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孤独症儿童功能沟通替代行为训练注意事项

2022-04-12 15:45 作者:南充阳光儿童康复中心  | 我要投稿

孤独症儿童功能沟通替代行为

孤独症

训练注意事项

孤独症儿童普遍由于沟通、表达能力受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注或实物而表现出攻击、自伤或哭闹问题行为,越不给越想要,越想要越哭,由此产生“匮乏性”操作动因,面对孩子问题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需要培养提升孩子新的替代行为帮助实现自己的要求和目的。


根据应用行为分析与干预,功能性沟通技能的训练目标是根据孩子所要达到的目的与问题行为的功能,教孩子以恰当的表达方法作为替代行为。

如:孩子表现出得不到玩具而哭闹叫嚷,功能分析表明孩子行为背后的功能(目的)是希望得到实物,如果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哭闹叫嚷就马上把玩具给孩子,这其实是对孩子哭闹叫嚷行为的强化,从而孩子哭闹叫嚷行为的频率会继续增加,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情景下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提要求如“我可以玩吗”,我们再把玩具给他,并说:“你提要求了,真棒,给你!”,这就是对孩子恰当表达方式的强化,以后孩子继续以提要求方式获取玩具而不是哭闹叫嚷行为频率就会逐渐增加,这就是功能沟通替代行为。

对于孩子需要掌握哪一种表达方式作为问题行为的替代行为,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以确定孩子表达方式和种类(功能沟通替代行为):

1、患儿口头发音能力如何(包括发音数量与种类);

2、患儿手势语运用能力如何;

3、患儿语言模仿和动作模仿能力如何;

4、患儿对外界刺激的注意程度如何;

5、患儿视觉辨别能力如何;

6、患儿年龄

另外有些患儿以“自我”强化获得自我感官刺激而表现出的刻板重复行为,我们应该优化孩子的环境使之丰富有趣,以消退其自我刺激重复刻板行为,通过应用行为分析与干预控制前提条件来消退其行为的发生。



-END-

来源|阳光康复总部

排版|阳光康复新闻部

撰稿|蒲静


孤独症儿童功能沟通替代行为训练注意事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