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近资本市场发生了什么?

2022-03-21 17:44 作者:司库立方  | 我要投稿

最近资本市场真的是血雨腥风。

首当其冲的当属中概股,以一种崩盘的走势不断刷新投资人的认知。而港股在持续多年走熊的状态下,近期快速跌破20000点大关,并呈现急速下跌趋势。恒生科技指数已从2021年2月份的11000点跌至3463点,堪称大萧条级别的跌幅。有机构称之为“多年罕见的超预期、非理性的波动”。

市场快速下跌的过程中,交易逻辑也在不停演变,黑天鹅事件此起彼伏。仅2月份以来,市场的关注点就一直在不停变换。

  • 2月前市场主要担心通胀,此前戴维斯双击的成长股遇到估值回落的压力;

  • 2月中下旬之后,俄乌战争爆发,导致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上升,战争和地缘紧张快速推升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通胀预期进一步升温;

  • 在俄乌冲突爆发的大背景下,做空中国股票对部分华尔街投资者而言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选项,中概股开启暴跌模式,港股和A股这边外资出现持续流出,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放大;

  • 3月份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经济复苏进程的担忧提升;而港股继续由于外资撤出出现快速下跌;

  • 过去几年持续的IPO和再融资陆续到了解禁的窗口期,放大了股票抛售压力;

  •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关于地产、消费、服务、投资的担忧此起彼伏,并且市场也开始担心我们的政策牌如何打的问题,稳增长措施预期紊乱,今年内外部的压力都非常大,而需求不足又是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

悲观预期就这么形成了,而市场快速下跌容易引起流动性的连锁反应,基金赎回压力也增加了被动减仓的卖盘,流动性缺失的情况下往往是急速下跌。

2022年以来,已经有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录得负收益,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权益资产快速下跌触发了银行理财的止损。理财或私募产品一旦止损卖出,有两个影响:一个是越卖越跌,越跌越卖;另外一个就是组合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失,相当一段时间很难再配置权益类资产了。而债券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是转债市场深度下跌,二是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三是地产债大面积违约。

事实上,无论面对哪一年的投资策略,我们都难以回到年初去准确预测这些重大变化。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和机构,面对如此剧烈波动的市场,都会感到无力和焦虑。好的一方面是,目前的风险点,比如地产危机、疫情反复、美国加息、地缘冲突等等,市场已经看到了,高层也看到了。政策已经做出了反映。至于短期风险会不会演绎成中长期风险,我们倾向于认为概率不大。

近期的转折点是2022年3月16日金融委会议,稳固信心引领市场反弹。针对市场关注的主要问题,金融委会议给出明确部署:

1)会议多次强调“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并要求“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

2)对于中概股,会议表示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并明确“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3)对于港股,以及互联网监管问题,会议强调“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同时要求“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4)对于地产,会议要求“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5)对于经济,会议要求“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未来市场仍可能大幅波动,短期涨跌我们也难以预测,但从中长期看我们对国内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每一次,我们都会回顾彼得林奇在暴跌中的话: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Peter Lynch  

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西格尔教授以波动率衡量风险,统计了过去200年的美股数据发现,短期来看股票风险是最大的;但时间拉长来看,股票风险反而是最小的。

预测短期市场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即使有些投资人能够偶尔成功几次,但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不管环境怎样,我们还是要从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长期逻辑出发,以估值评价去代替对资本市场趋势的判断。

就企业长期价值而言,当股价调整远超过内在价值调整时,意味着未来预期的潜在回报率的显著上升。市场暴跌并不稀奇,08年金融危机、18年贸易战、20年年初疫情,每次下跌的因素都不尽相同,但是每次都会带来更好的收益风险比。

我们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最近资本市场发生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