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流域工程·水闸

《北三河系》
吴村节制闸杨洼闸筐儿港枢纽宁车沽防潮闸九王庄节制闸南里自沽节制闸

《永定河系》
三家店拦河闸屈家店枢纽卢沟桥枢纽

《海河》
海河防潮闸海河二道闸

《大清河系》
独流减河进洪闸枣林庄枢纽西码头蓄水闸独流减河防潮闸新盖房枢纽王村分洪闸

《漳卫南河系》
王营盘拦河闸牛角峪退水闸刘庄节制闸西郑庄分洪闸四女寺枢纽袁桥拦河闸

《子牙河系》
西河闸子牙新河海口枢纽南排河穿运倒虹吸锅底分洪闸艾辛庄枢纽献县枢纽
《北三河系》
南里自沽节制闸

一、基本情况
南里自沽节制闸位于天津市宝坻区南里自沽乡潮白河与青龙湾减河汇流口下游,是治理潮白新河的重点工程之一。主要担负着灌溉,解决农田严重缺水的任务,同时兼顾泄洪、排涝。
二、技术指标
南里自沽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钢筋砼开敞式。孔数为18孔。设计过闸流量为2100 m3/s,校核过闸流量为3000 m3/s。
九王庄节制闸

上图为九王庄节制闸
一、基本情况
九王庄节制闸位于宝坻霍各庄乡九王庄村东南蓟运河上,主要用于蓄水、排洪。
二、技术指标
九王庄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6孔。设计流量为500 m3/s,校核流量为800 m3/s。
宁车沽防潮闸

一、基本情况
宁车沽防潮闸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宁车沽乡宁车沽村西,是治理北四河的主要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泄洪、排沥、挡潮和蓄淡灌溉。
二、技术指标
宁车沽防潮闸水闸结构型式为井桩基础钢筋砼分离式。孔数为20孔。设计流量为2100 m3/s,校核流量为3000 m3/s。
筐儿港枢纽

一、基本情况
筐儿港枢纽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筐儿港村南,是北京排污河、北运河交汇处的枢纽工程。包括北运河的六孔旧拦河闸、三孔新拦河闸、十六孔分洪闸和北京排污河的六孔节制闸、十一孔分洪闸、穿运倒虹吸等六座建筑物。该枢纽承担拦洪、分洪、排沥、排污和蓄水灌溉等综合任务。
(1)北运河六孔旧拦河闸
该闸1960年建成,主要用于调洪蓄水。当北运河上游庄窝闸下泄洪水时,关闭此闸,使洪水由十六孔分洪闸下泄。
(2)北运河三孔拦河闸
该闸1972年建成,位于六孔旧拦河闸右侧,该闸底板高程比旧闸底板低1m。原主要用于保证密云水库向天津市区输水水流畅通,现主要用途与六孔旧闸相同。
(3)北运河十六孔分洪闸
该闸1960年建成,主要承泄北运河上游洪水入筐儿港分洪道,经北京排污河入永定新河。
(4)北京排污河六孔节制闸
该闸1972年建成,位于北运河右岸与北京排污河交汇口,主要调节北京排污河水位。北京排污河的洪、沥、污水经此闸平交入北运河,再经十一孔分洪闸入北京排污河,最后泄入永定新河。
(5)十一孔分洪闸
该闸建于1960年,位于北运河六孔旧拦河闸下游左岸,主要用于分泄北京排污河平交入北运河的洪、沥、污水。
(6)北京排污河穿运倒虹吸
该闸1970年建成,为北京排放污水专用。钢筋砼双孔箱形涵,控制闸门在上首。
二、技术指标
筐儿港枢纽三孔拦河闸水闸结构型式为钢筋砼开敞。孔数为3孔。设计流量为86 m3/s,校核流量为141 m3/s。
筐儿港枢纽六孔旧拦河闸水闸结构型式为砌石开敞。孔数为6孔。设计流量为65 m3/s。
筐儿港枢纽十一孔分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砌石开敞。孔数为11孔。设计流量为237 m3/s,校核流量为367 m3/s。
筐儿港枢纽十六孔分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砌石开敞。孔数为16孔。设计流量为256 m3/s。
筐儿港枢纽排污河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钢筋砼结构分离式底板两岸斜坡式。孔数为6孔。设计流量为237 m3/s,校核流量为367 m3/s。
筐儿港枢纽排污河穿运倒虹吸水闸结构型式为钢筋砼箱形涵。孔数为2孔。设计流量为50 m3/s。
杨洼闸

一、基本情况
杨洼拦河闸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集乡北运河上。工程以防洪除涝、蓄水灌溉为主。据1964年水电部《关于北京污水出路规划落实意见》,确定杨洼拦河闸兼有拦截污水的作用,在潮白河给天津输水期,起拦污导污作用,减免天津饮用水源的污染。冬灌后空库过冬。闸门、启闭机每年检修一次,每年汛期,进行一次大检修。非常情况,发现问题,随时处理。
二、技术指标
杨洼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1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300 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768 m3/s。
吴村节制闸
一、基本情况
吴村节制闸位于河北省香河县赶水坝村北,座落在潮白新河上。
吴村节制闸由河北省水利厅建设,河北省水利厅勘察设计院设计,河北省水利厅工程局第二施工队施工。该工程于1961年11月开工,1962年6月因资料不足停工。1964年10月再次开工,并于1965年6月工程全部竣工,该工程属于二等二级,该闸主要功能为供水。
水闸按20年一遇设计,设计闸上水位14.85m,闸下水位14.72m,相应过闸流量1847m3/s;按50年一遇校核,校核闸上水位15.47m,闸下水位15.38m,相应过闸流量2365m3/s。
二、技术指标
吴村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钢筋砼开敞式。孔数为4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847m3/s,校核过闸流量为2365m3/s。
三、历史运用
潮白河吴村闸自建闸以来1972年7月29日最高水位12.06m,最大流量828m3/s。
《永定河系》
三家店拦河闸

