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内战中的查理

2022-10-13 11:06 作者:阿基坦骑士  | 我要投稿

♦长期议会召开

1640年11月长期议会召开,会议一开始,第一件事便是以叛国罪起诉威廉·劳德,12月18日成功。接下来是掌玺大臣芬奇,12月21日芬奇在查理一世的默许下逃往海牙。


为了防止国王随意解散议会,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法案规定每3年至少召开一次议会会议,如果国王因故无法召集议会,议员们可以自己召开会议,该法案于1641年通过王室认可。


♦审判斯特拉福德伯爵

1641年3月22日,第一代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被以叛国罪进行审判。4月10日皮姆对托马斯的起诉以失败告终。


约翰·皮姆随即提出针对托马斯的剥夺公民权议案,简单地宣布托马斯有罪并判处死刑。

约翰·皮姆

然而,查理一世向斯特拉福德伯爵保证他不会签署议案,没有国王的签署议案是无法通过的。此外,上院也反对对斯特拉福德伯爵的判决,认为过于严厉。


然而,由于时局越来越紧张,再加上支持托马斯的军队企图发动政变,使得问题开始变得对伯爵不利了。


4月21日,在下院的表决中,议案实际上获得了通过(204票赞成,59票反对,250票弃权),上院表示默许,查理一世则出于对他自己和家人人身安全的考虑,于5月10日签署了议案,两天后斯特拉福德伯爵被斩首。


♦1641爱尔兰叛乱

由于很多天主教的土地转给了新教徒,于是爱尔兰当地人和移民之间爆发了各种各样的争端,尤其是一牵扯到乌尔斯特种植园问题,再加上英格兰议会的影响力逐渐盖过了爱尔兰议会,这一切都为爱尔兰暴乱播下了火种。


对斯特拉福德伯爵的成功审判,削弱了查理一世在爱尔兰的影响力,也自然的促成了爱尔兰国内一直以来互相敌对的盖尔人和旧英格兰人的合作。于是,在其后1641年的爱尔兰暴乱中,旧英格兰人在忠于国王的同时也支持盖尔人,对抗新英格兰移民。


爱尔兰暴乱的消息传到议会,再加上有传言说查理一世也参与其中,议会的紧张情绪达到了顶点。斯特拉福德伯爵建立的爱尔兰天主教军队,曾3次被下院要求解散,现在他们公开宣誓效忠于国王,与此同时,失去控制的爱尔兰盖尔人开始大量屠杀英格兰清教徒移民,最终证实了实际上是英格兰议会与王权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整个11月间,公众担心的爱尔兰问题,还有关于‘天主教阴谋’已经遍布整个英格兰的传闻,如阴云般笼罩着整个王国,最终变成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小宣传册发到了民众手里。


♦更换伦敦塔守备

查理一世准备征集军队平息爱尔兰叛乱,议会则根本不信,许多下院议员都害怕查理一世会用这支军队反过来对付议会。下院遂提出《国民军法案》用来从国王手中获取军队控制权,但是就连上院也不支持这个法案,更别提国王了。

查理一世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查理一世将伦敦塔守备换成了臭名昭著的托马斯·伦斯福德上校,几乎所有伦敦居民都反感这个任命,很快的憎恶就演变成了无政府状态,伦敦陷入了一片混乱。


♦武装闯入下议院

当有传言说议会将要弹劾国王的天主教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时,查理一世决定采取激进措施。

亨利埃塔·玛丽亚(查理一世王后)

查理一世怀疑(实际上也是事实),有些议会议员和苏格兰军队相互串通。1月3日,他以叛国罪强迫议会解除6名议员的职位,议会拒绝执行,查理一世(也有可能是受了亨利埃塔的唆使)要强行逮捕其中的5人。


然而,消息泄露了,当查理一世在1642年1月4日带着全副武装的卫队气势汹汹地闯入议会下院时,他要逮捕的这5个人——约翰·皮姆、约翰·汉普登、邓齐尔·霍利斯、威廉·斯特罗德和亚瑟·黑塞尔瑞格已悄悄溜走了。


新的下院院长,威廉·伦索尔就坐在他自己的椅子上,查理一世问他议员们逃到哪里去了?他回答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请尊敬的陛下原谅,作为下院的仆人,我仅为下院服务,对于您所问的问题我只能说没看到,即使看到了也不会说的”。


