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元代戏曲文学)

2023-11-26 17:13 作者:文学考研带你背  | 我要投稿

考点二、戏剧文学的繁荣


①杂剧: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一幕,演剧角色可分为末、旦、净三类。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②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 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有对唱、轮唱、合唱。不似杂剧只能一人独唱到底。



③《本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于弟立错身》《小孙屠》。


散曲:元人称为“乐序“或“今乐府”。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目相对而言的。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 情节。若纯以曲体抒情,则为“散”。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⑤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调短字少。小令除了单片只曲之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


⑥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押一部韵。 通常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⑦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与套数相比容量要小得多,且没有尾声。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⑧诸宫调: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考点三、“元曲四大家” 之“曲圣”关汉卿


①关汉卿,汉卿是字,号已斋,解州人,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 《西蜀梦》 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元代戏曲文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