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搭理

2023-03-20 02:10 作者:王羽微尘  | 我要投稿

觉得之前的文章名字有点公文化,有些太过于注重表述意思的准确性,不是很好,所以就准备换一种取名的风格。 有一个同事,我已经有四五个月时间没搭理他了,几乎算是没有说一句话。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有一次他和我说话后我说了话,虽然不是对他说的,但还是有点搭理的嫌疑。至于其他时候,别说我找他说什么,他找我说话我也没有回应过。 不搭理他自然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他比较喜欢嬉闹,常常推你一下打你一下什么的,下手比较没有轻重,自从去年九月还是十月那次之后,我就没再搭理过他。那一次我们错身而过,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正要回答,他一拳打在我胸口,比较痛,憋闷了好一会儿,然后我就不再搭理他了。 次要原因是我比较懒,遇到这种事情,一般来讲先和他说玩闹要注意轻重,如果他一次两次不听,就不用再搭理他。我不记得在不搭理他之前有没有和他说过要注意轻重之类的话,他可能也不大听得进去,反正我是直接不再搭理,懒得再多说什么。毕竟每个人都很体谅那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他又不是我多么亲近的人,也并不值得我消耗多少精力和时间。 不过说实在的,别人和你说话而你要做到不搭理,也是会耗费点精力克制自己,好在交集不多,不会消耗很多精力。而我是稍微有点自虐倾向的那种,就是对别人不好自己也会有点不舒服,只是一点。一般来说,我是一个比较实诚的人,说是一点就是一点,别夸大了。很多东西都要把握程度,多了不好,没有也不好,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正事就可以。当然了,我也有幸灾乐祸等负面思维,善恶向来同在,但要学会控制,惩恶扬善不止是对别人,更是要对自己。 遇到这种情况,自然是看不到对方最好,眼不见心不烦大概用在这种地方就很合适了,而这种烦恼其实也是微小的。 事情到这里就讲完了,稍微思索了一下,它所能延伸的道理,就是拒绝的智慧了。 有一些心地善良的人,不愿意拒绝别人的要求,从而会委屈自己。我见过一些这样的人,其实也不仅仅只有不懂得拒绝这一个原因,还有其他诸如不想得罪别人、不想别人说闲话、维护自己的名声等等的一些原因。只要你想清楚所做事情的结果与自己的目的是否有较大的冲突就行了,每个人心里自然有自己的对与错,我先说说心地善良而不愿意拒绝别人的要求的这种人。 其实我的某些亲友认为我就是这种人,但其实许多时候并非如此,我有时候也是因为虚荣维护自己的名声,有时候也是不想别人说闲话——这是从爷爷奶奶那一辈传下来的,有时候也是不想得罪别人,当然也有时候是不想别人不舒服从而不愿意拒绝别人的要求。而且,有时候不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我也并不觉得委屈,因为是真心想帮助别人,心里是一种比较快乐的状态,可能你不一定懂,又或者觉得比较做作。就像有些时候,虽然生活条件似乎不好,但你其实并不在意,而是在想其他更值得你在意的东西。不过,人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当你过得不好时,你的亲人会担心,而别人会对你的状态毫不客气的给予评论,然后这些评论会伤害到你的亲人,这种伤害有时候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还可能会落入实际,而且精神与现实也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 除了自己愿意且比较乐意外,有时候还会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亲近之人而照顾了别人的情绪,委屈了自己。我曾经的几个朋友都是这样,至于我自己,也大体如此,不少人都会这样,当然我说的这样要剔除上面说的怕得罪人等因素。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两难问题,是维护两人的关系委屈自己,还是捍卫自己的权利?这同样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断定对错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条件中来选择,而影响判断的因素有自己、事情以及事情的对象。 首先的因素是自己,大概可以这么说,自己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当然也别太过自恋了。自己这个因素在于,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喜欢维护关系的人还是比较注重个人权利的人,而只要没有太过极端,二者都没什么毛病。