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影手册】|告别荒诞的世界,我们还可以超脱


CHAPTER1·荒诞的世界
“我不知道你是谁……持续半年多的网暴导致我现在精神严重抑郁。”

“他们辱骂我的人格,搜索我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电话短信骚扰,还威胁要找学校乃至家人等。他们好像不需要做别的事,除了网暴我。”

在“管管”和郑灵华离开我们后,自媒体们忙着把逝者裱在框子里,做成一件没有生命力的悲剧艺术,甚至还有女明星将鲜活的生命变现为绯闻过后复出的行为艺术,为媒体资本纳投名状。

一个农民徒步西藏,渴望通过展现毅力获得社会认可的梦破碎;一个美丽女孩努力学习,渴望通过硕士学历获得社会认可的梦破碎。那些冷漠的、理性的、被社会认可的评论家们就坐在那里欣赏这些人间悲剧。
没错,社会就是如此荒诞。

CHAPTER2·我生,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心灵是一种精神性实体的存在。
在神秘主义被存在主义超越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信,我们能在无意义的世界中自我塑造、自我成就。Because we are living.
但是,人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电影《超脱》描绘的社会中。

厌学叛逆的问题学生们

因肥胖自卑的梅利迪斯

崩溃的心理老师多丽丝

缺乏关爱的雏妓艾瑞卡

倾慕男主的麦迪逊老师

这所散慢的社区学校犹如一个边缘化群体的避难所,表面冷漠的男主亨利老师同这所学校里的其他人一样,伤痕累累:
难以面对亲生父亲(祖父)、噩梦里绝望而自杀的母亲、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们、麻木冷酷的同事们……
希望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
在亨利被点燃教书热情后,原本以为重新获得人生价值,但每况愈下的父亲、自杀的学生、离去的爱人、重操旧业的艾瑞卡,似乎又要把他拖进荒诞世界的泥潭中去。
故事的最后,社区学校倒闭了,但是老师们与学生们从这所没有意义的庇护所超脱出来面对现实,亨利终于等来了艾瑞卡和她的诊断报告,两人相拥在阳光之下。
人生充满了遗憾,但我们还有希望,还有爱。
所以,人生需要有意义吗?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我们不应该对这个问题过于严肃。值我们思考的严肃问题只有一个。
那便是自杀。

CHAPTER3•告别荒诞,选择超脱
在加缪看来,“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在经过推理、归纳、创作后,加缪把人们轻生的原因归于对人生价值追求的荒诞。
这种源于期望与现实强烈差异的荒诞的洞悉,既继承于尼采那般追求酒神精神对日神精神是批判,又脱胎于地中海精神的浪漫主义情怀,更是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认同。
“管管”和郑灵华在被今天的互联网符号化后,无法再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超脱出去。
对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哂笑,被当作骗子、对类似“病媛”的荡妇羞辱,一个底层普通人实现个人价值已受到了从社会精英到边缘人群全方位的嘲笑。
如今他们离开了我们,甚至被抽象成了二维的符号,用以规训我们。这种规训比他们的死还要可悲。
无论人生有何意义,我都不希望他者站出来告诉我的青年朋友们你该怎么做,而是衷心的希望你们从这荒诞的生活中超脱出来,爱上生活,爱上自己,哪怕我们是无休止地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毕竟,谁能确认西西弗斯就没有从众神的惩罚中超脱出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