一、基本情况
三家店拦河闸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三家店村,是永定河由山区进入平原区的枢纽工程。工程由拦河闸、永定河引水渠进水闸、城龙灌渠引水库3部分组成。1957年正式运用,主要作用为供给北京生活、工业、农业用水。正常情况下每年汛前检修一次。工程建成后没有进行续建和加固,拦河闸下游防冲槽曾损坏,1987年已修复。
该闸运行四十余年,多处出现隐患,闸门变形、锈蚀、电气系统老化,砼炭化、裂缝。根据京水计[1998]99号,对该闸进行除险加固,工期为1998.9.28~2001.6.1;建设单位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设计单位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水工厂、北运河安装队、天利公司、中国水电科学研究院,主要建设内容为17孔闸门及启闭机、闸墩、供电系统改建。
二、技术指标
三家店拦河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无坝宽顶堰。孔数为17孔。设计过闸流量为50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7700m3/s。

三家店闸启闭设备
卢沟桥枢纽

上图为卢沟桥拦河闸
一、工程概况
卢沟桥枢纽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上游1km处,由永定河拦河闸、小清河分洪闸和大宁水库三部分组成。两闸主要承担拦洪、分洪任务,确保京津地区防洪安全。使永定河卢沟桥以下的河道在一定频率洪水下,不超过设计标准,减少了京、津、冀部分地区的洪水威胁;使京津、京广、京九铁路和供应首都人民生活的油、汽、水等十条管线的防洪安全得到保证。
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拦河闸启闭机进行大修,闸门做喷砂、喷锌防腐。(北运河安装队施工)。
二、技术指标
卢沟桥枢纽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钢筋砼结构。拦河闸孔数为18孔,分洪闸孔数为15孔。设计过闸流量拦河闸为2500m3/s,分洪闸为1830m3/s,校核过闸流量拦河闸为3000m3/s。
下图为卢沟桥拦河闸

屈家店枢纽

一、基本情况
屈家店枢纽位于天津市北辰区永定河与北运河汇流处,距永定新河入海口62km,距北运河与子牙河交汇处12.5km。枢纽包括北运河节制闸、新引河进洪闸、永定新河进洪闸等。工程占地面积12.6万km2。设计总泄量1800m3/s,校核总泄量2200m3/s。枢纽以防洪为主,担负着北运河、永定河泄洪任务,直接保护天津市和京津公路、京山铁路安全,同时兼有灌溉、排涝、挡潮、供水等综合效益,是天津市重点防汛工程之一,在天津市防洪体系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1. 北运河节制闸
北运河节制闸始建于1932年,经过几十年的运用,加之运用条件改变及地震等多种因素的破坏,工程老化、隐患多、闸室主要部位出现多处裂缝、闸室不稳定、设备陈旧,已不适应现在运用要求,于1990年在原址上进行改建。其主要功能是向海河下泄清水,控制汛期永定河、北运河洪水注入海河。
2. 新引河进洪闸
新引河进洪闸始建于1931年,其主要功能是泄洪。经过六十余年的运用,加之运行工况的改变,设备陈旧、闸室不稳定,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防洪要求,于1994年11月在原址上进行改建。
3. 永定新河进洪闸
永定新河进洪闸是屈家店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1968年,主要承泄永定河洪水,非汛期闭闸,挡住潮水上溯及闸下游污水对海河水的污染。由于地面沉陷,砼老化、腐蚀,闸门锈蚀、锈损,启闭设备老化等原因,1998年11月经水闸安全鉴定被鉴定为三类闸。1999年开始除险加固,于2000 年5月改建完成。
二、技术指标
屈家店枢纽北运河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6孔。设计过闸流量为4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400m3/s。
屈家店枢纽新引河进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4孔。设计过闸流量为38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480m3/s。
屈家店枢纽永定新河进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1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02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320m3/s。
屈家店枢纽船闸孔数为1孔。设计过闸流量为400m3/s。

《海河》
海河二道闸

一、基本情况
海河二道闸位于海河中游段,自金钢桥起34.4km处,津南区东泥沽村附近。1985年12月竣工。该闸主要任务为汛期泄洪,平时闸上蓄水、闸下通航,设计流量1200m3/s。
为提高用电保证率,1990年建双电源供电系统,1991年对闸上970m河岸做了浆砌石护坡,1992年对闸下做1050m浆砌石挡土墙护岸。
二、技术指标
海河二道闸水闸结构型式为井柱桩基础,分离式底板。孔数为8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200m3/s。
三、历史运用
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1986年7月9日,闸下水位1.27m(大沽)。
海河防潮闸

一、基本情况
海河闸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入海口处,是一座泄洪、挡潮、蓄淡、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闸工程。工程始建于1958年7月1日,1958年12月28日建成;建设单位为天津市海河改造工程委员会,设计单位为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为天津市建设局道桥公司。加固工程时间:1999年10月26日至2000年11月30日,建设单位海河下游管理局,设计单位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等级为Ⅰ级,设计流量1200m3/s。设计水位:闸上水位2.6m(大沽高程,下同),闸下水位2.3m;校核水位:闸上水位3.5m,闸下水位-4.0m。其主要功能是将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五大水系在天津汇流后的部分洪水经海河干流渲泄入海,并具有防洪排沥、挡潮、蓄淡之功能,是海河干流重要的水利控制工程。
海河防潮闸的主体建筑物是天津市著名风景名胜之一,闸体两岸控制楼为仿古建筑,气势宏伟,庄严秀丽,闸东楼墙上镶嵌着朱德同志为海河闸建闸工程的题词。
二、技术指标
海河防潮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8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200m3/s。
三、历史运用
工程建成以来,担负着天津市排沥、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对天津市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历史最大洪水:1963年8月28日洪水最大实测流量为1698m3/s,当时海河防潮闸8孔闸门全部提升至最高位置全天候敞泄。