事情这个因素则指的是这件事情的性质,是好的还是坏的,比如带东西,比如偷东西,而判断好坏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事情的对象就只说直接对象了,对方和你的关系是比较好还是比较差,是一般人还是至亲,这也是影响你是否要拒绝别人,是否要委屈自己的一大因素。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和我关系又不是很好,我为啥要帮你做这么多;你们是我的父母,做这些事是理所应当的;就算亲如手足,我也不能帮你买毒品。当你理清之后,你应该就能少一些委屈和内心的矛盾,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我举的例子都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但有时候想理清这三个因素并不容易,别你对领导说你又不是我的谁凭啥让我做这做那的然后再说是我说的,我可不负责。要是每一类事情都举例并剖析清楚,文章至少一万字开外,如果你遇到事情想问我,我也会在有空的时候和你详细说说我的见解,当然并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提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一些人容易对亲人恶语相向,对不熟悉的人和和气气,有的人说只有亲人才会对你说难听的话而忠言逆耳,也有说法是只有对亲人才会说那些不好的,才会把气撒出来,不亲的人哪会这样,打是亲骂是爱似乎也是这样出来的。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曾经有这么一句感叹:人间事事皆利弊,从来亲人最伤人。 对于上面现象所说的解释,应该是有一定的正确性,不过我个人觉得正确性并不高。它或许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或许因为亲人很亲近所以也很容易把责任归咎于亲人;或许是自己控制不好情绪却抹不开面子说是严厉教育为了你好忠言逆耳;或许觉得是亲人啊就应该承受我的发泄成为我的出气筒等等。的确,某些时候恶语比善言更让人记忆深刻;有些忠言是对人现在状态的否定而有些刺耳;在亲人面前才会放纵一些。但同时,自己要注意,不要将这些作为自己犯错的借口,而是不是借口只有自己最清楚,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虽然用在这里好像语境不太合适,不过意思却是十分恰当的)。至于我对打是亲骂是爱不太赞同,然后你借此说我不懂得情调,那我还是要辩解一句。当两人比较亲密,双方达成共识或有一定的默契,降低对尊严的要求而获取一些愉悦我觉得也挺好的。 虽然提到了教育两个字,但以上主要说的是亲人之间的一些情况,囊括得比较多。其实教育也是众多交流中的一种,一些适合于交流中的东西也会适合于教育。以后有机会,我也想说两句我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想法。 和亲人之间,我希望自己能做到这样子:争论而不争吵,不打架(你要是说家里人是类似学武方面的切磋,那当然是没毛病的,客观来讲这种家庭比较少,我家不是);能很好分享亲人的快乐与悲伤,但不要强求与过多追问,尊重不管是陌生人之间还是亲人之间都是需要的;对于亲人发泄或者无理取闹的时候要能够包容,如果ta不是很介意就要寻找原因帮ta解决困扰,而包容的程度正体现着亲疏的区别,而包容不是溺爱,注意程度地把握。这三点应该就差不多能囊括我对与亲人相处的想法了,如果以后还有什么发现,再与大家大家分享。 一般来说,知道是做到的基础,只有知道了才有可能做到,可能有人会说那我是二般的,我不知道但我还是做到了。但我想说,有些时候你并不是不知道,只是知道得不那么条理清晰,知道得比较懵懂,大概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但你还是知道的。说这些不是为了证明我说的是对的,而且要说明知识的用处以及归纳和梳理的用处。不知道就做到的大多是本能,而交流更多的是后天学习和感悟的,学习和感悟的地方有很多,从别人身上、从自己身上、从书本上、从现实中都能有所收获,这需要你足够用心。 最近的几篇文章都喜欢从一些话题联想到另一些话题,但其实大多数都是有那么个共同主题的,像这一篇文章的共同主题就是与人交流和交往的事情。不管是一开始说的不搭理,还是后面的拒绝的智慧以及亲人之间那复杂矛盾的关系,都是说交流与交往的事情。 文末,希望大家都能越来越好地处理与他人交流和交往的事情,这样自己和别人都能过得更好。别人好和自己好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的,而别人不好和自己不好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相互的。

不搭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