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车评】极氪001 后驱长续航712km
首先声明,我不是车评人,也不是从业人员,不靠这个赚钱。【万字车评】是我记录自己试车体验用来留底的内容。
极氪001也是网红车,作为一个将近2米宽5米长的巨型两厢电动爹,把价格定在29.x起步,配置高,又有很多噱头功能。但是刚出来的时候,甚至到现在一直有一些诸如简配啊,车机问题啊之类的传言。甚至有人传说这车实在不挣钱,所以厂家故意压产能。
因为网传极氪底盘不错,又开了国内这种降维打击的小米玩法的先河,我非常想看看这类打性价比旗号的汽车的产品力到底如何,所以看到租车公司有这个车,我就租了这个车。
同样玩法继续内卷的后来者还有零跑,但是跟有大厂吉利背书的极氪相比,零跑就是弟弟。

对于极氪001的走性价比路线的运动车的定位,我看到开明显更低级但是价格类似,同样定位运动的野马爹用户非常看不忿,天天黑这车是冈本。另外一个看极氪不爽的群体是零跑群体,这个群体很喜欢到处碰瓷其他品牌,宣扬他们买到了便宜高性价比汽车这件事,所以极氪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攻击的对象,我经常见到零跑C11车主妖魔化极氪的车机。
这个车单电机200kw,后驱,前双叉臂后一体杆悬挂,车重2225,官标加速7秒左右。

先从底盘和车身说起,这个车的底盘和车身确如网传所说,素质非常好。刚一开上这个车,一股浓浓的欧洲高级车味扑面而来。
首先,这个车的悬挂对高频小振动的过滤不错,虽然没有到某些很强调这方面的车的水平,但是毕竟效果边际递减,这个车的水平已经很符合级别了。
这个车的减振是偏运动的,低速的时候比较硬,路感清晰,减振器的阻尼能很好地拉住各个方向上的振动。速度逐渐上了60之后,过大坑大坎时,又能比较好地过滤掉弹簧行程以内的振动,同时轮胎比较贴地,没有某些奇怪的抛跳。

因为用了双叉臂前悬挂,又是“轿车”车身,加上合适的调校,这个车刹车点头控制得比较好,不像某些麦弗逊SUV一样制动力和点头之间的对应关系已经进入影响驾驶感受的区域。但是毕竟电爹电制动在后面,如果机械刹车不介入,还是免不了有点头倾向,这是后驱电爹电制动时无法避免的,不算问题,体感也不严重。
这个车车头响应比较快,侧倾不严重,但是毕竟车重,给一些比较快的转向输入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建立横摆时惯性比较大。
这个车用了255的Eagle F1,配合不错的悬挂调校,整体操控还可以,极限出现线性,但是毕竟我只是自己在大马路上开车,这方面不太能给出详细的说明。
很多人只注重底盘的悬挂类型和一些覆盖件是不是铝的,却不在意车身。实际上好的车身不但能提高驾驶感受,在NVH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极氪001这个车车身不高级,没有铝塔顶,还是两厢车,又是无框车门。但是可能是在电池的加成下,素质非常不错。高速下噪音控制得很好,可以达到欧洲D级豪车的水平,远超A6L。过坑过坎也没有内饰异响或者密封条摩擦的声音。
除此之外,这个车低速时的隔音也很下料,运行时电机噪音很小,完全不是那些低端的车子可比的。
总得来说车身、底盘和减震是这个车最完美的地方,它完全符合“完美”这个词的意思。光这一点这个车就已经值回价格了。
在这我想对比一下我自己的ID.4和前几天开的那个极狐,这两个车是底盘和车身素质同样拔尖的中低端车。
我一直说ID.4是个某些方面可以跟豪车掰手腕的普通车,ID.4车身刚性同样很好,但是麦弗逊SUV带来的点头问题,和后轴某些情况下的抛跳,以及本身廉价车的定位让它跟001比还是略逊一筹。
而极狐跟这个车比输在了运动性上,虽然极狐低速下对高频小震动的过滤更加彻底,但是极狐车头响应和侧倾的建立明显不如001,高速过坑坎时减振效果也没有001对那么彻底。大振动抑制不到位。
如果说这个车的底盘减振是完美的,那么这个车的油门、刹车脚感和方向手感就是二流水准了。

