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准备建造双体航母?6000吨级的实验船已经合拢成型

双体船和三体船都是多体船的分类。多体船就是指船舶的吃水体不止一个。而是分成2个或者三个甚至多个。所有的吃水体都是通过额外的上层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多体船。多体船相对于最常见的单体吃水船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在于其和水面的有效接触的投影面积比单体船要大出几十倍。因此一般风浪下不容易翻沉。在海上的稳定性和摇摆周期都比单体船更优异。多体船还可在上层结构上铺设更大的甲板,有效扩大船上人员的活动空间。多体船的发明其实非常的久远,估计有上万年的历史。因为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自古就会熟练的制造和使用多体帆船,让他们成为地球上分布面积最广大的海洋人群。双体或者多体航母,也是爱好者们多年津津乐道的新颖舰型。而双体航母的好处显而易见。

对任何航母来说,飞行甲板和机库的实用面积是最有效的指标。为此单体航母只能采用不断加大外飘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甲板。但是外飘的幅度终归是有限的。而双体或者三体航母,在同等吃水吨位下,可以获得单体航母至少2倍的飞行甲板实用面积;而且机库如果建在双吃水舰体之间和飞行甲板之下,有效面积甚至可以扩大到单体航母的2.5倍以上。也就是说,4万吨级吃水吨位的双体航母,飞行甲板和机库的有效面积就会看齐甚至大于8万吨级的单体航母。或者说8万吨级的双体航母的甲板和机库会相当于16万吨级的单体航母。这样既减少了造舰材料,又增加了海上的航空操作面积,是其他方式都实现不了的理想状态。而且双体航母的稳定性更高,横摇周期更长,这也是对在海上起降飞机非常有利的状况。

那么既然优点这么多,为何全球至今没有真正出现过一艘双体航母,甚至大型的双体战舰都非常罕见,只有一些实验性质的双体快艇或者快船呢?这就是在于双体或者多体船舶也有自己固有的缺点。主要缺点是双体结构比较适合中小型舰船,一旦做到万吨级以上,则各种不利因素会越来越多。比如双体之间的动力如何协调。如果两者的航速快慢不一,那么就会出现原地转圈而无法正常行驶的状况。一侧动力失效时,即使加上舵效也很难纠偏。另外大型双体船或者多体船的上层建筑结构也不能做得过于复杂和沉重,否则全船更难协调重心。但凡事都是动态发展的。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双体船中已经有做到几十万级的,主要是采油海工船。在军用船舶方面,无瑕号双体水声船也做到了5300吨级。不过现在有一艘吨位更大的双体实验船就要下水了。

某集团建造的深海装备综合试验船准时实现了主船体成型节点。该船是首艘入级的6000吨级大型小水面线双体试验船。该船投入使用后,将填补特种装备在深远海海域无保障试验平台的空白。该船明显比无瑕号吨位更大,外观和功能也不像是水声测量船;毕竟类似无瑕号的双体水声船早就有下水。看其外观,甲板更像是一个整体大平台,因此作为双体航母的缩比例试验版,在海上首先起降无人机或者直升机还是蛮合适的。也可以为未来真正建造双体航母提前技术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