《大清河系》
王村分洪闸

一、基本情况
王村分洪闸位于河北省文安县史各庄乡韩各庄村北。初建时为泄洪闸,建闸同时开辟赵王新渠,作用是提高白洋淀汛期泄洪能力,减轻大清河中下游隐患。1970年大清河中下游治理时,在白洋淀出口处建成枣林庄枢纽,赵王新河改道至王村闸北,与下游的赵王新渠衔接,王村泄洪闸改为向文安洼分洪的分洪闸。
王村分洪闸始建于1955年6月,建成于1955年12月。由河北省水利厅设计处设计,赵王新渠工程处施工。
该工程仅于1958年、1959年对闸上、下游左岸冲坑进行过抛填处理,共抛石800m3,后经1963年分洪,左岸冲坑基本淤平,但右岸冲沟依在,限于资金紧缺工程从未进行过大修和加固处理。
2000年5月至10月,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对该闸各部位进行了安全鉴定,被定为四类水闸,继续运用已很不安全,建议尽快申报重建,以确保防洪安全。
二、技术指标
王村分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0孔。设计过闸流量为88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350m3/s。
三、历史运用
该闸自建成以来,经历了1956年和1963年两次超标准洪水考验,泄洪量分别为1350m3/s和1580m3/s。超标准运用后,各部位结构未出现大的问题,仅在闸的上、下游河道出现较严重的冲淤现象。该闸自改为分洪闸至今尚未分过洪。
新盖房枢纽

一、基本情况
新盖房枢纽位于南拒马河与白沟河汇流点以下2km处的河北雄县新盖房村北,为大清河北支控制性工程之一,由分洪闸、堰、进水闸、灌溉闸组成。分洪闸与其它建筑物联合运用具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枢纽已运行30年有余,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和改造,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已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用,主要问题有:(1)灌溉闸闸底板、闸墩以及胸墙多处产生裂缝,下游两岸翼墙在原分缝处出现较大的沉陷裂缝,已严重危及闸体安全,汛期在高水位拦洪时,一旦闸体失事,后果将不堪设想。(2)分洪闸上下游、左右岸干砌石勾缝及护坡多处产生纵向裂缝,局部出现塌坑,且护坡原填筑土体有的为砂性土;右岸阻滑板的砼护坡由于基土冻胀产生裂缝。(3)溢流堰平均顶高程为12.3m,比原设计高程低0.2m左右,堰体为砂性土填筑。“96.8”大水时,下游消力池及海漫11处被冲毁,总长约156m,堰上游出现两个冲坑,最近一个距堰体13m。堰北侧穿堰引水闸涵修建于1978年,由于当时施工质量差,已对堰体安全构成威胁。
建设过程:2002年1月11日新盖房除险加固开标,灌溉闸工程由河北省水利工程局中标,分洪闸工程沧州水利工程处中标,溢流堰工程保定建筑工程处中标。分洪闸、堰已于2002年汛前完成,目前灌溉闸工程正在施工。
二、技术指标
新盖房枢纽分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7孔。设计过闸流量为4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036m3/s。
新盖房枢纽引河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5孔。设计过闸流量为500m3/s。
新盖房枢纽灌溉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67m3/s。
新盖房枢纽分洪堰校核过闸流量为3964m3/s。
三、历史运用
枢纽建成后,曾经历了1973、1977、1979、1996四次较大洪水的考验。1973年枢纽上游最大流量770m3/s,闸前最高水位12.3m,引河闸下泄660m3/s,灌溉闸下泄110m3/s,分洪闸、堰未泄流。1977年枢纽上游最大流量835m3/s,闸前最高水位12.41m,引河闸泄流698m3/s,灌溉闸下泄102m3/s,溢流堰溢洪35m3/s,溢流历时31小时。1979年枢纽上游最大流量1236m3/s,闸前最高水位12.67m,引河闸下泄735m3/s,灌溉闸下泄145m3/s,分洪闸、堰356m3/s,分洪闸堰过流63小时。“96.8”洪水期间,该枢纽闸前出现了1964年以来最大洪水,洪峰流量达1576m3/s,其中分洪闸、堰下泄1100m3/s,引河闸下泄476m3/s。闸上最高水位13.36m。
新盖房枢纽在30年的运用过程中,将中小洪水引入白洋淀,减轻对新盖房分洪道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同时将洪水送入白洋淀,减少了东淀的泥砂淤积。遇较大洪水时,通过对枢纽的综合调度可有效减轻洪水对下游京九铁路、津浦铁路、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天津市及沿途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近几年华北地区为枯水年,尤其是1997、1998、1999三年,白洋淀面临干淀的威胁,新盖房枢纽的输水补淀作用更趋明显,利用工程调蓄水量,为白洋淀不干淀作出了贡献。
独流减河防潮闸

一、基本情况
独流减河防潮闸(原工农兵防潮闸)位于天津市大港区独流减河入渤海口处,是大清河系的主要入海尾闾和保障天津市、河北省两地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该闸始建于1967年,当时由河北省水利厅设计,天津市政工程局施工。经20多年运用,于1993年对该闸进行除险改建,海河水利委员会为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为天津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等级二等二级,于1995年5月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竣工决算投资为6053万元。设计流量3200m3/s,相应闸上水位3.75m(85高程,下同),闸下3.35m;校核流量3200m3/s,相应闸上水位4.85m,闸下4.55m。
改建后的独流减河防潮闸其主要功能是平时挡潮御砂,汛期宣泄洪水,并随机调度控制水位,利用上游河道深槽向北大港水库输水蓄存,大港电厂建成以后,又利用闸前蓄水作为冷却池。
独流减河防潮闸改建后7年间累计泄水26.03亿m3,启闭闸门300余次。运行期间遭受了1995年、1996年两次较大洪水及1997年风暴潮的考验,工程未出现大的事故。1995年9月7日,闸上最高水位2.47m,闸下水位0.59m,相应的过闸流量1450m3/s,接近闸上正常挡水位2.50m,该闸全年累计泄量3.03亿m3。
独流减河防潮闸管理处管辖范围达5.14平方公里。在“96.8”大洪水中,独流减河防潮闸安全运行45天,泄洪13亿立方米,取得了巨大的工程效益。
独流减河防潮闸管理处是该工程的管理单位,隶属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管理局。多年来,管理处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改善了工作条件,而且也美化了工程环境,并多次被评为局级先进单位、大港区文明单位。
二、技术指标
独流减河防潮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26孔。设计过闸流量为32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3200m3/s。