从油门脚感开始,这个车的油门分舒适、经济、运动三个模式,这三个模式又分轻、中、重三个电制动模式,每个模式都可以开启单踏板模式。
经济模式油门响应慢,不好用,不谈。运动模式和舒适模式相比就是前段动力更多,其他没啥区别,就说舒适模式,它是日常开起来比较舒服,也有动力的模式。
在同一模式下,这个车的电制动设置为轻、中或重时它的油门map居然是完全一样的,轻、中就是不同程度去掉了油门前段对应的电制动。导致用轻和中的时候,油门头段是不控制任何动力的,是空的,有时候收光了油门之后想减小电制动力,进而轻踩油门的时候车没有任何反应,很怪。
这个车这三种电制动模式下,轻收油门的减速大致相当于2.0排量的自动挡B级车,重收光油门之后会给到几乎最大的电制动力,中介于它们之间。这个车的牵引到电制动的过渡倒是很平滑,但是过渡很慢,尤其是电制动用“重”时尤为明显,收了油门之后加速倒是很快就停止了,但是半秒电制动力才来,再过半秒才能达到最大。如果要是想“单踏板跟车”,跟得近一点恐怕已经撞上了。
而且更令人崩溃的是,这个车在电制动时给一脚油,或者在刚收了油门但是电制动力还没来时给一脚刹车,电制动力会分别完全退出或者直接打到最大,此时动力变化又非常快,和收油门之后来得巨慢的电制动反差强烈,给人一种不可预知感,脚感非常奇怪。
这个车动力输出为正时继续给油门,动力响应很快,但是电制动和停止时给油门会有一段小小的迟滞,不严重,但是显得有点傻。
这个车的单踏板也很神奇,轻中重三种电制动下均可以开启单踏板,电制动力和油门map不变,只是可以电制动刹停,刹停之后autohold继续制动。用轻回收+单踏板的感觉很奇妙。
其他方面,这个车有CRBS,一般情况下虽然能感觉出是模拟脚感,但是脚感扎实,反馈力、制动力和行程之间关系线性,电制动和机械制动之间衔接流畅。只是踩刹车踩得快的时候很喜欢切电制动,这是后驱电动爹共有的问题。唯一的小问题就是电量高,电制动受限时脚感会略有变化,机械制动介入时刹车变硬变贼,不过不严重。
此外,这个车的个性化驾驶模式里面的可以把制动调成舒适或运动,但是我感觉区别不大。
关于驾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主观感受是方向手感。这个车的方向也有三个模式,三个模式主要是回馈力区别。其他方面类似,低速时回馈力随角度增益都略少,而且快打到头的时候还略有回馈力变轻的感觉,算个小问题。但是速度快起来就好了。这三个模式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回正时助力太小,方向盘自动回正的速度跟不上需要的速度,需要使劲往回打。打到头比较生硬,没做缓冲的标定。此外,三个模式中心感都不明显。三个模式我比较喜欢用轻的模式。总结一下,方向手感像是个略高级的日产,能用但是不完美。

因为有四驱版,这个车前轮的转角不算太大,加上车也很大,转弯半径一般。
总得来说,作为一个底盘如此完美的运动车,这个车驾驶性方面还有一些小的缺陷,希望厂家今后能通过OTA至少把三种驾驶模式下的脚感和方向手感再细化地标定一下。
作为一个运动大爹,这个车的空间及人机工程有问题也有惊喜。

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这个车的油门在踩的时候,脚很容易被刹车踏板的杠杆挡住。这是要让车主做跟趾吗???同时,对于我44的脚,在开的时候也会蹭到刹车油门踏板上面的塑料板,感觉很不好。作为一个运动车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希望厂家改进。

其他方面,同样是因为有电池,坐姿比较高。这个对于轿车爹来说无解。后排空间应该介于加不加长的欧洲C级车之间,空间够用但是说大也没多大。这个车后排可以放倒,也可以调节靠背角度,放到最低舒适性不错。坐垫不短不长,但是因为电池乘坐体验一般。这个车后排头部空间挺不错的,跟某些电池死老厚的SUV爹比都不算小。

