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不可信,平安人寿维权客服可以帮您
近年来,一些机构、组织或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电话、短信、广告宣传等方式发布“可代理全额退保”相关信息,假装平安人寿维权客服怂恿、欺骗、引诱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通过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截留套取资金、唆使消费者转购非法理财产品等。“代理退保”不仅扰乱保险市场经营秩序,更严重侵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平安客户陈先生2018年在详细了解保险的意义与功能后投保了重疾险,保额为30万元。2022年12月,陈先生因店面经营不善,导致家庭经济压力增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先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有“代理办理全额退保”的业务。随着后续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加,并在“代理退保”业务人员的持续怂恿下,陈先生最终萌生了退保的想法。但是由于自己的保单在签约过程中均依法合规,并不存在销售误导等问题,因此“代理退保”人员教唆陈先生进行“钓鱼取证”。随后经过平安公司平安人寿维权客服多次电话、上门解释沟通,陈先生最终意识到“代理退保”的不可取,同意终止投诉。

2023年5月,陈先生再次找到平安公司处理人员告知其住址疑似受到了“代理退保”业务人员的破坏。沟通过程中,陈先生反馈,当时为了能够顺利退保,其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复印件及电话卡均交给了“代理退保”业务人员。现在家庭地址被知晓了,无奈其只得注销银行卡和电话号码。工作人员安抚后,建议陈先生报警备案,如有其他过激行为更是建议陈先生报警协助处理。
“代理退保”个人或机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教唆、指使、引诱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消费者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不实信息进行投诉、举报或诬告,消费者如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不实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相关行为会形成当事人不良征信记录,甚至构成欺诈,使消费者面临较大的被诉讼或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为个人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如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不断、不法分子诈骗、账户钱款损失、个人名誉无端受损等,消费者需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第一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险合同是重要金融单据,包含大量个人信息,不要轻易转交他人,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身份证、银行卡、地址及保单等敏感信息,避免被非法利用,一旦发现泄露或贩售个人信息的情形,要及时有效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守护个人信息安全权。
其次就是要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保险消费者若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犯,应及时向平安保险公司平安人寿维权客服投诉,或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要警惕不法分子假冒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拨打客户电话引诱其办理退保手续,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