西码头蓄水闸
一、基本情况
西码头蓄水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西码头村大清河赵王新渠上。
西码头蓄水闸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是廊坊地区水利局,施工单位是邯郸地区工程处。该工程于1983年5月15日开始施工,于1984年7月15竣工。该工程属于三级。主要用来蓄水。
设计闸上水位7.317m(85高程,下同),闸下水位6.357m,相应过闸流量322.2m3/s。
二、技术指标
西码头蓄水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1孔。设计过闸流量为322.2m3/s,校核过闸流量为400m3/s。
枣林庄枢纽

一、基本情况
枣林庄枢纽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枣林庄村与安新县赵北口村交界处,由二十五孔闸、四孔闸、船闸和赵北口溢流堰四座建筑物组成,是一座调节白洋淀水位,发挥调洪、蓄水灌溉和航运等综合效益的重要工程。
枣林庄枢纽始建于1965年,建成于1970年。四孔闸由河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河北省白洋淀开卡指挥部组织实施,河北省水利厅工程局第三队和徐水、安新县部分民工施工。二十五孔闸、船闸及赵北口溢流堰由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大清河规划设计队设计,水电部批准,河北省水利厅工程局第二队和任丘部分民工施工。
枣林庄枢纽设计泄洪总量2700m3/s,校核泄洪流量4140m3/s。
1999年10月~2001年6月,该枢纽工程由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白洋淀枣林庄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实施,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及沧州水利工程处施工对枣林庄枢纽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
1. 鉴定情况
1999年7月,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科研所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质量监督站受河北省大清河委托,对二十五孔闸公路桥的破坏情况进行了检测,从检测成果看,此公路桥的三大支撑结构—纵梁、帽梁和井柱,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尤以纵梁端部的断裂、破损,帽梁的砼质量和破损、裂缝最为突出,是导致事故的危险隐患。从检测结果综合评价分析,此桥属构件整体性缺陷问题,可定为危桥,已不能满足原设计要求。
2. 加固原因
由于该枢纽建成至今已有30余年,各建筑物虽运用多年却未经较大洪水的考验,并发现了许多工程问题:1982年白洋淀水位较低,1983年、1984年及1985年白洋淀连续干淀,经检查发现二十五孔闸、四孔闸上游防渗阻滑板、下游消力池底板及两岸钢筋砼护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闸室上游的浆砌石护坡也多处出现了隆起破坏。经验算,两闸上游防渗阻滑板上的裂缝,使闸室在高水位蓄水状况下,抗滑及防渗稳定已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赵北口溢流堰堰面有一贯穿南北的纵向大裂缝和多处破碎段,影响堰体的防洪安全。另外,该枢纽现有配电系统及自动化水平较低,设备老化陈旧、超期服役、无更换替代元器件,给检修维护带来很大困难,给运行管理带来隐患。枢纽的各建筑物均带病运行,隐患严重。
3. 工程建设情况
1999年10月20日,建设局在保定市组织了第一标段二十五孔闸、桥和第二标段四孔闸、溢流堰两标段开标会。河北省水利工程局一处为二十五孔闸、桥标段中标单位,沧州水利工程处为四孔闸及溢流堰的中标单位。2000年6月19日水下工程通过阶段验收投入使用,公路桥于2000年7月1日正式通车,2001年4月16日通过初验并交付使用。2001年6月加固工程通过河北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
4. 工程加固项目
二十五孔闸:公路桥加固;防渗阻滑板保温加固;两岸砼护坡保温加固;消力池海漫和两岸砌石护坡处理;新增启闭机房;闸前护坦翻修;建测压管;闸门加固防腐及更换止水;电气设备更新及自动化设备安装。
四孔闸:防渗阻滑板保温加固;两岸砌石护坡翻修及消力池海漫裂缝处理;新浇砼护坡:闸前护坦翻修;启闭机房修建;闸门加固防腐及更换止水;电气设更新及自动化设备安装。
船闸:船闸交通桥加固。
溢流堰:溢流堰加固翻修;溢流堰引水小闸加固。
二、技术指标
枣林庄枢纽二十五孔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25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84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2520m3/s。
枣林庄枢纽船闸孔数为1孔。
枣林庄枢纽四孔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4孔。设计过闸流量为46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620m3/s。
枣林庄枢纽赵北口溢流堰设计过闸流量为4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000m3/s。
三、历史运用
由于该枢纽建成至今已有30余年,各建筑物虽运用多年却未经较大洪水的考验。白洋淀经过1973、1977、1979、1988、1996年等几次中小洪水的运用,均出现淀内水位差比1956~1960年明显加大,枣林庄枢纽闸前供水不足,导致枢纽达不到设计泄洪能力。1996年8月16日,最大泄流505.3m3/s(含溢流堰)。
独流减河进洪闸

