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是辨别症状与分辨类型,在古代,证与症不分,到近代才区别开,此处言辩证,是通过
辩证是辨别症状与分辨类型,在古代,证与症不分,到近代才区别开,此处言辩证,是通过辨别症状来辨出疾病的病机为主。 张仲景的辩证思路为全书的重点,不论何条均以辩证为主,但是辩证又分为三类,即辨主证脉,便鉴别证脉,辨兼证脉。此思路的排序有前后之不同,有辨别之先后,主次缓急之不同,因此,辨主证脉为主,鉴别证为次,兼证为末。刘渡舟教授指出:“临床辩证,要先抓主证,才符合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进一步认清兼证及变证,分清辩证的层次,而使辩证的程序井然不紊。” 1.辨主证。主证是一组症状中的主药症状和体征,是病人表现最痛苦,或最突出的一个症状。它最能显示出该主证与病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病位的统一性。从书中来看,主证可能是一个或两个,但是不能太多。如: (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2).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上面两条文中,分别以红色标志者为主证,书中如此条文甚多,可以查阅。 辨鉴别证。鉴别证是根据主证脉来加以对比鉴别的其他症状,有利于对主证的存在起到支持作用,并有利于显示主证病机的一组症状。其症状或多或少,但是必须突出与其他病症的相鉴别之处。鉴别证是临床的重点,他表现了一位医生的理论基础的深浅,临床经验的多少,辩证思维的灵活与否,显示了医生的临床辩证水平。 如上面两条中之绿色标志者为鉴别证。1条文中不呕为不是少阳病证,不渴为无阳明病证,加之无表证说明没有三阳病的表现,那么就从三阴来辨别,那么三阴从何处来辨别,从兼证中来体现。所以后面的兼证为前面主证与鉴别证的重点表现者。2条文中发潮热,怎么引起的,需要辨证出病机来,从鉴别证来区分,一般潮热有三种,阴虚,湿热,腑实,那本条的鉴别证是“大便溏,小便自利”,阴虚大便偏干,小便不利,湿热者大便粘滞不爽,小便不利,阳明腑实者大便偏干,小便黄,以上三个均与本条文不相符,那如何辨别,当从兼证中来寻找。 辨兼证脉 兼证为临床见证中的一些次要症状,但是在主证与鉴别证无法辨别出病机时,那兼证则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帮助确定病机所在,并且还有利于加减用药。如上面用蓝色标志者为兼证。 1条文中脉沉微,身无大热为兼证,脉沉为在里,脉微为阳虚,沉微说明是肾阳虚衰引起的,身无大热者说明虚阳上浮引起的。从而显示了该病机为汗下伤阳,阴寒内盛,迫阳外出,阳与阴争而出现烦躁。 2条文中胸胁满不去者,说明发潮热不是阳明之热引起的,而是由少阳升发不及,血郁于阳明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