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人》读后感
Reading2021 G.D. 2021.1.26
书名: The Illustrated Man 图案人
作者: [USA] Ray Bradbury
推荐指数: 3

要相信一个东西存在,你必须把它带在身边。我讨厌有形的东西,因为它们会被留在身后,让人无法再相信它们。
很久没碰科幻了,先聊聊这个作者的写作背景。Bradbury生于1920年,这部作品于1951年问世,算得上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对于未来较为悲观的幻想。这本书里面很多预测都是基于二战时的全球环境,现在读来那些想象既遥远模糊却又称得上紧贴时事。细菌战、核战争,在这本书里,人类终将灭于内斗,并在摧毁完地球后又去其他星球探索、传教、驻扎(或者侵略),而在这其中人们从未真正团结过。这本书是由18个短故事组成的,讲述了在大约一个半到两个世纪后(自2021起)人类的生活日常和未来去向。书里面的故事基本没有联系,时间线也未被阐明,我大致分为了三拨人:近未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中未来在宇宙探索/迷失的人,远未来外星上的地球人/外星人。由于故事多而杂,我就挑一些recurring themes谈谈。
第一个主题是孩子。在很多讲述反抗或压迫的故事里,孩子们是最重要的参与者。记得之前在《我们一无所有》里读到过:“审查员比较注意那些帮大人撰写的文学,而不太在乎童书,因此,我们最优秀的作家自然全部都涌向童书创作。”与《图案人》相反,那些作家追求的是推翻集权力量,而这里的孩子们则是帮助火星人侵略地球的得力助手。孩子的角色在被成年人管制的社会里显得微不足道,可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每次战争,不论时间与地点,必有“童子军”及类似的存在。正如火星人教导他们的那样,孩子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也是最容易被极端思想洗脑的人群之一。父母以为的玩闹实际上是部署实际的战局,大人以为的幻想实际上是真实存在的危机,孩子的言语与行为在多数时间都会被翻译为对世界不理解、不成熟的遐想,导致一个严重的语言障碍形成了。大人们试图以“幼稚的孩童视角”理解孩子,而孩子们试图以莫名其妙“成熟的大人视角”理解大人。就目前看来,双方对于对方世界的理解鲜为正确,相较之下大人们的忽视更为严重。孩子们说的话、做的事自打他们成为有意识的个体后就是有据的,不论是情绪、目标、欲望或者恶意都表现得甚为明显。许多人把这些理解成小孩子不懂事,而就在此处,一个分界线产生了:比起看不起他们想法的父母,火星人显得尊重了许多;他们的侵略有规划,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觉得自己是伟大计划的一份子,是自己与他人的“英雄”。那些外星人愿意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夸奖,在高参与、高表达、高回报中,孩子们的动力被推到最大。在这些进行的同时,大人们却忽略了存在于孩子语言中的“成熟词汇”——自卖自夸地讲“孩子们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不是什么无稽之谈——因此在面对有组织的进攻中只得慌乱逃行。
孩子们在Bradbury的描述中不仅快速学习了与火星人打交道的方式,且对近未来人类科技的进步回应迅速。在模拟真实场景的儿童房里(“儿童房”这个名字很讽刺……明明其内容和力量只要被巧妙运用连大人都有所顾忌),孩子们是掌控世界的王者,他们借助科技的力量不再受父母所管,而是试图理解一些被成年人刻意避开的话题。这本书里面科技和人心/人性的冲突是非常明显的,在未来高科技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身份相等的玩家,只要露出破绽,迎来的必是警惕者的猎杀。
第二个主题是how we approach future. 书里有一章是讲未来人焚烧了过去的经典著作, which appears quite often in literary works. “来到这个崭新的世界,作为表态,让我们把旧世界的残渣余孽全部烧光!”《图案人》里这群人的想法是通过radical changes来构建新的社会。记得在欧洲史课上学过reformations vs revolutions,人类连政体的改变都要经历漫长岁月的思考,所以对我而言抛弃原地球人类的身份,以新的、更强壮、更聪慧的外星人的身份活着是个蛮离谱的口号。《访客》这章则是把过去的生活拟人化,以一个善良可爱的男孩子的形象展现给火星人的地球人。个人感觉这个男孩的人设蛮有趣的,即使人们各有各的经历,但都是地球人,因此回忆的大部分应是相似的(不论是住在乡间、城里还是海岛)。男孩希望把自己重现回忆的能力分享给每一个人使用,但是大多数人都希望独占他。我的理解是在他最后死于内讧的时刻,也是这群人背叛地球人类身份,以火星人的姿态继续厮杀的起始。
无论我过去是什么样子,那个我都已经死了……你一生中已经死过几千次了,留下了无数的尸体,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死法,面目一次比一次狰狞。过去的每一天都是一个不同的你,一个你不认识、不了解、也不打算去了解的人。
第三个主题是dynamics between humans vs different forms of lives, 包括人类和人类的互动。这里面有很多小分线,比如在未来科技遍布的世界里,穷人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比如人类的未来一片黑暗,躲进历史是否morally right? 比如人类毁灭另一个文明后,对方若回击怎么办?比如地球人来到火星后,如何向对方传达宗教思想等等。但是among all, Bradbury对人类的力量毫不怀疑,认为他们不会因为武力弱于其他生命而输掉地球,我想这是因为二战时候太多太强的武器被introduced, 他被人类的potentials吓到了hhh但人类也不会赢,只要人类贪婪、傲慢的本性存在,这个种族永远需要居安思危(所以Bradbury写了没有肉体没有欲望的球状火星人?)。虽然这里没有提到,但是我觉得作者写的那篇黑人比白人想到火星居住的故事很有趣。我想起《三体》里提到的:“人权和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存权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人类未来探索外星的人选应该会是个hot debate吧。
故事的结尾,“我”注视着图案人的后背,上面会动的画面讲述了很多故事,而在看完最后一个故事后,“我”发现他后背唯一空白的区域闪烁着我因即将被他杀死而惊恐的脸。也许那块空白留给的是我们不愿发生的恐惧,那么类推一下,这些幻想也许是Bradbury不想未来人类面对的噩梦。BE NICE, BE CAREFUL.

摘句:每个星球都存在着一个真理,它们都是最高真理的一部分。总有一天,它们会像拼图一样拼合在一起,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体验。这里的真理和地球上的真理同样真实,它们并行不悖。我们将继续前往其他的世界,寻找更多真理的碎片,直到有一天,终极真理将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像新一天的曙光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