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型”任务驱动作文“四要素”
【真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郑州“九校联考”)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著作,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高中统编教材从中选取了许多经典篇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庖丁解牛》《齐桓晋文之事》《鸿门宴》等等,这些经典篇目往往给我们诸多帮助,诸多智慧,使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好地奔向未来。但是,当下不少高中生不喜欢读这些经典篇目,有的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有的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有的认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
这引起我们的思考。
你所在的班级将召开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议论文文体,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
“说服型”任务驱动作文
项仁军名师工作室
社会心理学认为说服有四个主要因素:说服者,说服内容,说服渠道以及说服对象。
在说服前,必须充分了说服对象的需求、兴趣和价值观等,从而可以更准确地定位你的说服策略,让你的论点更加吸引人。本命题作文的主题为“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二者关系为充分不必要条件关系,关联词为“只要……就……”,即充分而不唯一。旨在引导当代青年学子通过阅读古代经典篇目,汲取智慧,在繁杂、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实现青春成长的价值。
说服者:说服者即发言人。命题材料“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句中“你”是说服者;“这”,指说服内容,也就是古代经典篇目有价值却不被很多学生理解的矛盾。发言人为使自己观点有可信度,需做到两点:一要厘清概念,“经典篇目”所指的是高中统编教材中选取的古代经典篇目;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一篇一本,也可以是多篇多本。二要慎思,要透过现象挖根源,论危害,提办法。针对本命题材料,需慎重思考说服对象阅读的“为难情绪”“不必读”“浅阅读”“趣味阅读”等功利化阅读不良习惯,挖掘阅读功利化的根源,论述对青春成长的危害,更要提出如何学好阅读经典篇目。
经典篇目,给予青年成长的帮助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是通过阅读经典篇目可以感受汉语之美,培养良好的语感;二是它具有文化价值,通过它们让学生对古代文化与古代社会生活有感性的了解,可以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三是有助于学生了解忧国优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进而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四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理性思维方式,学会理性判断,培养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进而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网络生活中的问题理性发声;五是有助于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认识社会历史的复杂性,锻炼和提高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能力,能透过复杂的表象深入分析问题。
说服渠道:主题班会,主动参与,可能出现的面对面诉求。
说服内容:理智与情感的差异。客观原因是经典篇目语言为文言文,记述的人事年代远,存在阅读上的误解等。然而命题导向是“这些经典篇目往往给我们诸多帮助,诸多智慧,使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好地奔向未来。”“但是,当下不少高中生不喜欢读这些经典篇目。”这揭示出青年人的主观原因为“流行作品”的现代感与趣味性。所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提出古代经典篇目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列举了,指出其对青年成长的价值。其次,用“但是”转折,陈述了部分高中生对阅读古代经典篇目不太喜欢、的现象。
说服对象:同班同学,无代际隔阂。
文体驱动:发言稿,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立意导向是在时代洪流中通过阅读经典篇目,助力青春成长,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好地奔向未来,响应时代对青年学子的号召。
①经典篇目,助力青春成长
②阅读经典篇目,不负青春成长
③经典篇目不过时,青春成长有依托
④从经典篇目中汲取青春成长之钙
【思维导图】

【文体导图】

【下水作文】
“经”历青春,“典”基成长
项仁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经”历青春,“典”基成长”。
青春如一幅五彩缤纷图画,如果成长是七彩画笔,那么经典篇目就是青春成长的五光十色的颜料。《增广贤文·上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青春只要阅读“经典”,就能典基成长,光亮人生。
同学们!读书是青春的翅膀,阅读经典篇目则让成长翱翔。因为经典篇目历经历史的选择蕴含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伦理观念,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阅读经典篇目,好像占领阅读制高点,青春成长就能“一览众山小”。但是,当下不少高中生不喜欢读这些经典篇目,他们视文言而心生为难阅读情绪,或因作品因为年代久远而存在“不必读’思法,某些同学甚至以流行与否来作为自己的阅读兴趣的评判标准。凡此种种,其实质是一种功利化阅读思想在作祟。因为现代文写现代人事,语言上无障碍;而活在当下,上网读图是当代浮躁青年的首选;流行“潮”品,节奏快髦得合时。对经典篇目不阅读或阅读得少,它会消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降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朱自清《经典常谈》:“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阅读经典篇目,能加深对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认识,坚守道义,胸怀天下,增强文化自信。经典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所描绘的“沂水春风”盛世图景告诉青年学子,面对先秦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曾皙只能选择“诗意地栖居”。这正彰显中华民族一种移风易俗、安上治民的礼乐治国的文化自信。“古为今用”,阅读经典篇目,也让我们青年学子了解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启发当代青年探索“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成长自己的可能性。
“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法国启蒙思想泰斗伏尔泰)拜读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造就我们青年的雄辩之才。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孟子不谈“霸道”,以“仲尼之徒无道”婉言转到说“王道”。当说到怎么知道齐宣王可以“保民而王”,孟子以“以牛易羊”趣言挑起兴趣,证明齐宣王具有仁爱之心而“美言赞之”,获得信任。接着孟子以行仁政易如折枝的比喻激发齐宣王,以行霸道必有灾的危言让齐宣王醒悟。进而诱惑齐宣王发政施仁。最后直言“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能养民富民教民的“王道之术”,水到渠成地描绘出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
流行的是时髦,经典的有品位。同学们!不可否认,“流行作品”有热度。如方文山《青花瓷》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的语言,新鲜活泼,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它“足以怡情,足以博采”,青年人有兴趣,喜欢阅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经典篇目”更有深度。“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代于谦的《立春日感怀》)它写出了爱国诗人以国事为重而常常忍受思亲的牵挂不舍,也写出了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立德树人,对青春成长,“足以长才”。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同学们!请多阅读经典篇目吧!正如李大钊所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发言人:某某某
202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