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时期IJ的常见手榴弹携带方式

2019-07-26 17:58 作者:沙海守夜人  | 我要投稿

       二战前,IJ曾经十分重视手榴弹的运用,前后研发过不下几十只手榴弹(卵式:大正10年式、91系列、93式、97式;木柄:98式;多用途卵式:99式),大部分是卵式防御手雷,因为这种雷携带方便,杀伤效果好。随着掷弹筒,轻机枪等装备逐步列装,基层部队火力相比亚洲军队大大增强,手榴弹地位降低,一般连队里面储备量甚至不如掷弹。手榴弹是一种加强装备,并不是每名步兵都能配发,但是非战斗人员往往会配发几枚用于自卫(cai)。

       二战时期,IJ的被装相比欧洲强国,要低劣简陋得多。再加上手榴弹地位下降,普通部队并没有专用携具携带手榴弹,基层携带常规手榴弹往往采用挎包,裤兜等。部分精锐部队会列装1式和2式弹药腰带携带手雷。二战中后期面对M3以及谢尔曼坦克,IJ仓促研发了数款反坦克雷,由于体型巨大,除了部分有携行包具外,并无专用携具。

大正10年式奠定了IJ此类香瓜手雷的基本样式

      二战时期IJ工业不如盟国,再加上资源短缺,手榴弹运输比较简陋。

图为91式的运输木箱,可装20枚

一:挎包

       二战时期IJ普遍配发了挎包,此挎包也是我军小挎包的前身,太平洋战场后期,IJ除了用挎包装手榴弹,也装炸药发动死亡攻击。

这种挎包有多个版本,早期(右一)版本还有类似德军面包袋的腰带钩
出征仪式上的薰空挺队,有资料称该部约5-600人,派往吕宋,无人生还

二:弹袋

       二战时期,日军为骑兵,空降兵,伞兵等精锐部队配发了专用弹药袋,主要有一式和二式两种,这种弹袋可以携带卵式手榴弹。这两种弹药袋都是腰带式的。

一式弹袋(半皮半帆布版本)

一式弹袋有九个弹药包两边有两个包装卵式手雷

一式和二式都是反向固定的

雷包底部有延伸容纳手雷引信

一式弹袋(帆布版)

二战后期,一式弹袋简化工艺采取全帆布,下两图为IJA高砂空挺队和高砂第一突击连队,携带了帆布一式弹袋,二战时期IJ利用原住山民民风剽悍的特点大量招募,组建高砂部队(义勇队),高砂部队一般都会携带番刀(义勇刀)上战场,很多人未能回来。

二式弹袋

       二式弹袋同样是腰带式的,似乎有帆布腰带和皮腰带两种,可以携带一支手枪,四枚手雷,以及三个手枪弹匣。二式弹袋起初配发骑兵部队,所以也有叫骑兵弹袋的,后来也配发给伞兵和陆战队。在冲绳战役期间,IJA空降敢死队使用了此弹袋。

手绘了一个简图,灵魂画师水平凑活看吧

此图队员在二式弹袋下面又用腰带挂了两个100式冲锋枪弹匣袋,如果不清楚结构容易被误认为是一体的。
图为广江礼威笔下的空降敢死队,可以看到是分开的,广江礼威先生画过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

三、榴弹携具

      二战时期,IJA至少有两种榴弹携具可携带多种弹药,分别是枪榴弹携具和掷弹携具。

枪榴弹携具 

      枪榴弹携具为肚兜式,六联装,用于掷弹小组携带枪榴弹,在二战不太常见

掷弹筒携具

       掷弹筒携具更常见,为腰挂肩背式,前部有两个包,每个包四个仓,后部有一个零件臀包。

四、运输携具

二战时期少部分手榴弹可以使用运输包装携带,玻璃雷和反坦克雷居多。以下举部分例子

99式磁性反坦克雷

      99磁性反坦克雷研发于39年,是一种纯炸药雷,针对BT坦克研发,二战时这种雷对付M3,M4坦克都十分吃力,有时候会多枚固定在一起使用。

99反坦克雷用帆布包携带,翻盖根部绑着盛装引信的引信筒

一式氰氯酸手雷

       二战时期一度有使用毒气雷对敌方坦克实施软杀伤的观点(实际没啥卵用),日军受此影响研发了一式氰氯酸毒气反坦克玻璃雷,有专门的挎包携带,这种雷保存和使用都比较危险。

玻璃手雷

       由于物资匮乏,二战后期IJ和德都曾装备玻璃手雷,有时候杀伤人员效果还不错,一般用硬纸筒包装携带

      二战时期IJ手榴弹研发经历了先无视后应急的过程,手榴弹的携带方式也十分简陋,有时候绝望的士兵会用一枚粗糙的IJ手榴弹,结束自己的一生。

二战时期IJ的常见手榴弹携带方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