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心、脾、肝、肾等脏关系密切
《内经》认为失眠的病因是阴阳不和。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将失眠归之于虚劳、胸痹、心水等病,并用酸枣仁汤治疗。明代李中梓将失眠的病因,归纳为气虚、阴虚、痰滞、水停、胃不和五种。西医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肝炎、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病以失眠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中医对失眠的辨治。
失眠与心、脾、肝、肾等脏关系密切。不论何种原因伤及各脏都会彼此影响,导致功能失调而形成失眠。失眠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舒、气血虚弱、阴虚、心肾不交、痰热、食积等,可用虚与邪概括。虚,指气血虚弱,心失所养,或阴虚火旺,心神被扰等。心属火,肾属水,只有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才能出现水火相济、阴阳平衡的状态。反之,当降不降,当升不升,就可出现心肾不交的失眠。邪,指痰热内蕴,扰乱心神,或食积阻中,胃气失和,阻碍了水火的升降,遂使心神不宁。情志所伤者,或因思虑劳心,耗伤气血;或由气郁化火,内扰心神,都可导致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