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充电宝发家,如何在海外一年低调捞金90亿?
充电宝生意有多暴利?有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一年低调捞金90亿,毛利率甚至超过苹果,这家企业成立第5年营收就超过了10亿,第10年超过90亿,在创业板上市后市值最高接近800亿,成为跨境电商龙头,并且连续五年登上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
本期带你揭秘安克创新的发家秘诀!

一、主攻海外:聚焦创始人最熟悉的市场
安克创新2011年刚成立时,只卖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替代电池”。创始人阳萌之前在美国谷歌做过五年的搜索引擎工程师,有一次他给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换电池时发现:当时美国的电脑与手机电池两极分化,要么是价格高昂的品牌原装,要么就是廉价低质的杂牌货,市场缺少质量上乘、价格中等的高性价比产品。
发现这片蓝海后,阳萌立即注册Anker品牌,定位做中端价位的替代电池。他筛选出用户需求量大的电池型号,然后利用国内供应链的低成本优势,在深圳找供应商代工。凭借品质接近原装、价格比原装便宜一半的优势,安克第一年在亚马逊的销售额就超过1900万。
二、用爬虫爬出来的爆款:多口充电头与超薄充电宝
2011年开始,众多手机厂商开始效仿苹果,改用不可拆卸电池,阳萌嗅到了危机:再继续做替代电池已经没有出路了!同时他判断:既然人们出门不能像以前那样带备用电池,那充电宝、充电器领域将大有可为。
程序员出身的阳萌很快开发出一套爬虫软件,用来搜集亚马逊用户对不同价位充电产品的评价。通过长达一个月的筛选和分析,他找到市场上第一个需求——当时市面上大多是单口充电器,但消费者需要一款能同时支持多个设备的充电头。但这样的产品当时非常少,很多代工厂也不愿意尝试开发,阳萌只能自己下场,亲自买来多款充电器拆解,从零开始学习充电专业知识,终于研发出一款五口USB充电头,2012年推向市场后大受欢迎。同年,安克团队通过对亚马逊用户的需求调研而研发的第一款超薄移动电源也进入日本、西班牙、加拿大市场,并且都冲到了亚马逊充电宝销量排行榜第一位。

安克持续搜集分析全网消费者的反馈,接连在充电品类打造出多个爆款,比如口红形状的迷你移动电源、拉动1.5吨重汽车后还能正常使用的充电线等,在海外市场的口碑越来越好。到2015年,安克营收超过13亿,已经把早期在1688进货再出口的那批跨境电商卖家远远甩在了身后。
三、从“浅海”立足,向“深海”延伸
阳萌很早就意识到,充电品类是低热情品类,用户难以对品牌形成深度认同和长久依赖。靠一款产品打天下的阶段早已过去,产品矩阵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如何挑选合适的新赛道?安克摸索出自己的“浅海”战略:选择相对边缘的品类,该品类仍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或成长期,有创新空间;新品类要有一定市场需求但不能太过火热,市场容量不能太小。
从2016年开始,安克在消费电子行业扩展了多个子品牌,相继进入耳机、音箱、投影仪、扫地机等领域,形成充电类、无线音频类、智能创新类三大产品系列。

大踏步式延展产品线,背后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从13年的快充技术到18年的氮化镓充电器,安克在技术创新上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截至2020年底,安克研发人员超过1000名,占公司总人数近一半,研发费用占营收6%以上,远超竞争对手泽宝和傲基。企知道专利查询结果显示,目前安克拥有境内外专利超过700项,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产权防护网。

2020年8月,安克在深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接近800亿,当年营收93.5亿,海外毛利率超过苹果,其在北美市场的品牌知名度达到了40%。这意味着在美国每10个人里面有4个人知道安克创新。
四、安克创新的三大瓶颈
1、亚马逊是福地也是瓶颈

安克很早就吃透了亚马逊的推广规则,长期以来的营销主战场一直是亚马逊。2020年线上销售额占总收入的68%,亚马逊又占其线上销售额的93%。过度依赖亚马逊平台,一方面导致渠道费用居高不下,安克给亚马逊的平台分润高达28%。另一方面作为平台卖家,安克无法拿到全面的用户数据,只能依赖亚马逊阉割后的有限信息。
2、看似是小米,其实并不是

有人说安克和小米有类似之处,认为两家都以用户为中心、都强调口碑、都用高性价比产品打细分市场。但区别是:①小米的核心产品是手机,手机是消费电子的核心品类,品牌粘性强;而安克的浅海战略重在开拓相对边缘的品类,品牌识别度没有手机那么高。②小米创立时就研发了自己的软件系统,软硬通吃,而安克没有自己的软件生态。③小米十几年来已经建立了完备的高中低端产品矩阵,但安克走的依然是性价比路线,在高端市场布局不充分,对爆款的性价比单品依赖度高。
3、代工模式下,不掌握定价主动权

此外,代工模式让安克很难控制采购成本,供应商采购价格不断提高,为维持毛利率,安克不得不连续多年提价。京东上一款20000毫安的Anker充电宝卖到快400元,最便宜的也要89元,均价比罗马仕、小米等品牌都要高,不难理解其在国内的销量为何远不及其它品牌。所以安克的“出口转内销”之旅,还需要克服种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