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职转生 第二季 第二集 演出简评

本文将对本集整体演出风格、取向进行评价,以及少许个人感想。
鄙人才疏学浅,本文仅是作为一些个人看法的统整,当中若有任何错误,还请不吝说明、指正与讨论。有任何的问题,我也会尽力回答。
...................... 分隔线 ......................
总论
就我看来,这集的根本问题在于过多的剧情量以及极其窘迫的作画资源(全靠邱家和在撑)。
对于一名干练的老手演出家,这情况下能交出一张及格分以上的答卷。
对于一名熟稔的大手演出家,既使如此也能超越均标,甚至跻身高标、顶标。
然而对于普通(说难听叫平庸)的演出家,在这糟糕的状况下,只交得出一张未触及及格线、差强人意的答卷。
对于本集的分镜新井宣圭,我认为他只算得上一名普通的演出家。
...................... 分隔线 ......................
演出
说到底,分镜终究仅是将脚本转化为图象的一个阶段,仍然受制于脚本的发挥。
(富野由悠纪是说过分镜阶段应该要对脚本进行修改啦,但是有那胆量、地位这样搞的人肯定不多,而且就是要改,也只会是/能是微调而不是像富野那样爆改)
脚本中的剧情量过多,导致对事件的描写难以深入,以及不得不删减部分剧情,而这正是第二话主要遭受恶评的方面。
另一方面的批评则是「怪怪的、不顺畅、有点乾、有些无聊……」,撇除掉作画的影响,这就是演出上的问题了。
作画确实对观感有所影响,但这其实并非不能自演出方面迴避,举个例子,许多的搞笑番虽然不咋动但也不至于无趣,是吧。
当然我很清楚,正剧相较于喜剧,在演出方面具有先天上的难度差异。
因此那我再举另一个例子,机动战士高达(初代高达),残酷的战争、身处其中的卑微生命、宏大的SF背景,这算正剧了吧?
那它有趣吗?怎可能不有趣,动画新世纪宣言、身为一众动画人的启蒙、富野本人声称35年来未曾做出超越其之作品……,上述种种皆证明了它的优秀。
然而钢弹的作画,既使是放在那身处作画启蒙期的时代也称不上好(崩坏习以为常)。
那钢弹何以脱颖而出?其深刻的剧情与身处恰到好处的时代背景是最常被提及的方面,然而若无富野那承载剧情的优秀脚本与演出,所谓的深刻剧情也只会被评为晦涩枯燥,仅为少部分爱好者称道,而非如今做为一个时代分水岭的辉煌地位。
纵使其演出风格特立独行而不为所有人接受(用超高的信息密度轰炸观众),富野有能力在贫嵴的资源中交出优秀的演出,便是其身为一名大手演出家的例证。
(庵野秀明、荒木哲郎等等当今的一流、甚至说顶流演出家也很是推崇富野)[註1]
(关于富野的内容,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高达第一话来验证)
所以说,作画资源不足才不是啥问题,给我用毅力作出好演出啊。(爆论)
说了一堆跟本集无关的东西,是时候回归正题,说明为何和我认为新井宣圭只算得上一名普通的演出家了。
本集演出最大的问题,在于过于氾滥的全景以及俯瞰。(其实将「俯瞰」与景别并列并不正确,不过还请容我便宜行事)
还先请各位简单了解下啥是全景,在此就直接引用仙人掌老师的内容了,既有专业背书,又省得打一堆字,好欸。

——仆街仙人掌 用《紫罗兰永恆花园》的画面来说明各种景别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646313)
简单做个小结,单就各景别的特性而言,全景是必须仰仗演技(作画)才能传达情感。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影像的原则》中对俯瞰的说明(这就不放原文了,直接列重点)
1. 使观众通盘性掌握故事舞台
2. 能够拿来描绘剧情进行的过程
定义:一种带有解说图性质的角度,在影像上来说,是一种难以附加感情的客观描写
结论:为了使观众将感情投入剧中,其实不应该滥用俯瞰角度
(本处我总结的有些教条化,这是为了便于理解,富野本身是主张灵活运用的)
接下来先让说些我对于俯瞰的看法。(以下皆为个人基于《影像的原则》一书所做出的理解)
俯瞰在影像的正负向暗示(影像力学)的作用是薄弱的,并且它会将情感压抑住,只有在需要这样做的时候才该使用俯瞰,譬如剧情上的转折前夕。
虽说如此,俯瞰亦能用于增添画面的韵律(不一样的画面),不过需要慎用,不能用太多。
而俯瞰的特点,除了其本身的特性外,也与其多未描写「面部」此一动画中表达人物情绪的主要手段有关。
俯瞰大多难以表达出脸部变化,自然削弱了附加情感的功能,而于此时,便须依赖人物演技表达,而能把俯瞰演技画得好的原画比日本製的压缩机还要稀少,无职作画资源窘迫成这样,还这样搞咋行呢?
若有人质疑说俯瞰明明也能表达情感,还请先分辨清楚那究竟是作画还是镜头设计的效果。
以孤独摇滚为例,其中有大量的俯瞰+广角镜头,一种说法认为这是要表达出「箱中世界」此一概念而诞生的构图。
那麽假如有人以孤独摇滚中的俯瞰镜头来反驳上文,这是有问题的,若是稍加观察,便能发现其中的俯瞰镜头要不是作为叙述环境之用,就是佐以各式演技使之不致无聊。
(我个人是蛮贊同「箱中世界」这种观点的,毕竟听起来很合理,不过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访谈能证实就是)
又扯远了,再一次回到第二话演出的部分。
看完了上面一大串,我想你大概能猜到我要说啥了,没错,第二话的演出缺乏情绪上的连贯描写,而这是因为全景以及俯瞰的滥用所致。
就我看来,在叙事中插入过量的俯瞰、全景于不恰当的段落,导致了(情感)叙事节奏的断裂,而这就是本集观感不佳的因素之一(极端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新井宣圭过去曾担当分镜的作品,我是几乎全都没看过,不过幸好还有一个,同样由BIND製作的「不当哥哥了!」中的第六话分镜。
简单重看了一次,可以发现新井宣圭的确是惯常使用俯瞰视角,而这问题因为不当哥的作画实在过于暴力而被掩盖。
这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问题啦,就类似于孤独摇滚,只是孤独摇滚有理由这样做(而且贯彻了全剧),然而我看不出新井这样做的意义。
在不当哥中能这样做,是因为有强力作画兜底(而且喜剧能用夸张、动画性的演技,而正剧通常不能大量运用),但无职可没有啊!
再来是远景的部分,不当哥倒没有这麽多,因此应该不是新井的取向问题,我猜这是因为作画资源的因素。
无职二期的作监团队中很多人并未参与第一季,因此导致容易出现作画崩坏(偏离人设)[註2],为避免这样才去避免近景跟特写,否则真要省作画一般也是用大头卡而不是远景。(这些都只是我在瞎猜而已)
总而言之,在过量的剧情、窘迫的作画为前提之下,新井宣圭做为一名普通的演出家根本不可能力挽狂澜,而且他在演出手法上还有着不少的问题,而这便是我认为本集观感下滑的原因。
< 一些明明很紧张,或是有情感描写却使用俯瞰/全景的例子 >






