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o.41 给小孩讲大道理 纯属自我感动

2023-07-04 15:00 作者:憨妈琪琪  | 我要投稿

几年前,我喜欢在线上社群和人斗嘴,妄图用大道理说服对方。现在,我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思考问题。而家长给学龄前儿童讲大道理,无异于“鸡同鸭讲”,咱们可别自我感动了!

为什么讲大道理没用呢?

 

一、孩子听不懂道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来表征其他事物。思维单一化,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可以加工和分析已有的表象和符号,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思维可逆,能够换位思考;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思维具备补偿性和灵活性,不再恪守成规,常常做出违反规则的事情。

 

7岁及以下的孩子,其认知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更多关注眼前的事物,很难理解抽象道理。当我们长篇大论时,他们会觉得无趣、无法理解,能给家长2分钟的关注,已经是极限了。

 

二、知行是两码事

 

“我听过很多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大人尚且如此,别说黄毛小儿了。孩子们是通过实践探索世界的,不是耳朵。

 

让孩子承担一次自然后果,比讲一百个道理都好用。

 

不能说,但我们可以“听”和“做”。



一、真诚倾听

 

好的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但倾听是父母最难学会的沟通技巧,以下几点建议可供粉丝们参考:

 

1、问启发式问题

 

大多数父母喜欢告诉孩子前因后果,而不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在同龄群体中,孩子依赖他人指点方向,而不是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是极其危险的,比如被同龄人怂恿从高处往下跳。

 

通过问孩子诸如“发生了什么事?你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等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发展思辨能力。

 

2、把倾听当成一次访谈 

 

家长需要想象自己是一名记者,要尽可能地从孩子口中得到写作素材。


我们要及时反馈孩子的话,简单重复孩子说过的短句或者回复“哦”、“原来是这样”、“嗯”等。

一旦我们少说话,并摆出一副诚心倾听的姿态,孩子会有很多话要说。


 

二、理智行动

 

如何做?只有四个字:理智行动。具体可见我上一篇推文——《No.40跳楼少年的母亲,请你闭嘴,用理智行动引导孩子》。

 

这里的行动并非是指由我们帮孩子解决麻烦。许多家长给孩子一讲完大道理,就忍不住出手帮孩子解决问题。这只会降低孩子的责任感,下一次他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擦屁股的人最好是孩子自己。


 

总的来说,给孩子讲大道理只是我们成年人的一种自我感动而已。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真诚倾听并理智行动,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机会去成长。话说回来,谁敢保证自己的大道理就能适用于11后呢?


作者简介:憨妈琪琪公号主理人,南师大新闻学硕士,前记者,前名企管理层,阅读百本育儿书籍。现居家兼职,快乐育儿。



No.41 给小孩讲大道理 纯属自我感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