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造车的贾跃亭没垮,中国的威马汽车先垮了
近来,新能源汽车圈最火的话题,无疑是威马汽车垮了。尽管“威马要垮”的消息,已在传了小半年,但威马官方始终否认,仅说“经营遇到了点困难,很快恢复正常。”
后来,越来越多的消息证明:撑到今日的威马已山穷水尽,极有可能只有被收购和破产重组两条路可选。
有位车主痛苦地表示:当年没人愿意买威马,我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国产,现在却被抛弃了,以后车坏了,零部件都不知道去哪儿配。
与威马相比,在大洋彼岸法拉第,至少传出过5次破产消息。贾跃亭犹如不倒翁,每次都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找到新的投资人,继续讲“法拉第即将量产”的故事。
三年卖了10万辆汽车的威马垮了,成立7年未产一辆车的法拉第却屹立不倒,两者命运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最重要的原因是:威马在中国,法拉第在美国,两家公司面对的融资环境不一样。
1、
成立之初的威马汽车,可能是全中国最不缺钱的车企。百度非常看好威马,连续投了三次钱,总额应不低于75亿元。
在百度的力捧下,威马迅速成为新能源赛道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不少金融机构抢着给威马送钱。威马的前12大股东中,有10个有国资背景。
2015年-2020年,威马共发起过8次融资,累计筹得资金350亿元。蔚来汽车使出浑身解数才融到145亿,两者一对比,威马的开局相当于摸了一手王炸的牌。
也许因为拿到的钱太多了,威马并不着急上市,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一年车没卖出去几辆,行政费用倒花了27亿!
所谓行政费用可以理解成管理公司用的钱,包括工资、福利、津贴、报销、出差、接待等费用,反正和卖车没太大的关系。
仅行政费用一项一年就吃掉威马8%的融资总额,由此可推算成立8年来威马究竟花了多少无谓的冤枉钱!
等到钱快浪费完了,威马才急急忙忙启动上市,准备让股民来补窟窿,科创板不让上又转战上市条件更为宽松的港股。
争取上市的过程中,威马资金濒临枯竭,从去年5月开始停工,每月发70%的基本工资,10月又降低至仅发1700元的底薪,开始逼员工自行离职。
偌大的工厂听不见机器运转和工人干活的声音,能容纳数百辆汽车的停车场空荡荡的,只停着几辆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汽车。
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威马已处于“脑死亡”状态了,在等医院开具一张《死亡证明》。
2、
贾跃亭虽然欠了一屁股债,但他有运气。法拉第未来赶上了美股新能源板块爆发的契机。
2020年疫情爆发后,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逆势上涨,马斯克坐上了全球首富的宝座。华尔街四处在寻找可以投资的车企。
贾跃亭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借壳上市的办法,于2021年成功把法拉第送上纳斯达克。这一通操作,技惊四座,在A股被封杀的贾跃亭,在美股重新焕发了第二春。
实事求是的讲,法拉第并非是一家空壳子公司,它的公司架构非常正规,有宝马请来的CEO,有奥迪请来的设计师,以及一个符合美国标准的董事会,完全是一家国际化的车企。
贾跃亭又拿出了几辆原型车,摆出一副万事俱备,只差量产的态势,不断吸引新的投资人给钱。
别以为买法拉第股票的人傻,他们是在搏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虽然现在股价仅0.5美元,但只要量产了,有可能暴涨至20美元。
千万别以为美国股民全是“价值投资者”,美国绝大部分的散户和国内股民一样,都是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买股票的。
美国股民给那些分红稳定,股价波动小的股票,起了个外号,叫“孤儿寡母股”。意思是仅适合承担不起风险的人群购买。
真正的美国股民就该敢赌,买法拉第未来这样的妖股,所以总是有人源源不断地给贾跃亭送钱。本质上他们买的不是法拉第的股票,而是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双方都在赌法拉第能量产。
3、
不缺钱的威马把自己玩垮了,错失了上市的机会。缺钱的贾跃亭,利用美股,不断吸取市场资金,顽强的活着。
纵观威马之败,除了错失上市机会外,还有两大致命问题:
第一,销售高度依赖大客户。2019年,威马汽车销量一度碾压“蔚小理”,夺得新能源车企的头牌。
秘密在于,威马喜欢把车便宜卖给出租车和汽车租赁公司。这类客户对价格敏感,需求又量大,每单几百、几千辆的买,容易拉升威马的出货数据。
而在一般消费者市场,威马表现平平。威马前五大客户共买走了43%的汽车;小鹏前五大客户仅买走了5%的汽车。一般消费者对小鹏的认知度要远高于威马。
疫情来后,出租车、汽车租赁市场遇冷,订单锐减,威马销量从每月10000出头,暴跌至几千辆,便是高度依赖大客户的结果。
第二,没有核心技术。招股书显示,威马共聘有1141名研发人员,他们的平均年薪仅24万元,低于业内平均水平。
这就导致了威马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技术。自动驾驶不如小鹏,混动搞不过理想,服务比不过蔚来,显得非常非常的平庸。
威马从未真正走出过浙江省,它的名气还不如一辆车没生产的法拉第大。
威马创始人沈晖悲壮的说道:“要向牲口一样活下去!”
勇气可嘉,但世界上从不少胆子大的人,少的是踏踏实实做企业,搞技术的人。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