度750~830℃; 退火温度520~650℃;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60~270℃。

由电化学阻抗谱拟合的等效电路图计算的 EIS 电化学数据如表 6-4 所示。 Ta 涂层及TaC/Ta 涂层的电荷传递电阻分别为 8.592×10 5 Ω cm 2 和 8568 Ω cm 2 , 较铍铜基材 1075 Ωcm 2 大, 电荷传递的阻力较大, 保护效率分别为 99 %、 88 %, 有效地提高基材的抗腐蚀性能。 H68化学成分 含铜Cu 67.0~70.0, 锌Zn 余量, 铅Pb≤0.03, 磷P≤0.01, 铁Fe≤0.10, 锑Sb≤0.005, 铋Bi≤0.005, 注:≤0.3(杂质)

Ta 涂层及 TaC/Ta 复合涂层在 20 % H 2 SO 4 介质中电化学腐蚀形貌及元素分析。 铍铜基材腐蚀程度较在 10 % H 2 SO 4 介质中严重, 表面可见明显的球状腐蚀产物及凹坑, 表面为 Cu 的氧化物。 随着 H 2 SO 4 浓度增加, 钝化膜生成速度增加, 钝化膜较厚, 外层更加疏松。 Cu 在 H 2 SO 4 介质中的溶解过程分为两步: 首先快速溶解为 Cu + , 在表面形成 Cu 2 O, 之后 Cu + 向 Cu 2+ 的转变速度较慢。 钝化膜有两层结构:内层为 Cu 2 O/CuO, 外层为可溶性混合物组成(硫酸铜及酸式硫酸铜) , 内层的氧化膜的形成使基体内部不受腐蚀。 Ta 涂层腐蚀表面可见少量较浅直径为 1.25 μm 的腐蚀凹坑分散分布在涂层表面, 发生点蚀, 涂层表面形貌变化不大, 未见明显的腐蚀产物。 可以观察到, 涂层凸起处容易被腐蚀, 这是由于涂层凸起处的组织较粗大。 涂层腐蚀表面成分为 Ta 的氧化物, Ta 在 H 2 SO 4 溶液中可以形成稳定的氧化膜 Ta 2 O 5 , 使腐蚀缓慢进行。TaC/Ta 涂层腐蚀表面有黑色的麻点存在, 为较小的凹坑, 数量较 Ta 涂层表面多, 涂层表面成分为 TaC 及 Ta 的氧化物, 由 10 %H 2 SO 4 溶液复合涂层腐蚀表面 XPS 分析可知涂层表面生成 Ta 2 O 5 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