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冷知识
一、自然性
1、同性恋或双性恋现象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不是人类社会与文明的产物。同性恋从古至今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2、同性恋本身就是符合自然规律而诞生的东西。符合物种基因传递的原则——物种整体适应度假说。一个种群中有恰当的同性恋比例(在自然界中是2%-5%)是更有利于整个种群繁衍的。尽管略微降低了种群后代的出生率,但灾难来临时相对更多的成年个体数量也可能提高了幼崽的生存率。(功能上类似于工蚁自愿放弃生殖而去服务种群)
二、客观性
1.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它独立于个人意志
2.同性恋的存在不受社会影响而变化,独立于社会意志,无论是同性恋异性恋还是双性恋都不是社会意志可以操控的。首先,性取向是由自身体内的多组基因+大脑结构+母体孕前激素+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共同影响作用的。性取向不是社会意志可以操控的。也无法通过后天改变。性取向的成因如上所述,与接受了有关同性恋的正确的全面的健康的知识,观看了同性恋题材的电视作品,与同性恋者进行接触和交流无关。
3.同性恋与异性恋在生理上有所差异。2021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许毅教授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教授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发现了两个与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的遗传位点且验证了这两个位点与性取向的相关性。除此之外,同性恋与异性恋在大脑结构,激素水平,以及对雌甾四烯和雄甾二烯酮的反应也都不相同。
三、必然性
由于同性恋的成因是极其复杂不可控的,因此无法人为控制与与改变。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调控xy染色体来决定新生婴儿的性别,但由于同性恋成因十分复杂,我们无法干预这个孩子的性取向。因此,同性恋必然在社会中存在,且必然维持在5%~8%的占比
参考文献:
【1】同性恋始于子宫【J】,黑龙江科学,2013。
【2】张北川:婚姻状况对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影响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
【3】张艳芳: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系统研究综述【J】,中国性学,2018。
【4】石秀东:男性异性恋与同性恋的MRI神经影像学研究【J】,北京医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