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借再读《全球通史》的机会,聊点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吧

2021-12-23 18:34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最近心情烦闷,翻出《全球通史》又通读了一遍。此番阅读后新增的思考不少,这次分享一些关于与宗教有关的内容。

【1】从那位美人的。。。老公说开去

1912年,考古学家路德维希·博哈特发现了一位古埃及女士的七彩半身像。

她的名字叫纳芙蒂蒂(Nefertiti,公元前1370年-前1330年),是古埃及著名法老阿肯纳顿的王后。即使时隔3300多年,我们依旧能从这尊雕像中感受到她那传说中令人惊艳的绝世美貌。

据说,在大约公元前1336年的时候,30岁的她突然从历史上销声匿迹,而在此之前,纳芙蒂蒂受到民众膜拜女神般的崇敬,她的名字和画像出现在很多神庙和壁画上,足以见其地位。

这样的异常很容易让人想到最高权力阶层出现了变动,而纳芙蒂蒂究竟做了什么,至今无从知晓,大概是因为那场著名的宗教改革

纳芙蒂蒂(Nefertiti,公元前1370年-前1330年)

纳芙蒂蒂的老公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

特普四世在位期间,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儿——宗教改革。说来也比较简单,就是将原来的多主神制度改为单一主神制度,立阿顿(阿吞神,太阳神)为新主神。当然,激进的他最后改成了“单一神制度”(注意这个概念)。

为此,特普四世还给自己改了名字,叫【阿肯那顿】,意为“阿顿之仆”。

其实这种大动干戈的宗教改革,更像是以此之名对权力阶层进行重新洗牌。只有如此,才能削弱原本势力盘根错节的祭司组织对王权的威胁。这种改革法老就是对利益的强行剥夺(收回),暗地里的阻力和秘而不宣的怨念之大可想而知。

考虑到继任者图坦卡蒙年仅18岁就暴死,没准儿,那个年代的权斗也是波澜壮阔,只是,前能找到的史料未能让我们知晓历史的真相。

之后的法老自然是恢复了古埃及传统的多主神制度,但理念一旦被植入人们的思想,就有可能被传播并扩大。于是,很多猜测就认为,传说中的【摩西】就是受到了“单一神制度”的影响,成为这种理念的发扬光大者。

【摩西】被视为犹太教创始者,其受到神的启示的传说,现在读起来与中国历代帝王出生有异象、农民反抗暴力起义前难免有图谶一样,都有借“超自然力量”【造势】的意思

考虑到摩西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历史)中都有出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实都是从特普四世的“单一神制度”演化出来的——这就和同一个宗教有不同的派别一样

【2】宗教的发展与异化

先人创立宗教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利用一个个故事来统一大众的信仰。这其实与当代的舆论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摩西创立犹太教,初衷肯定是希望犹太人能团结到一起,细想起来,这已经有弘扬民族主义的考虑了。

当许多人因为共同的信仰而走到一起,势必要有几个寡头拥有话语权,权力就如此诞生。接着,如果谁能在俗世成为神的代言人,谁就拥有权力,而这个代言人的等级越高,相对拥有的权力就越大,于是,古代有太多政教合一的国家。

这里就要说到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他为何信仰【基督教】?要知道,古罗马的宗教体系可是多神制啊!能说得通的解释,就是为了权力。

毕竟,当时从民众到军队有大量的基督教信徒,如果打压势必造成政局不稳,当局者权衡之下,觉得不如给予其合法地位,甚至让其成为国教,这样还能借宗教之名抵御或侵略外敌。

反正我个人是很难理解过去和现代的人对宗教有极为虔诚的信仰,这种狂热感就像不少人一度痴迷于盲盒一样吧?

