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挥企业微信最大的管理及营销能力呢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2019年曾说过,企业微信要向外延伸,呈现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人即服务”。这种新模式是怎样一种图景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张小龙所描绘的未来已然成为现在——企业微信和微信的内部通道打通,通过客户联系、客户群、客户朋友圈等功能,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成为企业服务窗口。应该怎么发挥企业微信最大的管理及营销能力呢?不妨一起看下文的相关介绍。
从这点上看,企业微信将与千千万万普通人发生密切关系,因为多数人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普通消费者。对企业而言,当员工成为顾客的“贴身”服务者,更意味着营销需要回归“长期主义”——构建与用户的持久关系,发掘顾客终身价值。
企业微信的普及也为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营销机遇,在疫情期间表现的尤为明显。西贝就是最好的例子,曾说熬不过3个月的西贝,现在却通过企业微信每天给9万人送食材、外卖,UR更是在疫情期间用企业微信盘活了千万用户,把服务延伸到线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企业微信之所以从默默无闻而快速走向大众,核心在于它契合了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企业对营销的需求——将企业和顾客更直接、方便、高效的连接在一起,建立和巩固企业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新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增量的获取还是存量的激活都变得更难,企业也一直在寻求营销突围,我们能看到,私域流量概念被炒的火热、KOL与KOC的概念之争、直播带货高潮迭起。但越是增长缓慢的时候,企业越是需要深耕——通过精细化运营建立与用户长期关系,发掘顾客终身价值才是更值得努力的方向。
而在帮助企业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方面,当下的企业微信则具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独特优势:
1、专属服务者或成为品牌「超级触点」,可信可靠。
以前也有品牌尝试用私人微信做微商化的用户运营,导购的个人号头像可能是家里孩子,昵称是“平安是福”,而用企业微信加客户、拉群、在朋友圈发广告,客户看到的是经过企业认证的员工身份——有了认证,客户和品牌之间更容易建立起信任,而基于信任的商业模式,往往也是最坚固、持久和有效的。

2、客户属于企业,从加好友到复购,企业全流程可控。
无论是微商还是直播带货,一个经常被诟病的地方就在于,客户资源成为了销售人员的私人财产,员工一旦离职,客户就被带走。如企业无法沉淀用户,就更谈不上在运营、复购等环节上的增益提效了。
企业微信则破解了这一难题,通过客户联系、客户群、离职成员的客户重新分配等功能,企业能统一管理员工添加的客户,可以查看新增趋势、客户留存、导购排名等,使与客户相关的一切数据都真正属于企业。当客户数据资产真正属于企业,企业真正掌握了至关重要的客户资料,后续针对客户的运营、复购以及营收增长才有了根基。
3、背靠微信12亿用户生态,带给企业更大营销想象空间。
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月活12.025亿的微信生态依然是国内最大的用户群,几乎覆盖全民。而企业微信,相当于微信官方开放给企业的营销入口,相比于在微信不断兴起又不断被封杀的营销外链,微信“国家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更多的人其实最在意的不是这些宏观的想象,而是具象的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出发,多维度的对比两者的区别。
一、人设打造阶段(企微私域注定与个微私域分道扬镳)
①自带品牌背书,引流效率更高
企微最突出的优势是企业品牌背书,这份信任在初次引流客户时优势非常明显,可以有效提高引流的转化率(优质门店的引流率可以摸高到50%以上)。但在后期还是需要靠产品、服务和内容来跟用户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相比之下缺少了个人号所能营造的生活、工作的真实场景感。
②每天只有1条朋友圈,克制还是让步商业化
企微会限制每日朋友圈条数,至于为什么?
企微团队为了避免过度打扰用户:企微的定位是服务属性,如果可以无数次触达用户,那肯定会造成对用户的打扰
影响朋友圈广告收入:对于品牌而言,企微朋友圈就好比每天1条免费的朋友圈广告。微信官方一直到去年5月才开放朋友圈第三条广告位,用户体验和商业化的权衡下,企微是不太会给企业开放更多的免费朋友圈。尤其是今年3月底开放了微信广告+企微获客链路,导致未来全面开放企微朋友圈的可能性极低。
③缺失的朋友圈历史记录
做私域流量的都知道,朋友圈历史记录是我们私域流量运营最强的利器,可以塑造和展示个人过往生活、工作轨迹。由于历史记录自带时间沉淀功能用户信任度非常高,可以通过构建高维人设来降维打击用户心智,为后续成交铺平道路。
既然企微的朋友圈人设比较难沉淀,那么发广告就成了必然之选。试问这种朋友圈历史记录就算开放了,你也不会愿意看吧。
④朋友圈的分标签推送能力
针对不同标签用户推送不同朋友圈,也是非常强有力的精细化运营利器,实现不同人群的不同运营诉求。
⑤用户朋友圈互动
企微并不能查看外部好友的朋友圈,就无法通过朋友圈资料来了解用户,也无法主动跟用户产生朋友圈的弱关联,极大的限制了跟用户的互动能力;
总的来说,人设打造是私域打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了目标用户和选品的效果。而由于企微的朋友圈限制、强品牌标示,导致企微的使用场景会跟个微私域差异巨大:
二、企微私域不能照抄个微私域运营,为什么?
