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7.27 狄德罗

2023-06-25 13:00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7、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


  杰出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他出生在手工业者家庭,曾因发表《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触怒教会而被捕入狱。他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主持编写《百科全书》。恩格斯称赞他是“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的人。[i]

  狄德罗由于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编纂《百科全书》的工作,没有写出大部头的系统的哲学著作,但他所提出的关于阐述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许多哲学问题,却富有探索精神,闪烁着辩证法的思想火花。他把形成物质世界的粒子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认为元素在性质上是异质的,否则便不能解释自然现象的多样性。认为物质本身具有运动能力,万物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他把运动的形式分为“分子外部的力”和“分子内涵的、固有的、内部的力”,前者表现为移动,后者表现为激动,前者会消失,后者不会消失,移动或激动的总和是可变的,但“力的量在自然界中是守恒的”。他提出自然现象各界之间没有绝对界限的进化发展观念,批判了“预成论”,认为在关于动物最初如何形成的问题上如果把注意只固定在已经形成的物种上面,那就开始得太晚了一点,而应该上溯到它的最弱的根苗。“如果是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这个问题使你感到困难,那是因为你假定了动物原来就是它现在这个样子”。不过他在强调自然各界之间的连续性时忽略了它们之间质的区别。狄德罗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并不是不相容的,他提出物质具有“普遍的感受性”,无机界有一种“迟钝的感受性”,而迟钝的感受性可以过渡到活跃的感受性。他认为,迟钝的感受性既然能够过渡到活跃的感受性,那么活跃的感受性也就会过渡到有思想的生物,并认为后者的路程要比前者的路程为短。他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大脑的特性。这样,狄德罗论证了唯物论的一元论,否定了灵魂实体和上帝创世说。

  在认识论上,他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他称贝克莱为唯物主义者,“只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不承认别的东西”,嘲讽贝克莱是一架发疯的钢琴,但他也认为贝克莱的理论是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他相信人的感觉表象与外界对象是相符合的,不然人就不能保存自己,因而也就活不成了。他提出观察、思考和实验相结合的认识方法,这是很可贵的见解。他提出理智的事物要与外界事物相一致,提出实验是辨别认识真假的标准。但他不懂理性认识的本质和科学抽象的作用,认为抽象只不过是一个没有观念的记号。他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性的基础,是决定人性的基本要素。认为自爱是人的一种本能,但人生活在社会中,从社会得到好处,应该通过服务予以报答、服从法律并尊重他人的自爱。

  主要哲学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ii]、《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iii]、《达兰贝尔和狄德罗谈话的梦》[iv]、《达兰贝尔的梦》[v]、《拉摩的侄儿》[vi]等。


注:

[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8页。

[ii] 1754.

[iii] 1770.

[iv] 1767.

[v] 1769.

[vi] 1762.

《哲学小辞典》7.27 狄德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