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12岁五大感统系统失调对照表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举个例子,饭点到了,孩子闻到食物的香味,然后大声地说“太棒了,这是我最爱吃的红烧肉”。
通过“闻”到的信息,在大脑中对比处理,得出“红烧肉”的结论,这就是一个感觉统合的过程。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前庭平衡失调
比如我们听到老师说话的信息、看到黑板上书写的汉子、手握笔的感觉、我们的脑袋克服重力的影响来保证身体坐直等,这些信息都会受到前庭觉的处理,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处理学习任务。
写反字
很容易会把某些字写反,如b与d、6与9、p与q等。
对于某些动作有很大的需求
对于强烈、加速以及旋转的动作有很大的需求,如爱坐云霄飞车、喜欢在转弯处追逐竞速、做再多次也不会觉得头晕,常常喜欢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等。
无法维持身体的动作
需要不停的动来动去,才能够维持身体的动作:摇来摇去,不停抖动身体,根本没办法好好的坐下来。
平衡感很差
常常跌倒,常常不小心就撞翻物品或撞上家具。
分不清楚左右
往往会分不清左右边,尤其是在没时间可以细想的时候。
耐性差
常常等不急,耐不住性子。
视知觉能力失调
视知觉是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
视觉提供外部环境的大多数感知信息。视觉功能首先发育,引导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听知觉能力失调
听知觉是大脑对耳朵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与过去的经验整合,从而产生知觉(声音的位置、意义、发展等)的过程。
有人曾做过统计,小学生约60%的上课时间需要听老师讲课,靠听知觉获取的信息量仅次于视知觉能力。
本体感失调
本体感是我们对于身体的一种感觉,影响我们对身体的控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对笔的控制需要用到手部的肌肉、保持坐姿需要运用腰部的肌力、说话时需要口腔肌肉的配合,所以本体感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
拒绝陌生人的触碰
除了父母家人与熟悉的人之外,会拒绝别人善意的拍肩关怀等触碰到身体的动作。对于会产生触碰行为的状况,会感到不舒服或有情绪化的反应。
排斥轻微触碰
对于他人不小心轻微的触碰,也会产生不舒服与情绪化的反应,因为表现出焦虑,敌意与攻击性。
疼痛反应过度
对于身体上的疼痛经验反应过度,即便是一点小刮伤也会大惊小怪。
#感统失调如何干预比较好#、#感统失调干预机构哪家效果比较好#、#感统失调残联定点干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