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的夏夜
5月28号上午,我从老家出发来恩施,出发的时候,正在下着大暴雨。
一路上穿越暴雨又遇见山川和湖泊、还有麦田和晴天。

高铁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座山,这还是我第一次来这种地方,车窗外的群山加上各种隧道,以及第一次坐卧代二等座,难免觉得有点压抑。
快到恩施的时候,有一段天气是很深的雾霾,下车的时候,又迎来了晴天,夕阳的光芒洒在群山上。
回想这一路过来的天气,多么像我们的人生。
会遭遇各种变化和经历,不会一直好下去,当然也不会一直坏下去。
我带着欣喜来到恩施,想到去年直播采访默默姐的时候,是我刚从体制里面辞职1个月。
距离上次深度链接已经过去8个月了,在这8个月里,我们都成长变化了很多,她继续走在创业的路上,越做越大,越来越好。
我继续走在自我探索的路上,她独特的气质和人格魅力成功把我吸引到了恩施。
这一年,我不再认为一个人长得好看才算美。
真正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命力。
默默姐就是这种美。
她带着一束鲜花来接我,说我本人比照片和视频里好看多了。

我笑道,我这个人的买家秀和卖家秀是反着来的。
晚上和默默姐的两位朋友一起吃饭,另外两位是心理咨询师,也都是从体制内出来了。
默默姐和另外一位姐姐,一直在处理突发事情。
晚饭时间我和海伦姐相谈甚欢,聊了很多我的过去,我的爷爷、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哥哥,以及那个曾像父亲一样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
海伦姐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家庭养育了我这样一位女孩。
从农村一路到城市,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现在又翻越万重山来到恩施这个地方与大家相识甚至是相知。
那天晚上我记住了海伦姐与我说的3句话:
①你有一个很智慧的母亲。
②一个人的变老是从不阅读开始的。
③你是改变家族变量的那个人。
吃完晚饭,默默姐开车送我们回来的路上,我们在车里唱陈奕迅的《好久不见》。
上一次这么开心的唱歌是在安吉的春天,这一次是在恩施的夏天。
从28号的那个夜晚开始,恩施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地名,对我来说是一座有着情感记忆和链接的城市。
28号的夜晚,是4个从体制内出来的女人的狂欢。
也许故事从恩施才刚刚开始~
29号早上,默默姐开车带我们上山,她把两位心理咨询师姐姐送到山上的小学里面,她们在那里给山村的小学做开展公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然后默默姐带着我去她的山外·空间,她说这里刚种了很多无尽夏,明年这个时候会更好看。

默默姐在打电话忙事情,我一个人在山外逛,想到自己:
从平原来到山外,
这里不仅有无尽夏,
还有无尽的希望和生生不息。
我问她,为什么取名【山外·空间】,她说:
自己也是在农村长大,我希望山里的孩子看到山外的世界,山外的孩子能来到这里感受山里的美好。
越过层叠山峦,走向无尽远方。
中午的时候,那所山村小学的校长邀请我们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
刚进校门的那一刻,我身上一直起鸡皮疙瘩,这是我辞职后这么就第一次踏进校门,看到校园、学生还是有太多的感慨。

从办公室到学校食堂,这位山村小学的校长真的很不一样,他说教育正在面临转型,应试教育不能再继续下去,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个真正在脚踏实地去做的人。
在短短的一次聊天中,感觉这位校长校长在闪着光,学生需要被点亮,今天的中国教育更需要。
在这背后,我看到了真的在做这件事的人。
我当初为什么一定要从体制内辞职离开,我受不了每天做一些形式上,喊着为学生好的口号,实则只是为了完成上面安排的任务而已。
我受不了这种虚假,我做不了这种人。
所以我离开了。
这也不禁让我反思,一位山村小学的校长可以去做到,为什么我们那市区的一些校长却不敢去做、不能做到,问题出在哪了?
吃完饭从山上回来的路上,我告诉姐姐们,回顾我8年的教书生涯,一路从农村到城市,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每一步、每一个抉择、遇见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任领导,都在逼着我从体制里面出来。
让我无数次的感受到,此地不宜久留,这不是我要在的地方。
海伦姐说,不是逼着你出来,是你的使命在引领着你,召唤着你出来。
在那个学校里面,你只能影响几十个人,几百个人,而你的使命是影响更多的人。
晚上吃完饭,默默姐继续忙其他事情,我和海伦姐手挽手在月光下散步,飞机略过头顶,河水流向远方。
我们聊到彼此的猫、聊到“你看,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故事”的来历~

海伦姐是80后,她告诉我她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国内外的动画片几乎她都看了,还会带着孩子看,有的还看了好几遍。
她说还没有把这些看动画片的思考整理出来,她称自己是一个“爱看动画片的中年少女”。
那天晚上默默姐送我回来的路上,她说:
创业很辛苦,但开心也是真的开心。
让我想到了北野武的一句话:虽然很辛苦,但我还是想要滚烫的人生。
下车后,我在小区里来到住处19楼,依旧可以在雨夜里听取楼下蛙声一片,这样的蛙声,是在遥远的童年里,下过大雨的傍晚和次日清晨才可以听到的。
时隔多年,我在异乡,听到了和童年记忆里一样动听的蛙声......
2023年5月31日
写于恩施的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