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免疫系统拥有宇宙中所有病原体的特征库?【生物起源系列番外篇】


勘误一下:先天免疫系统中的黏膜免疫不能说是“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
黏膜免疫组织,指分布在胃肠道、呼吸道(包括鼻腔黏膜)、泪道、唾液分泌管、泌尿生殖道和乳腺黏膜内的淋巴组织组成的。其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免疫系统,有科学家将之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以凸显其重要性。
成人覆盖在各处黏膜面积超过400平方米,是皮肤面积的200倍。整个黏膜免疫系统包含了人体高达80%的免疫细胞和50%以上的淋巴组织,数量上占主导,加之这些组织由于与外界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是人体的“外界”,最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可以参考:“吃坏肚子”是一些主要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从口腔——胃肠道感染、流感病毒从鼻部——气管——少部分至肺部感染、HIV主要从生殖道感染等),在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中起着最首先的作用,是被动免疫的主要组成。高中生物将其归于第一道防线,篇幅安排上一带而过,注重强调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事实上,第一道防线才是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不受各种微生物感染的保障,他们能够直接性地阻止你感染疾病,或者大大减少进入内环境的致病原数量。
黏膜免疫系统在胎儿期就开始发育,但在出生前还未发育完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受骨髓和胸腺的影响以及在抗原的刺激下逐步完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与黏膜免疫关系莫大,因此吃得总是太干净也不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