①由于企微的强品牌导向定位,适用行业有限
企微的适用行业范围直接被推到了供应链成熟、服务和产品都高度标准化、受众基数大且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大品牌。新零售是企微的主力军,出逃淘系的品牌也是刚需。
②企微定位是服务属性,而不是社交属性
扫码添加了企微后,你不会觉得你认识了一个xx行业的朋友(大咖、专家、老师),而是认识了xxx品牌的一个高级员工(客服、店长、顾问)。所以,通过塑造人设来降维打击用户的能力在企微里被极大的限制,导致企微必须回归品牌调性、回归服务、回归零售。
③企微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而不是个人号私域玩家
企微也为品牌管理自己的客户资产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能力,把品牌跟用户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缩短,品牌可以将粉丝笼络在自己身边,提供了跟过往的个人号私域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但是相比之下,企微并不适合个人号私域玩家,企微的诸多合规限制会让个人号玩家分分钟想撤退。
三、日常用户触达
企微和个人微信在用户触达的对比分析:
①群聊触达:每日1次
企微的触达次数限制可谓是卡脖子的功能,导致部分个微玩家无法进场。
常规的社群运营(签到、早晚报、打卡、接龙等)操作都会被企微严格限制,为了保证日常群触达任务的完成,团队不得不增加额外的人力成本。
②私聊触达:私聊群发是一把双刃剑
触达效率是最高的,但被删粉率也是最高的。一次粗暴的群发可能会导致10%以上的大规模掉粉,要知道企微粉丝可比公众号粉丝值钱多了,这掉粉看着都肉疼。
③朋友圈触达:只剩下“朋友圈广告”功能
企微朋友圈的实际运营效果跟在朋友圈里投了一条广告似的,曝光时长、双向互动能力都被极大的限制,权当是企微送的免费广告位了。
④群聊防骚扰:防火防盗防广告
对于防止竞争对手和广告党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双十一淘宝的叠猫猫刷屏,设置自动踢人规则可以帮助维护群秩序
⑤会话侧边栏:销售利器
会话侧边栏的能力集中在快捷回复、素材库、客户信息,但是需要第三方工具与自有电商系统的打通,才能把用户标签和成交数据传递到面板里。
⑥多账号聚合管理:企微突然不香了
多账号聚合管理应该算是个微私域中非常香的能力了,但是没有多账号聚合的企微管理多个企微账号非常吃力。整个运营体系的前后端人员分工、会话过程监管、多账号批量操作都会受阻,集中运营粉丝的效率骤降、人工成本剧增。
总的来说,企微主张的是“真人服务”。
既然是真人,企微就不会开放很多自动回复、群发触达的能力,不仅避免被滥用而过度打扰用户,也是跟真人的主张相违背;
既然是服务,企微希望的服务模式应该是像小程序一样的“用完即走”,而扫街、扫楼式的触达方式肯定是企微不想看到的。所以,等企微开放更多的自动回复、群发触达能力是不太现实。
商家用批量机器不断加人、拉群,然后通过朋友圈、群聊发券、拼团等玩法在官方的规范下将越来越没有市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不再是过往的流量和收割关系,而是人与服务的信任延伸。其实“人即服务”这一点既是张小龙的理念,也是科特勒一直强调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精髓。
营销需要不断创新,与其在旧有的渠道中争夺存量用户,不如换一个思维,往往会发现红海变蓝海,上升期的企业微信或许就有这种蓝海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不温不火的企业微信如今却迅速蹿红的原因。
对于怎么发挥企业微信最大的管理及营销能力这里可以结合点镜scrm系统来使用,其是是企业微信第三方应用服务提供商,是微信管理的主流品牌,专注于微信风险控制管理,实现全天候聊天记录备份,满足企业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的需要,提高成员合作效率和监督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