无论如何,终有人发现了宗教的现世价值,之后的不少历史大事件,也都有浓烈宗教色彩。比如,在西方,有十字军东征、三十年宗教战争等;在东方,有黄巾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

兜售赎罪券

上述的一些历史事件往往是军事、政治层面的,涉及到民生层面,掌握宗教话语权的聪明人则有了例如【赎罪券】的玩法。

历史资料读到此,如果你慨叹过去的人怎么那么“笨”,倒不如慨叹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大。过去的人买赎罪券,今天的人供香火钱,若论实质,不过是用金钱“贿赂”神仙以求庇护——怎么看都像是【保护费】。

这【赎罪券】的创意,据说还是来自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最早是靠放高利贷和搞黑社会起家的,这种“玩法”玩到一定阶段下一步就一定是“洗白”。

美第奇家族的“洗白”就是“刷声望”、“刷荣誉”,在坐上佛罗伦萨第一把交椅后,一方面,他们家用重金雇佣各种大艺术家(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另一方面,则是把几个家族成员先后捧上了教皇的宝座(教皇利奥十世、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和教皇利奥十一世)。

同时拥有了世俗权力、宗教权力的这个家族,若是想搞扩张侵略也算是能一呼百应,不过,他们更在乎的可能还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充裕。物质世界的享乐,需要的是钱,精神世界的充裕,需要的是艺术,说到底还是钱。

那么,钱从哪里来?普通的贸易?辖内的税负?除了这些,有没有更加轻松且一本万利的生意?

答案是:赎罪券+放高利贷。赎罪券与放高利贷都属于空手套白狼,而且,赎罪券似乎还更高尚一些。它背后的玩法是,用赎罪券获得的钱再去放高利贷,真是落实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当然,基督教的这种玩法在中国古代也有。

比如过去不少大的寺庙都会把各种香火钱拿来放贷,而且,寺庙是不太怎么顾虑放出去的钱回不来,毕竟,中国古代佛教盛行,人们会觉得欠寺庙钱就是“欠佛债”,对自己转世不好

马伯庸曾在《长安的荔枝》中提到类似的事儿。在这本小说里,寺庙的僧人会用“香积钱”放贷——

当然,佛法不可沾染铜臭,所以这香积钱的本金唤做“功德”,利息唤做“福报”

如果你会惊讶佛教还有如此【世俗】的一面,那么,不妨在了解一下佛教的【密宗】。这里还会牵扯到“男女双修”的概念(参考欢喜佛)。

对比起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有严格的禁欲主张——如听上去比较血腥的【割礼】。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宗教是一种“出世”的信仰,我读多了历史,却会越发觉得与时俱进的宗教只是一些人“存世”的精神寄托,一部分聪明人可能会借助宗教完成自己的“入世”。

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宗教,宗教还是有其作用,例如对于信教的人而言,教义主张的“真善美”是可以对人的言行举止产生积极影响;宗教的发展促成了不少艺术品的诞生;同时,宗教的存在依旧是可以为某些群体谋取福利,比如佛教的香火钱不用上税,而且资金进出完全可以自我拿捏。

【3】今天所常见是昔日之常见

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事,如果抛去外壳,会发现内在的东西与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并无什么不同。

过去的人想看一些羞羞的画,就把神话中的女神和仙女挂在墙上,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观赏;现在的人想看一些羞羞的东西,玩法太多,比如把各种可见的东西娘化,或者是在动漫作品里创作出各种性感的形象,然后在现实世界中模仿。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套上一个外衣,然后就名正言顺起来。

中世纪的西欧统治者想抢掠富庶的阿拉伯人,就打出收复耶路撒冷的招牌;信佛的人若想体验鱼水之欢,大可以搬出践行密宗思想的说辞;某一方想要收保护费,也可以声称这是“自愿纳捐”以支持宗教发展;过去有人玩郁金香,今天有人玩虚拟货币。。。。。

以前我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历史的年轮滚啊滚,车辙虽然一路向前,但车轮似乎还是那个车轮啊。

曾经没怎么看懂的,现在慢慢都能看懂了

【4】《全球通史》阅读指北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套《全球通史》,算是国内通史类书籍知名度能排上top10的书了。反正我10年前就在图书馆借阅过,过了10年,这套书还在出新版,足以见此套书的质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关于这套书的优点与缺点,其实都没啥好聊的,通史只能聊最宏观层面的内容,而且西方学者对东方了解不多,涉及中国的内容难免与我们的认知有些许冲突——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不同视角看自个儿。

总之,这套书如果能认真看完,大抵是能帮助原本对世界历史知之甚少的人搭建出一个框架来的。

同时,正如我一直以来践行(贱行)的读书理念——书是拿来用的,读《全球通史》与其他历史书籍一样,其核心是要琢磨出一件事情表面的发展过程与背后的运行机理,后者,才是修齐治平的关键。

最后,谨祝各位阅读愉快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诱惑哟: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借再读《全球通史》的机会,聊点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