查理一世于是恶毒地说道:“我的鸟儿都飞走了”。然后双手空空的离开了下院。


♦逃出伦敦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英国国王敢于武装闯入下议院。原本查理的支持者还认为他是唯一能够抵抗革新的人,然而,一瞬间,他们的幻想都破灭了。于是议会迅速封锁了伦敦,查理一世于1642年1月10日被迫离开了伦敦,逃往北方。

查理一世

♦第一次英国内战(1642—1646)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竖起王旗,宣布讨伐议会,挑起第一次英国内战。然后在牛津建立了新政府,当时国王势力范围大体涵盖中部地区,威尔士,西部乡村和英格兰北部地区。议会方面则仍然占领伦敦,东南部地区和东英吉利。


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议会占有绝对优势。


但是,在内战的前两年,议会军却多次失利,王军却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虽然议会军人多,但大都是民兵,没有经过军事训练;而国王军的士兵大多是忠心耿耿的职业军,战斗力自然强。二是在当时的英国百姓心中国王仍是威严的、尊贵的,所以很多人并未支援议会军,而是持观望态度。三是议会军官大多谨慎无能,比不上国王军官。

英国内战示意图

●1642年10月23日,【埃吉山战役】爆发。双方各投入兵力约7千人,王军以查理一世和鲁珀特亲王为首,议会军以埃塞克斯伯爵为首,战斗从中午打到深夜,不分胜负。

鲁伯特亲王

●1643年9月议会与苏格兰签订《庄严同盟与圣约》,英国议会同意以长老宗(喀尔文派)为国教,并提供军费,苏格兰同意出兵支持英国议会,英国议会与苏格兰组建两王国委员会,共同指挥作战。此后局势向议会倾斜。


●1644年7月2日,【马斯顿荒原战役】爆发。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珀特亲王军队的左翼,并猛攻王军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此役是议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马斯顿荒原战役

●1645年6月14日,【纳西比战役】打响。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骑兵大败王军,取得胜利。议会军伤亡400人,王军死亡1,000人,被俘5,000人。


●议会军最终攻克牛津


♦国亡被俘(纽瓦克→索斯韦尔→霍尔姆比城堡→纽马克特→奥特兰兹→汉普顿法院→

卡里斯布鲁克城堡

1646年4月查理一世从牛津逃脱后,在纽瓦克被苏格兰长老会的军队俘获,他被送到诺丁汉郡的索斯韦尔。


苏格兰长老会最终在1647年与议会达成了协议,将查理一世交给了议会。


查理被囚禁在诺丁汉郡的霍尔姆比城堡,直到乔治·乔伊斯以新模范军的名义将其押送到萨福克郡的纽马克特。


此时,议会军与新模范军之间已经相互产生了猜忌,而查理一世审时度势,积极的利用了这一弱点。他先被押送到奥特兰兹,然后又被押送到汉普顿法院,在那里议会军与新模范军又进行了多次毫无结果的磋商。


此时,查理一世窥透时局,认为逃跑的最佳时机来到了——也许可以到国外去,到法国,或者让罗伯特·哈蒙德上校(国会任命的怀特岛郡总督)羁押也可以。他决定采取最后一个方案,认为哈蒙德上校一定会同情他,11月11日他逃往怀特岛郡。然而哈蒙德实际上是反对查理一世的,他刚到怀特岛郡就被哈蒙德软禁在了卡里斯布鲁克城堡。


在卡斯布鲁克,查理一世继续与不同的党派进行着讨价还价。虽然上一次他与苏格兰教会有很大冲突,但是1647年12月26日,他还是与苏格兰签署了秘密协定。在协定中,苏格兰承诺帮助查理一世入侵英格兰,并且恢复他的王位,作为回报,查理一世将会同意长老会建立为期3年的政府。


♦第二次英国内战(1648年-1649年)

1648年7月,保王党军队点燃了第二次英国内战的战火,与此同时,苏格兰军队按照协定开始入侵英格兰。


在英格兰,小规模的武装起义已被克伦威尔的势力镇压了;但是肯特郡、埃塞克斯郡和坎伯兰郡的起义,威尔士的暴乱以及苏格兰的入侵使英国彻底陷入了长期的混战状态。


然而,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之战1648.8】中将保王党军彻底击败,并将苏格兰并入英国,第二次内战结束。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



内战中的查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