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机的“解析力”?
有人说解析力不能完全由频率决定,这句话100%是错的。因为任何声音都有频率,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引起振动的频率。谐振峰和振铃也是要有频率去描述的,THD曲线的横坐标也是频率。应该说不能完全由频响决定,但其实频响依然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谐振峰本身就是通过频响曲线反应的,振铃和瀑布图也与频响有关的。

我们还是说一说“解析力”本身。解析力通常是发烧友对听到声音中部分能量多少的一种形容描述,或者说所谓的细节。工程领域中对音箱耳机的专业主观评价通常并不会用这种总结出来的概念,而是直接说哪些具体内容具体频率多了或者少了。不论是解析力还是细节,都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做到相对均衡。
如果解析力太强细节太多,一方面会导致声音不耐听甚至刺耳,另一方面也违背了创作者本来的意图,是不HiFi的。很多混音师最终release的录音,细节都是调到至少录音师自己认为比较均衡和完美的地步,再过度增强一些能量会打破这种平衡。我说的是打破艺术上的平衡。
细节太少解析力不足的问题不用多说,严重甚至会导致声音很糊清晰度不足。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发烧圈中的一些人,在听一款耳机高频部分频段突起的时候会说不耐听刺耳,而听另一些他们信仰的耳机品牌出现同样的高频突起时又会说这是解析力强细节丰富艺术调音。进亦赢,退亦赢。

有些时候其实耳机做出来存在一些缺陷,就是缺陷,而不是刻意为之。之前我测评过一个耳机,高频有点“小问题”,有些该品牌的脑残粉不服非要说那是耳机工程师的刻意为之,艺术调音,解析力如何。其实那个耳机的设计师我认识,水平是非常高的,我有一次遇到他就问他这耳机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因为这是个明显的缺陷。他说他当时要换工作,下家公司给的实在太多了,他手上的项目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就草草了事跑路了。我说结果网络上还有人对着你因为这个原因没解决的问题吹拍跪舔。他说,啊?还有这种人?我给他看了一下他都有点觉得恶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舔狗舔自己。。。
总之,解析力太高太低都不行,道理很好理解,要说实际听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东西反复对比,也不难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