上图为独流减河进洪闸
一、基本情况
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南,东淀下口大清河与子牙河交汇处,独流减河进口。该工程距上游枣林庄枢纽77km,下游距独流减河防潮闸67.2km,占地面积66万m2。独流减河首端进洪闸,为新旧两闸。进洪旧闸始建于1952年10月12日,1953年7月竣工。进洪新闸于1968年11月开工,1969年6月竣工。
1993年独流减河旧闸闸下左右岸450m护坡翻修加固。2000年对进洪旧闸右岸0+065-0+180段右岸浆砌石修复及左岸冲坑附近的浆砌石进行修复,冲坑上游侧0+065-0+090河床范围内铺设厚50cm铅丝笼防护工程。2001年对上游防渗板及底板处钻孔790m,灌浆3370m2。
独流减河新闸1989年对阻滑板裂缝进行处理,1993年进行了护岸加固翻修、启闭机控制电器设备改造、河道清淤,2001年对新闸桥面加固工程。
2000年水闸安全鉴定旧闸、新闸均为三类闸。
独流减河进洪闸管理处是该工程的管理单位,隶属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局。多年来,管理处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委、局级先进单位。
二、技术指标
独流减河进洪旧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8孔。设计过闸流量为840m3/s。
独流减河进洪新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25孔。设计过闸流量为2360m3/s。
三、历史运用
独流减河旧闸自建成后当年分洪生效。五十年来前后经历了1954、1956、1963、1977、1996年洪水的考验,共泄洪水344亿m3,其中1954年泄洪72亿m3,1956年泄洪78.1亿m3,各占上游7、8月份来水总量的46%和44%。建成后经受了三次超标准运行,确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
独流减河新闸自1969年6月建成以来,经过1977、1996年洪水的考验,共泄洪水54亿m3,减轻了大清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下图为独流减河进洪新闸近景


《漳卫南河系》
袁桥拦河闸

一、基本情况
袁桥拦河蓄水闸位于山东省陵县袁桥村漳卫新河老减河段,河道中心桩号25+526m处。工程始建于1972年10月,建成于1974年10月,建设单位漳卫南运河水闸管理局,设计单位山东省根治海河指挥部袁桥闸设计组,施工单位陵县水利局。工程等级三级,主要功能为拦蓄洪水,灌溉。
1999年袁桥闸主动力电缆更换。2001年袁桥闸变压器扩容改造,将原50KVA变压器扩至125KVA。
二、技术指标
袁桥拦河闸孔数为5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5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2200m3/s。
三、历史运用
工程建成后在汛期拦蓄洪水,平时解决周围各县的用水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经历最大洪水:1996年洪水。
四女寺枢纽

上图为四女寺枢纽
一、基本情况
四女寺枢纽坐落于卫运河末端,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源头,是重要的防洪控制枢纽。工程由南、北进洪闸、节制闸和船闸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泄洪、排涝、灌溉和航运。
南泄洪闸位于减河入口处,设计流量1500m3/s,校核流量2200m3/s;北闸位于岔河入口处,设计流量2000m3/s,校核流量2800m3/s;节制闸位于南运河入口处,控制南运河泄流量不超过300m3/s。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断流时间增加,南运河失去航运作用,船闸已多年未启用。
南进洪闸1996~1997年除险加固,投资990万元。北进洪闸1999年度汛应急,投资100万元;2000年~2001年度汛应急,节制闸1998年除险加固。
二、技术指标
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5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2200m3/s。
四女寺枢纽北进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20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2800m3/s。
四女寺枢纽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带胸墙开敞式。孔数为3孔。设计过闸流量为300m3/s。
四女寺枢纽船闸水闸结构型式为U。孔数为1孔。
三、历史运用
1. 南进洪闸建成以来发挥的工程效益:工程建成后在汛期控制上游洪水宣泄,当恩县洼暴雨致涝时,采取将南进洪闸间歇开启及全关措施,排除内涝积水。平时为解决沿河各县的用水问题发挥巨大作用。
历史经历最大洪水:1963年洪水。
2. 节制闸建成以来发挥的工程效益:工程建成后在汛期控制上游洪水宣泄,平时解决沿河各县的用水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经历最大洪水:1958年洪水。
下图为四女寺枢纽远景

西郑庄分洪闸

一、基本情况
西郑庄分洪闸位于山东省武城县西郑庄村,卫运河右岸堤防桩号139+000。工程始建于1967年3月,建成时间1967年9月。设计单位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德州市水利局安装队。工程等级Ⅱ级建筑物,主要功能分洪。1983年4月20日至1983年9月30日改建;建设单位漳卫南运河管理局,设计单位德州地区管理处,施工单位漳卫南局维修总队和德州地区管理处。
1997年对闸安全运行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鉴定(1)闸室抗滑稳定,结论为闸室是稳定的;(2)基础渗流稳定,结论为翼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地基应力小于允许值;(3)消能防冲,结论为坎高不足、辅助消能效果较差。
1997年进行铺盖翻修、垂直防渗墙修筑、闸室基础回填灌浆、部分排水孔修复、更换两扇砼闸门为钢闸门。1999年3月10日至1999年7月28日,主要加固措施包括:(1)将原9扇钢筋砼闸门拆除更换为平板钢闸门,同时对闸门槽进行修补;(2)改建完善消能防冲设施;(3)完善工程管护设施。建设单位漳卫南运河管理局,设计单位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由水电五局亚华公司机械厂负责闸门制作、安装,漳卫南局德州工程总公司负责翼墙和消能防冲加固改建、管护设施完善及电器设备更新等项目。
二、技术指标
西郑庄分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带胸墙开敞式。孔数为11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2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640m3/s。
三、历史运用
西郑庄分洪闸未曾起用过。
刘庄节制闸