...................... 分隔线 ......................
闲聊
稍微提下关于剧情改编的部分。
本集将除雪一段挪至遭遇雪龙兽一役之前,我认为这是一着坏棋。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破坏了剧情的顺畅性,二是时间上的推移因此未能展现。
对于第一点,本集的两事件间并无任何衔接,原着中这段是做为一个新事件的起头,用于告知观众(读者)鲁迪当时的情况,而製作组所採取的方式是用 Apart跟 Bpart间的广告强行的将二段落分割。(仔细听的话会发现两段间有几秒是无声的)
然而在这样修改之下,事件的起头变为了鲁迪待在公会内,而观众无从得知鲁迪的当前状态,因此将导致观众将 Apart中鲁迪消沉、尴尬的心情错置于理论上已经过了数月后的鲁迪上,而且此时的鲁迪也未显出符合观众预期的状态,更进一步加大观众的疑问,而且这对于以网路平台观看者影响更为明显。
对于第二点,就是很多人都有提到的这集没做出时间改变。
事实上,除雪一段其实是很利于用来表达时间推移的,通过对室外场景的描绘,特别是积雪深度与前半段的差异,很容易就能表现出时间上的变化。
那为啥会这样做呢,我也不清楚。
除了这些,本集演出中也有许多不连贯、过于简略的部分,譬如莎菈等人返回救援鲁迪、鲁迪自魔木救出莎菈等等,相信多数人都已经看出了,故在此便不再赘述。
...................... 分隔线 ......................
个人评价
平庸对于无职即是罪孽,许多观众看第二季便是因为一期的优秀水准,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因此倘若二期下滑至一般水准肯定不为一部份人所接受,因此,新井宣圭有罪。(爆论)
好啦,不开玩笑了,本文虽主要是针对演出评(强)价(求),但说到底,脚本、系构将过量的剧情塞入一集也是有问题的,到底为啥要这样做?
而平野宏树做为监督,这肯定也是经过他才下的决定[註3],为何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监督也有责任。
但是,倘若是出资方强硬要求将过量剧情塞入两季长度的话呢?那麽就不能全都怪罪于製作团队了。
总之,这十之八九会是件悬案,每位製作团队中的成员也肯定是都已竭尽所能地做出其力所能及的最佳成品了,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赞允吧。(看着上面那一大串,总感觉我好像没这资格说这种话呢)
再提一提作画方面,本集邱家和总共画了不少优秀片段,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醉酒演技的段落,画的真好,甚至说过于突出使得它与第二话格格不入。

...................... 分隔线 ......................
註1:
纵然押井守和庵野秀明在《逆袭的夏亚友之会》的对谈中曾提及「这部片的镜头剪辑并不流畅、总是很奇怪地就刷刷刷地剪切掉了、很奇怪的剪辑方式呢……」※,但庵野也曾说过「富野监督才是真正的演出家,我们这一辈都只是在模彷的冒牌货而已」、「我怎麽样都超越不了钢弹第1话啊!」(做EVA第一话时)等语,因此仍可见庵野对其之推崇。
※ 引用富野由悠季与押井守 富野由悠季和动画人系列(三)一文(这篇文是《影像的原则》译者林子杰写的)
庵野与押井两人主要提到的疑点在于「即使遇到好画面,富野依然镜头切得那麽快」,而两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富野监督应该是不信任动画师」。
註2:
作画崩坏定义繁杂不一,一派认为偏离人设即是作画崩坏,而另一派认为这种这种判断方式过于极端。(自己不喜欢就喊崩坏的不值得列入讨论)
而以五十岚海任分镜演出的天国大魔境第十集为例,该集人物与人设迥异,但绝对无法称之为「作画崩坏」,该集作画完全是一流的,因此可知「偏离人设即作画崩坏」之观点有问题。
个人较为支持的定义为「偏离演出/作画意图才算做作画崩坏」,而本处之所以标註「偏离人设」,係因为无职转生并无演出上的目的需要偏离人设,故如此附註。
註3:
动画剧本是通过剧本会议讨论后所产出的。
而所谓的剧本会议,就是一系列把各集编剧、系列构成、监督(导演)、制作人⋯⋯核心主创一起聚在一起讨论剧情的会议。
所以说,这剧本方面的问题跟这些人都脱不了关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