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在二刷知识点的时候,就要利用起来了
选择了考公这条路,就需要承受住这条路上的辛苦,孤独,嘲讽,绝望。
人们都向往一劳永逸,这也是大多数人想考公务员或者觉得公务员好的原因之一:旱涝保收,不会失业,不努力也能稳稳当当走到退休。永逸的前提是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速成一说,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努力和勤奋,不要指望复习几天就能上岸,不要指望报个速成班就能轻松上岸,你能指望的只有自己。
很多同学把精力放在寻找好的网课,好的老师,好的教材上面,结果到最后网课搜罗一堆,复习效果很差。不管是网课,教材,这些方法都是起辅助作用,你要做他们的主人,而不是让这些东西奴役你。
考公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勤奋的懒惰。什么意思?就是每天在认真复习,每天泡在自习室,但是,一直复习自己觉得简单的模块,遇到困难自动屏蔽,或者一直往后拖,迟迟不行动,导致效率低下。
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希望马上看到复习效果。所以会倾向于复习容易掌握的知识,而不愿意触碰难点,总以为时间很多,可以放在最后复习。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往往有这种心态的,最后的结果是难点草草了结,不能彻底解决。导致总体分数不佳!
焦虑是最消耗人的精力和时间的东西,复习过程中,要平衡心态,不要盲目比较。我们面对未知的结果时,也容易产生焦虑,这在复习考公过程中极为普遍。很多人面对未知的结果,会想如果考不上怎么办?我的模拟成绩总是不如别人怎么办?
对于第一次报考公务员的同学,怎样开始复习起来,早点进入状态,就要对行测的整个学习过程有个了解和规划。我们在前期准备的时候,通过一些渠道,对公考有了个基本了解,然后公考的书籍、真题、网课已经选择好了,那么我们就要快速的合理的利用起来。
1.书籍资料
关于行测的教材,比如某公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某图模块宝典,大体都是介绍行测五个模块的题型知识点和例题讲解,配些对应的练习题。对于第一次公考的同学来说,没有行测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先通过教材的学习,对行测有个认知和基础。
要怎么看教材呢?我们并不是看看教材,知道了行测考啥就完事儿了。我们在看教材的过程中,要对每个模块进行梳理,做一个框架笔记,做到在滤过一遍书之后,大脑能记忆起行测四个模块知识点的架构。(常识部分直接刷题,不需要过知识点)
不管你考国考还是省考,国考省考的真题都要买,切记不要买模拟题。
在二刷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配搭着模块练习题,比如某图考前1000题或者某笔行测5000题,通过做练习题对知识点进行实质性的检验。
真题在二刷知识点的时候,就要利用起来了,同步整理总结真题和模块的错点和盲区,判断自己的擅长部分和薄弱部分,然后对薄弱部分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专项练习,刷题的过程一定要总结。
我想有很多小伙伴在进了面试后都有很多关于报班的问题,尤其是第一次进入面试的小白,很想知道“自己要不要报班?报哪个班比较好?花这么多钱报班到底有没有用,值不值这个价钱?”等等这些疑问。
我在第二次、第三次备考的时候都报了面试班,所以接下来,我将结合我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来谈谈面试报班的问题。
?要不要报班?
个人认为面试是一定要报班的,那些不需要报班的都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储备超强的人,但是咱们真的不太沾边啊...
所以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跟着专业老师学吧,毕竟打败了千军万马才来到面试,一定要抓住机会不留遗憾。
?报班有没有用?
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有用!
有专业的老师带着学,可以帮助我们精准把握答题思路,在答题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老师也会及时指正,后续提升的也会更快。


?报哪个班比较好?
跟很多人想的不同,事实上法学专业的出路是非常广泛的。大体上,律所,企业法务,公务员/选调生三分天下;但是,身边也有不少同学跨界选择券商前台、互联网运营、银行管培生等与法律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路径。因此,面临“无尽的远方”和“无穷的选择”,提前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就业规划,格外重要。
如果是还在读本科二三年级的师弟师妹,建议可以多多关注各类实习信息,广泛参与各种各样的实习,会对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如果是已经面临秋招季的同学,可以考虑关注一些求职类信息的公众号(推荐两个我经常看的:Legal Road,晓央就业),有机会可以多跟在意向行业工作的师兄师姐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种方式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有助于对一些光鲜的title祛魅,从而更好结合自身情况,作出选择。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简单聊一下几类选择的特点和需要注意之处;当然,这些大多是我根据自己和身边师兄师姐、同学朋友的求职见闻所得出的一些个人看法,不构成就业建议,各位可谨慎参考。


律所:分为内所和外所,内所整体方差较大,红圈所,精品所,大所,各有所长。即便是红圈所,不同团队之间也往往有所差异(起薪、年终奖),因此很多时候不好说与外所孰优孰劣。部分精品所团队给的起薪不亚于圈所,但是,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往往与之成正比。整体来说,律所团队的办事风格、环境氛围不好一概而论,大多需要自己摸索适应。就笔者个人体会,一般流动性较大/每个季度都在招人的团队,如果不是做破产业务,往往就是团队氛围有些问题,这个需要看个人接受程度,建议向其他团队实习生或HR要一下前任实习生的微信,做好对团队的背调。另外,由于近两年疫情环境下实习的不确定性增加,很多毕业生不得不面对“鸽人”情况:有些实习生从暑假甚至更早开始实习,在春节后才被告知没有HC;加之春招机会明显偏少,因此影响了正常的求职进程。对此,给各位律所实习生的建议是,侧重“简历导向”做好手头工作,尽量争取多干能写在简历上的活;另外,实习之余要积极参加秋招,争取拿一些保底offer(国企、银行等不需要入职实习的岗位为宜),从而对冲经济环境带来的外部风险。
提醒:那些协议班、保过班千万别报,都是坑,我就上过当,当时报了某机构的地面协议班,价格很贵,大几w,老师还让我们背模板,背完就开始练,一个班的答题内容差不多都一样。结果想都不用想,到了面试的时候,直接低分。
我们的二刷知识点就在这里啦,在过了一遍教材之后,我们系统地对行测模块的复习才算真正的开始。
利用开始的那个框架笔记,结合打印的网课讲义,开始边听网课边完善笔记,同步着模块的练习和真题。刷题过程中,分析错题,总结方法,做好错题笔记。
(这里的错题笔记不是说把错题完整抄下来就完事儿,是对典型题、错题的因果盲区进行分析总结)。
我的复习进度太慢怎么办?逻辑推理复习没进展,一窍不通怎么办?这种类似的问题累计,就会让人产生焦虑感,动摇复习信念,导致自己摇摆不定,到最后放弃复习。
应届生可选择的岗位多,以国考为例,2019-2022年,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逐年提高,分别为37%,46%,55%,58%。国家为了应届生就业真的煞费苦心,有志报考公务员的一定要好好把握应届生的身份。
相比在职考公人员,应届生享受无与伦比的复习条件,没有过多因素打扰,只需要安心复习。走上社会后你会发现,安静的看一天书是多美好的一种享受。
国家干部队伍年轻化,应届生毕业在22岁左右,有8年的时间可以努力争取。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更容易得到组织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