一、基本情况
刘庄节制闸位于河南省浚县淇门附近的淇河和共产主义渠汇合处,用于控制共渠下泄流量,间接调控卫河流量,使卫河和共产主义渠分泄上游来洪。由河南省水利厅批准,河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新乡地区共渠二期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建造。工程于1960年3月开工,8月主体工程竣工,9月18日正式启闸放水。
刘庄节制闸为中型水闸。原建为钢、木、砼混合结构弧形闸门,右侧为航道孔木迭梁闸门。现状为钢结构弧形闸门6孔,木平板闸门3孔。工作桥、交通桥和检修桥均为钢筋砼结构。
1961年汛期,由于闸门未及时开启,水流将右侧航道孔木叠梁闸门冲毁,水流集中从航道孔下泄,右岸堤防坍塌,管理房塌陷于水中,汛后将航道孔木迭梁门改建为三孔平板木闸门。
1963年汛期,由于闸前70m处土坝围堰未彻底拆除,当洪水漫堰后,围堰溃决,高速水流直冲闸门,大部分闸门被冲毁,工程已不能正常运用。1963年9月,由河南省水利厅批准,由安阳地区水利局设计,卫河管理处负责施工,对工程进行了全面整修。整修工程项目有:①安装钢结构弧型闸门、更换启闭机、锚固支座牛腿和闸墩的结合。②将木结构工作桥、交通桥拆除改建为钢筋砼结构,增建钢筋砼检修桥和框架式启闭机房。③整修上、下游护坡、翼墙及海漫等。工程于1965年5月完工。
由于该闸经过多年运用,年久失修,部分闸墩牛腿钢筋裸露锈蚀,砼炭化严重,部分砼中还发现参杂有泥土等,直接威胁到工程的安全运用。2000年6月,对该闸进行了加固,主要内容包括:①将6孔闸门牛腿全部凿除,配备钢筋,重新浇筑硅粉砼。②将6孔闸门闸墩砼表面凿除15cm,增配钢筋网,重新浇筑硅粉砼。③将闸墩斜拉钢筋全部凿出,经除锈后重新封闭环氧砂浆。2000年9月8日完工。
二、技术指标
刘庄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胸墙开敞式。孔数为9孔。设计过闸流量为4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500m3/s。
三、历史运用
在1975、1982、1986年几次大洪水过程中,虽然闸门全开泄洪,但通过刘庄闸闸孔约束和调节水流,基本保证了卫河和共渠两河堤防没有出险,防汛效果明显。
牛角峪退水闸

一、基本情况
牛角峪退水闸分别包括五孔闸、两孔闸、低水涵洞三部分,位于山东省武城县四女寺镇。牛角峪退水闸为武城县的防汛和农业蓄水灌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 牛角峪退水闸(五孔闸),在减河右岸,堤防桩号1+300,始建时间1967年9月25日,于1968年6月建成,由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德州市水利局安装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功能是退水。
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对五孔闸进行抗震加固。1994年对五孔闸门进行更换。2001年9月29日至2001年11月3日,实际投资20.8万,对五孔闸机架桥排架进行粘钢加固,施工单位为漳卫南运河德州河务处。
2. 牛角峪退水闸(两孔闸)在减河右岸 ,堤防桩号1+400。工程始建于1962年9月,建成于1963年4月。由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由德州市水利局安装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功能:退水。
3. 牛角峪退水闸(低水涵洞)在减河右岸,堤防桩号1+100。工程始建于1962年9月,建成于1963年6月,由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德州市水利局安装队施工,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功能是退水。
二、技术指标
牛角峪退水闸(五孔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带胸墙开敞式。孔数为5孔。设计过闸流量为257m3/s。
牛角峪退水闸(两孔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带胸墙开敞式。孔数为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84m3/s。
牛角峪退水闸(低水涵洞)水闸结构型式为涵洞式。孔数为4孔两闸门。设计过闸流量为37m3/s。
王营盘拦河闸

一、基本情况
王营盘拦河闸位于河北省东光县王营盘村附近漳卫新河上,河道中心桩号为62+270m处。始建时间1973年3月,建成时间1973年9月,建设单位:漳卫南运河水闸管理局,设计单位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河北省海河工程局三队施工。工程等级三级,主要功能为拦蓄洪水,灌溉。
1999年5月,王营盘闸启闭机配电箱及启闭机护罩进行更换。
二、技术指标
王营盘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35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5000m3/s。
三、历史运用
工程建成以来发挥的工程效益:工程建成后在汛期拦蓄洪水,平时解决周围各县的用水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经历最大洪水:1996年洪水。
《子牙河系》
献县枢纽

上图为献县枢纽进洪闸
一、基本情况
献县枢纽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城西北3km,在子牙新河和子牙河的上口,由子牙新河深槽进洪闸、子牙河节制闸和子牙新河滩地溢洪堰组成。
献县枢纽始建于1966年,1967年完工,于2000年进行了工程改建,建设单位为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设计单位为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为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工程按二等工程建设,主体工程按2级设计,主要担负子牙河系的防洪任务。
献县枢纽经过30多年的运用,发现在启闭闸门时出现振动,交通桥桥面和栏杆多处损坏,配电设备严重老化,闸门锈蚀、砼部分露筋,节制闸底板出现贯通裂缝,经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取岩心鉴定,认为工程急需除险加固,为保证工程正常运用,2000年5月,由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做出了初步设计,经报河北省水利厅批准,2000年9月献县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12月工程竣工验收。
二、技术指标
献县枢纽进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6孔。设计过闸流量为943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130m3/s。
献县枢纽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有胸墙开敞式。孔数为3孔。设计过闸流量为6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800m3/s。
献县枢纽进洪堰水闸结构型式为驼峰堰式。设计过闸流量为505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7878m3/s。
三、历史运用
献县枢纽建成后,曾在1996年“96.8”泄洪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96.8”洪水献县泛区滞洪,献县枢纽子牙新河进洪闸8月1日8时全开,洪水从子牙新河下泄,8月9日11时,闸上水位达到13.56m,溢洪堰开始溢流,子牙新河流量为680m3/s,到8月10日17时达到最大流量1090m3/s,水位为14.49m,8月12日14时坝上水位达到最大值14.97m,子牙新河泄量为825m3/s,然后泄量逐日减少,到8月17日8时,闸上水位13.59m时,坝上停止过流,洪水由子牙新河主槽继续下泄,到9月6日9时,闸门关闭蓄水。汛期总泄水13.72亿m3。
献县枢纽节制闸8月7日22时,闸上水位11.58m时控制泄量87m3/s,到8月10日23时闸上水位13.15m时,控制泄量达到最大106m3/s,8日11时至13日8时控制泄量85~90m3/s。汛期总泄水量1.48亿m3。
艾辛庄枢纽