这个车后备箱有个躺平盖板,如果后排放倒,可以躺平。把盖板放到下层,后备箱储物空间对于这种后悬不算长的两厢车造型的车来说不小,跟宝马5这种后备箱不大的三厢车比应该也不会差,同时后备箱盖板下面还有个坑,可以放小件。不要说这车是“猎装车”,猎装车后悬跟车长的比例没这么小。
这个车有前备箱,但是很小,租车公司拿来放气泵和电线了,用处不大。
这个车的车机被网上诟病很多,但是现在来看除了个别的小bug,已经不算卡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交互。按下按钮之后到应用程序加载完成或者切屏完成之间的时间,没有按钮反馈,没有过场动画,让体感的“卡”很严重。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车自带的导航的车速是低于仪表的车速的,仪表120的时候,车机导航显示114,手机显示117。可能是由于导航里是卫星定位数据而仪表是经过一系列算法修改过的传感器数据。亦有可能都是车速数据,但是两边算法不同。这其实不算什么问题,但是两边显示不一样有点出戏。
虽然车机不卡,这个车仪表上的功率指示是货真价实的卡,不过一般对于不关心的人来说不算大问题。
除此之外,小bug我遇到了一次,是导航时走错路之后,开始在切换新路线和维持现有路线之间反复横跳,退出解决。
这个车的的内饰比较简单,很多功能都集成到了车机里。车机使用逻辑总体来说清晰明了,但是一是最下面一排调节,包括空调有点小,加上缺乏交互,使用体验一般。一是有一些鸡肋功能,例如可以在车机里开窗,而且容易误触,希望厂家改进。
这个车有语音识别,识别能力尚可,但是浑厚的男声有点吓人,和导航的温柔女声相比更是格格不入,我没具体研究能不能改。

内饰的其他方面,这个车设计风格比较简约,的内饰软包比较多,活动件手感扎实,门板之类的地方也没啥空腔感,一切机械上的东西都很好。但是毕竟很多功能都集成到了车机里,有时候调节不是很顺手。特别是方向盘和后视镜调节要配合车机用方向盘左右的触控区域调节,不好用而且回馈的震动就像15年前的诺基亚功能机,非常廉价。当然,这里面的逻辑可能是对于私家车来说,配合记忆不需要经常调节方向盘和后视镜,所以对这些功能进行弱化。中间空调出风口下面的除霜和双闪等五个按钮的震动回馈也比较差。
另外,这个车的后备箱开关在后部的贯穿灯条上,开后备箱的时候有点塑料的嘎吱声,有点掉价但不是大问题。

因为这个车的续航太长了,我只是大致试了一下续航和充电,数据可能不太准。这个车有100度大电池,高速跑表速125算上空调和热管理电耗也就20左右,相当不错。

至于充电,这个车用的高压Ni55电池,系统电压最高469V,应该是108串。用单枪250A的桩,充电电流在60%多电量的时候可以到240A左右,算下来功率是104kw左右。而且似乎开空调时系统会从充电桩要求更多的电流来驱动空调或热管理(此处存疑)。大致从70%多就会开始降低电流,到了90%多就会以30多kw充电。峰值更高,但是峰值功率允许的区间略小(但也不差)。还是比较适合跑高速的。
总得来说,这个车底盘素质很好,其他方面,作为一个传统车企没有什么匪夷所思的设计问题,比如小鹏P7的落锁像电驴子撞门。但是在软件方面,以及一些可有可无的地方有一些省成本或者不完善的感觉。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驾驶感受问题以外,到我试的时候这个车的智能辅助驾驶还依旧是“敬请期待”,虽然仪表上能显示出它在识别周围一圈的车,识别也比较准确,但是功能用不了。这让人感觉有点不太严肃,或者说难听点叫“糊弄人”。

基于几近完美的底盘和车身素质,极氪001是一辆好车。但是也许是因为苍莽上市,小问题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
所以尽管这30多万花得已经很值了,但是如果要买的话,特别是对软件和智能比较看中的话,还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相信厂家的OTA会持续改进。
极氪001,现在的产品力水平可以推荐购买。

但是如果厂家能继续细化油门脚感、方向手感,继续优化车机使用体验,并且把提到的油门干涉问题解决的话,这台车可以给到上表中最高的S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