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出生就与众不同,两岁半才确诊小胖威利,至今都无特效药

2022-06-15 13:44 作者:小胖威利关爱中心  | 我要投稿

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又名小胖威利综合征,是2018年5月国家《第一批罕见病》121种罕见病之一,发病率在1/12000至 1/15000之间。

按此推算,我国小胖威利综合征患儿多达10万,目前在小胖威利关爱中心登记在册加上各地区医院统计数据,确诊的宝贝只有几千人。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孩子,正在经历着误诊、误治或其他特殊情况。


他们刚降临这个世界时很弱小,常常表现为肌无力、不爱吃东西、体型瘦小,甚至连哭闹都没有力气。等到宝宝2岁后,因为下丘脑功能失调,原本弱小的他们开始“逆袭”,变得食量大增,白白胖胖,看到食物会无法自控,有时候还会发脾气、说谎、对抗、不顾及他人感受、强烈的索食行为等,从而导致肥胖,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这类患儿得长期接受生长激素治疗,至今无针对性的特效药。但患儿早发现、早治疗,能最大限度的缓解疾病带来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关于小胖治疗的救命药仍未被纳入医保。



确诊之路,他们走了两年半


2012年,天使莹莹(化名)降临在山东聊城的一户人家。


莹莹妈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夫妻二人都在小县城工作,月工资总收入五千左右,生活不好不坏。


莹莹就像一位小天使一样,脸胖嘟嘟的,显得非常可爱。


父母在喜悦中发现,孩子好像与其他宝宝不太一样。例如宝宝会嗜睡,没有吮吸能力。妈妈想给她喂养母乳,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孩子怎么不会喝奶?


喝奶不是所有宝宝的天性吗?


莹莹妈初为人母,对于很多情况既陌生又慌张。


他们带孩子先去了县医院,但早期医生并没有给孩子检查线粒体和基因,只做了些常规检查。


医生告诉莹莹妈:孩子没什么大事儿,你这个当妈的不要动不动就过分紧张。


“难道是自己想多了吗?”莹莹妈只好带着孩子回了家,就这样过了两年半。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有生长障碍、发育异常和肌张力低下等情况。其中最让莹莹妈担忧的是,孩子明明已经两岁多了,她的行走能力和运动力明显要比同龄的宝宝低。


眼看着宝贝就要上幼儿园,莹莹妈比谁都着急,自家的孩子这样,会不会在学校里受欺负,她接触的伙伴多了,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异常而自卑?


莹莹妈决定带着宝贝去济南某省立医院,最终宝贝被确诊为小胖威利综合症。



高额的医疗费

透支了这个原本朴素的家庭


医生建议给莹莹打生长激素,3个月一疗程,每一支水剂花费1200元左右。


庞大的医疗费用是两大重拳,一度把他们“砸”得晕头转向。莹莹妈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会遇到这种情况?


如果疾病可以替代,我愿为女儿承担所有的病痛,她开心快乐就好!”妈妈说着说着,开始哽咽了起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时候,亲戚纷纷跑来莹莹家劝诫孩子妈妈:不如放弃这个宝宝,再要个健康的孩子。


“不行,我做不到。”妈妈说,孩子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割舍不了这份母女情。


现实情况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原因,莹莹断断续续打生长激素,导致孩子的体态变化不受控制,越长越胖。


莹莹妈只能尽量控制孩子的饮食了,比如让她尽量少吃多运动,孩子爸爸每天带大宝到楼下多溜达几圈。


莹莹妈想要再生个孩子帮自己照顾大宝。她说,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和丈夫都老了,莹莹至少有个亲兄弟姐妹帮衬着。


2016年,莹莹妈怀上了二胎,在孕期她做过羊水穿刺,医生说这个宝宝由于2号染色体缺失,建议引产。最终他们听从了医生的建议。


三年后莹莹妈又怀上了第3个孩子,但宝宝生下后情况也不对,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去医院救治,最终孩子仍然没有保住。


接连几个新生命都遇到了病痛的问题,莹莹妈陷入了无尽的懊悔。


年轻的她,不知不觉间丧失了青春的活力。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扛在自己身上,内疚化成了泪水,她甚至痛苦地想过要轻生。


生活还是要继续。


还有大宝,一次次,母爱的信念将她从崩溃的情绪中拉了回来。


其实聊城直到2022年,都还没有将小胖患者所需的生长激素纳入医保。


生长激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剂量逐渐增加。如今莹莹10天就需要注射一支,一个月药物费用和诊疗检查费用就要花费4000元。



期待明日清晨的阳光

更期待好消息的到来


遭遇了这一切后,莹莹妈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孩子。家庭的重担全扛在了丈夫一人身上,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坚持多久。


莹莹如今已经10岁,受小胖综合症的影响,她的理解能力较差,疼痛感低,因此成为小伙伴中非常特殊的那一个。


如果每个天使都有自己的个性,那莹莹一定是最孤独的。


后来,孩子妈妈又成功怀上了第4个宝宝,并顺利的将他生了下来。医生这回告诉他们——这个宝宝非常健康,智力发展也很好。


由于生活、工作、二宝的到来,莹莹妈慢慢发现她对大宝没办法全心全意的照顾了,问题也渐渐暴露了出来。


由于体质原因,莹莹感冒咳嗽都是家常便饭。学校老师知道莹莹有小胖威利综合征,每当上体育课或课间操,老师都会让莹莹单独留在教室。


时间久了,部分同龄学生对莹莹产生了歧视。这种歧视,让人无力,心酸。


莹莹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到了学校会习惯性的去睡觉。受疾病影响,偶尔在换季期,孩子还会尿裤子。


哪个小孩没有自尊心?可爱的年幼的莹莹,不知在承受着多大的煎熬。正如那“子非鱼”的典故一般。


客观来说,谁愿意生病呢?


谁愿意自己的孩子生病呢?


可是孩子毕竟是生病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持世界的美好,给这个家庭提供一定的理解和帮助。


有时候,哪怕是一句宽慰,都会成为一种力量的源泉。


莹莹妈时常会失眠。


她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担忧大宝未来能干些什么?


其实,焦虑不能阻止患儿父母前进的脚步,他们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很多像莹莹妈一样的家长,一直翘首以盼,等待着生长激素等罕见病用药,能纳入医保,减轻家庭负担。


好消息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关爱项目”持续为2周岁内小胖威利综合征患儿资助药品,为特别贫困的患者家庭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1年底,已在全国范围内资助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267人次。除患者资助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也开展基层医生的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医生共同成长,提升罕见病诊疗水平。


目前小胖患儿在医疗和社会层面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福利,各地爱心组织和个人正在持续努力,力图让更多人了解小胖威利综合征患儿的困境,营造健康舒适的社会氛围,帮助消除社会的误解和偏见。


一出生就与众不同,两岁半才确诊小胖威利,至今都无特效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