一、基本情况
1. 概况
艾辛庄枢纽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艾辛庄村西南2.5km处,该枢纽由滏阳河节制涵洞和滏阳新河主槽漫水橡胶坝组成,是宁晋泊出口控制工程。
艾辛庄枢纽始建于1967年,1969年6月建成,2001年9月开始对该枢纽进行改建,改建工程建设单位为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设计单位为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为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和衡水市水利局建筑工程处。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本枢纽工程等级属二等,主要建筑物节制涵洞和橡胶坝均为2级。工程主要作用是调节上游来水,让汛期上游洪水主要由滏阳新河下泄,滏阳河主要承泄艾辛庄以下滏阳河流域沥水,非汛期上游来水均由滏阳河下泄供航运和灌溉。
工程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节制涵洞设计流量150m3/s,设计水位29.26m(85高程,下同),校核流量150m3/s,校核水位31.09m;橡胶坝设计上游水位23.5m,设计下游水位19.7m。
2. 工程除险加固情况
(1)水闸鉴定情况:2001年7月7日,河北省水利厅组成艾辛庄枢纽节制涵洞处理咨询专家组,与子牙河河务管理处、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经过认真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艾辛庄节制涵洞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对艾辛庄枢纽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应尽快安排实施。
(2)改建、加固原因:艾辛庄枢纽至今已运行余30年,橡胶坝曾于1986年更换坝袋一次,至今已有15年,根据《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中的规定,坝袋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年,由于连年干旱,坝袋受风吹日晒,河中污染水对坝袋的腐蚀,大大缩短了坝袋的使用寿命,坝袋已严重老化,起皱起泡,且多处出现孔洞;节制涵洞建成以来,由于施工质量问题,虽于1968年和1976年对底板进行了两次灌浆处理,但质量依然很差,底板仍出现20余条裂缝,裂缝总长53.6m,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严重老化,砼碳化严重,已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用。
建设过程:工程总工期一年,2001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进行施工,工期3个月,冬季进行清淤工程施工,节制涵洞的砼浇筑及护砌工程于2002年春开始施工,2002年汛前主体工程完工。
二、技术指标
艾辛庄枢纽节制涵洞水闸结构型式为闸底板一体钢筋砼结构。孔数为3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5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50m3/s。
艾辛庄枢纽橡胶坝设计过闸流量为250m3/s。
三、历史运用
枢纽工程建成以来,有过1988、1996年两次较大降水,1988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滹沱河流域,艾辛庄枢纽过水不大,枢纽主要起调节上游来水、蓄水灌溉的作用。
1996年洪水期间,橡胶坝坍平坝袋,洪水自由下泄。宁晋泊8月4日开始滞洪,8月6日达到最高水位26.13m,滏阳新河8月7日11时达到最大泄量303m3/s。宁晋泊滞洪时,为尽量减少滞洪区损失,8月4日15时54分,艾辛庄节制涵洞提闸向滏阳河放水,8月6日8时流量为26m3/s,由于下游车张闸启闭失灵,6日15时闭闸。8月8日14时再次提闸,8月9日8时达到“96.8”洪水期最大泄量149m3/s,由于滏阳河多年来淤积比较严重,泄水能力下降,下游武邑赵桥地段漫溢,为不造成损失,8月11日12时30分关闭,12日8时再次提闸,流量控制在50m3/s以内下泄,直到9月26日8时全部关闭蓄水,汛期总泄水量1.736亿m3。
经济效益:枢纽在泄洪期间充分发挥了调节洪水,滞洪缓洪,安全下泄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洪水淹没面积和洪灾经济损失。
锅底分洪闸
一、基本情况
锅底分洪闸建于1958年,共2孔,单孔净宽10m,闸底高程2.44m(国家85高程),设计流量200m3/s。由于设计泄流不足,分洪时往往需要根据情况扒开锅底闸两侧堤埝以加大分洪流量。
二、技术指标
锅底分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钢筋砼结构。孔数为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200m3/s。
南排河穿运倒虹吸
一、基本情况
1. 概况
南排河穿运倒虹吸工程(沧州市肖家楼枢纽工程)位于沧县肖家楼村北南排河上。主要功能是排泄沥涝、改良盐碱地及蓄水灌溉。
设计及施工情况:建设单位沧州专区水利局,设计单位天津市水利局,由天津市南排河工程指挥部施工。工程始建于1960年2月,同年7月完成。并于1965年2月进行扩建,同年7月完成,由河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沧州专区南排河倒虹吸工程指挥部施工。
2. 工程除险加固情况
(1)安全鉴定情况
由于南8孔未全按设计图纸施工,将砼结构改为浆砌石墩墙,现已是超期服役,墩墙多处出现程度严重的裂缝等破坏,盖板砼也剥落露筋。根据以上情况,该闸涵初步认定为Ⅳ类闸。
(2)除险加固情况
肖家楼穿运倒虹吸始建于1960年,由于年久失修,闸门系统锈蚀严重,部分止水开裂、残缺,电器设备失灵、老化。为确保该工程安全渡汛,保证沧州市、津浦铁路及周边地区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2002年5月初对该工程进行进行了维修:更换止水橡皮、止水压板;闸门系统喷砂除锈刷漆;更换电子设备及电缆。6月15日全部完工,工期为44天。
2000年9月12日进行了引黄济津漏水处理工程,主要包括:下铺复合土工膜,上部为12cm的砼衬砌。该工程顺南运河向长180m,横向长74.87m。10月10日全部完工,工期28天。
二、技术指标
南排河穿运倒虹吸水闸结构型式为钢筋砼箱式涵洞。孔数为22孔。设计过闸流量为552m3/s,校核过闸流量为950m3/s。
三、历史运用
肖家楼倒虹吸对历史上1963、1964、1969、1977年等洪沥水排泄起到了显著作用,4年累积排泄水量37亿m3,最大泄量858m3/s(1963年328m3/s、1964年170m3/s、1969年630m3/s、1977年858m3/s)。
1969年南排河上游降雨300~400mm的特大暴雨,倒虹吸排泄量达631m3/s,相应闸上水位7.91m,超过设计流量80m3/s。
1976年是个大旱年,由南运河调入南排河水量3.25亿m3,通过倒虹吸向下游排放4.2亿m3(包括分洪和排沥水量),使交河、沧县、黄骅市、中捷、南大港三县二农场灌溉70多万亩。
子牙新河海口枢纽
一、基本情况
1. 概况
子牙新河海口枢纽,位于天津市大港区新、老马棚口之间海大道上,沿海大道南北长约5km,由子牙新河主槽挡潮闸、滩地挡潮泄洪闸、滩地挡潮堰、滩地泄洪堰组成,主要作用是挡潮拒碱,泄洪排沥,蓄淡灌溉。
除滩地挡潮泄洪闸建于1958年,其余建筑物均在1966年7月由河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经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批准,天津市建筑工程局第五建筑公司承建。1966年10月开工,1967年7月完成。1967年7月21日由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主持验收。1967年8月2日交河北省子牙河河务管理处管理。1975年10月移交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管理。
2. 工程除险加固情况
1986年,经河北省水利厅报省计委批准,改建了主槽挡潮闸门,由原来的予应力钢筋砼平面板升卧式闸门(主槽中孔为钢闸门)改为定轮平板钢结构直升门;抬高机架桥;改建检修桥、操作室;更换公路桥临海侧T型梁;拆、修安装了启闭机及电器设备;闸墩等部位的砼也进行了修补。1986年4月25日改建工程开始施工,河北省水利厅工程局二处委托机械厂承担金属结构部分, 11月29日,海口枢纽改建工程全部完工。
1997年,经河北省水利厅批准,对滩地挡潮泄洪闸进行了维修加固。维修加固项目包括:1. 更换16孔闸门为钢筋砼闸门;2. 凿除16孔机架桥,重建2孔机架桥,该两孔闸门启闭设备为手动葫芦;3. 对原有闸墩、门槽等已坏部分的砼进行凿除修补;4. 对下游冲毁的浆砌石护坡进行修补;5. 更换交通桥栏杆。1997年5月10日开始施工,1997年7月15日竣工。
1999年,经河北省水利厅批准对海口枢纽挡潮闸包括子牙新河主槽挡潮闸、青静黄挡潮闸、北排河老挡潮闸进行了T梁更换工程,该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1. 更换三闸工作桥T梁及桥栏杆;2. 启闭机拆、装及维修;3. 更换三闸电缆等电气设备;4. 三闸增设防雷及接地系统。该工程项目从1999年5月12日开工,12月20日完工。
子牙新河滩地泄洪堰:该堰实为过水路面,堰顶高程为3m,在过水路面的西侧有小排水沟,东侧有高0.5m小土堆与过水路面平行用来排水和挡潮。1985年汛前渤海湾发生强潮,挡潮堰上的小土堰部分被冲毁,1986年汛前,天津市大港区水利局河道管理所又将小土埝加高到4.0m高程,顶宽40m。1999年海大道改建时改为砼路面,其承担平时挡潮、公路任务。
二、技术指标
海口枢纽子牙新河主槽档潮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钢筋砼结构。孔数为3孔。设计过闸流量为864m3/s,校核过闸流量为972m3/s。
海口枢纽滩地档潮泄洪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钢筋砼结构。孔数为16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089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248m3/s。
海口枢纽泄洪堰水闸结构型式为砼路面。设计过闸流量为4047m3/s,校核过闸流量为6780m3/s。
三、历史运用
“96.8”洪水,于8月7日10时15分到达献县枢纽。献县枢纽进洪闸及时提起,由子牙新河主槽下泄,8月8日21时39分到达海口枢纽,水位达到3.4m,海口滩地挡潮埝8月16日19时开始破除,共扒口5个,扒除长度400m,口门扒至3.0m高程,口门扒开后即开始过水,随着水流不断加大,漫过小埝,未拆除部分冲毁。8月19日2时,海口枢纽出现最大洪峰流量1510m3/s,小埝口门宽度达1800m,过流802.5m3/s,相应主槽闸417m3/s,16孔闸过流290.5m3/s,汛后对破除的挡潮埝进行了恢复。
西河闸

