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时楚人为什么没有得到封爵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武王大肆分封天下。据《荀子》记载:“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可以确定的是,周朝第一次分封天下时,一共封了71个诸侯。除姬占53个,还有18个异姓得到分封。那楚国人口中,累死在岗位上的“子事文王”“为文王师”的,楚国后裔为什么没有得到分封?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颜姐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周武王的分封不可能有芈姓楚国的位置。 据《楚居》记载“季连初降以隈山,抵于穴穷……见盘庚之子”这个盘庚是谁?他就是商朝的第19任君主,商朝盛世的奠基者。由此可见,芈姓楚人和商朝是朋友之谊的关系,也或许楚人是依附于商朝的部落,是商朝的盟友。《楚居》又云“处于方山,女曰妣隹,季连闻其有娉,从,及之泮。爰生伯,远仲”更进一步证明了芈姓楚人与商朝有联姻关系。 楚人在这种背景下想得到分封,基本不可能。虽然鬻熊投靠了姫昌,并“子事文王”只能说明楚人这一战略走的是相当不错。再说难听点,楚人是做了狡兔三窟的准备,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往下看。
在西周立国史上,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周武王在即位的第二年(约公元前1048年),在孟津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其目的是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各地诸侯和部落的态度,探讨伐商的可能性,史称孟津观兵也称孟津之会。据称有800诸侯和部落闻讯前来参加,对周朝来说这么重要的一次事件,楚人没有参加,而是采取了“骑墙观望”的态度。这在周人的档案里肯定有记录,等到周朝建国后大封天下,这种骑墙派,肯定是不可能得到分封的。
其实,楚国的中立态度是一直持续到商朝灭亡的,请继续往下看。 商亡周兴的关键之战“牧野之战”大家肯定不陌生。牧野之战又称“武王克殷”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是周武王率领各诸侯国联军与商纣王在牧野进行的一次商、周大决战。结果是纣王大败逃回朝歌,在鹿台举火自焚,商朝至此灭亡,同年武王建立西周。“牧野之战”是决定商周结局的大决战,在这关键的决战中,楚人仍未见行动,继续采取中立态度。
第一,芈姓楚人与商朝有联姻历史。第二,在孟津表明态度的时候没有说话。第三,在关键的牧野决战中没有参加。作为典型的骑墙派,在周武王分封的时候,未被封爵不是被遗忘了,而是周武王有意为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楚人口中所谓的“子事文王”只能保证不被周人视为讨伐的对象,这已经很幸运了。楚人应该感谢先辈鬻熊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