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和同是汉语言文学舍友闲聊后的一点点感悟
前段时间,大学宿舍的群里忽然热闹起来。起因是同学在做莆田鞋子的买卖,和大牌子一样的款式,又便宜,想到了我们。
之后也都断断续续地聊了很多。
大家都毕业三年了,也都是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出来,思想觉悟、人生境遇会有什么不同吗?
有也没有。
先说我们身上的共性。大家都知道文科班男生少,我们班七个男生,只有一个始终做销售,其他都做过老师。我是说,做、过,一些人因为各种因素,选择离开老师的行业。而留下来,要么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要么是进编了。
还有就是对本专业没有学到啥东西的吐槽。我们虽然是汉语言文学,但学院定位的是应用型,也就是说是更贴合社会所需要的中文,培养方向就是万能向的打工人,而不是学者。于是除了古代文学、现代汉语、当代文学等本专业的课程,我们还学过办公室自动化、商业策划、美术、教学心理学、网页制作等其他专业的课程,当然都是浮于表面,一个学期,半个学期就结束的课程。
可笑的是,我实际去求职的时候,人家只认汉语言文学,像策划向的课程,人家不认。网页制作这个云里雾里的技能更是可悲,生在移动互联的时代,我这种缺斤少两的水平,根本不被需要,也不会被人认可。
即使是做语文老师这份关联度很高的职业,在我看来,大学里能用到的知识都不到十分之一。应对工作上的难题,主要还是工作期间学习到的知识或者经验有用。
我时常怀疑,我这个专业对于个人在社会上闯荡有用吗?过了三年,我回想大学里的课程,老师讲的具体内容一概记不得了,而之于能力、性情的影响,我不愿承认没有。
时光在人生中留下印记,那是美好的四年,也是不知不觉中被荒废的四年。
下面就谈下个性吧。性格,我的感觉是没有变,只是阅历不一样了,谈论的内容就不一样了。喜欢的还是喜欢,不喜欢的还是不喜欢,坚持的仍然在坚持,不去想的也放弃了。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文笔可以,文风有点像电视剧里的爱国青年,发表想法,喜欢用,我以为,然后是一通感觉不明觉厉的或有力,或华丽的字词。我写不出来,哪怕我也算写了三年的文字。
多读书,对写作还是有用的。可惜阅历的不同,已经让我无法去欣赏他写出来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