一、基本情况
西河闸枢纽地处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北子牙河上,上距大清河与子牙河汇流点12km,下距北运河与子牙河汇流点15km,是大清河系洪水进入天津市海河干流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天津市防洪的西大门。工程始建于1958年4月,1958年10月竣工。工程为二级建筑物,包括节制闸、船闸、拦河坝三部分。
在防洪上主要是拦蓄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河道的汛期洪水,通过东淀等洼地进行调节,当大清河系与永定河、北运河系洪水遭遇时,控制大清河、子牙河系泄入海河的流量,使海河的水位和流量不超出安全值,保证天津市及津埔铁路的安全。西河闸在四十余年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管理单位始终坚持精心维护、正确地进行控制运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自1958年10月建成以来,累计泄水620.4亿m3,反向运用支援农业灌溉泄水2.86亿m3。
西河节制闸于2000年6月经专家鉴定为三类闸,目前西河闸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及审查已完成。2000年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对西河节制闸工程进行了鉴定,提出逆向输水对翼墙稳定不利,底板存在着局部脱空现象,弧型闸门需要加固,启闭机需要更新等。
西河闸管理处是该工程的管理单位,隶属于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管理局。多年来,管理处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运行管理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委、局级先进单位。
二、技术指标
西河闸节制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6孔。设计过闸流量为1100m3/s,校核过闸流量为1260m3/s。
西河船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孔数为1孔。
三、历史运用
工程建成后不久,经受了1963年洪水的考验,实际最大流量超设计流量420m3/s。经合理调度运用,西河闸有效地控制了下泄流量,全年径流量97亿m3,对保卫天津市和津埔铁路的安全度汛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为满足上游的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船闸在超高水位8.5m的情况下继续运用,对抢险救灾物资供应起到一定的作用。
1996年汛期大清河上游各地区突降大雨,河北省暴雨成灾,西河闸上8月13日水位达6.63m,相应闸下水位2.74m,经合理调度,最大流量216m3/s,总泄水天数185天,共计泄水9.71亿m3,这运用已近40余年的老闸,又一次经历了洪水的考验,未出现大的工程事故,保卫了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缓解了河北省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