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语】语法题:倒装句

2022-10-31 18:28 作者:SunnieShine  | 我要投稿

咱们又来看一道题。

题目分析

我似乎发现很多小伙伴对于这种题都无从下手。这道题其实并不难。

我知道你刚看到这个题绝对想不通。要么教室挂着灯所以用被动选 B 或者 C,要么主谓一致,发现了主语是单数就选了 D。

这题恰好不是被动,主语也不是单数。有人就觉得奇怪。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题。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而且你听了就想打我。

这是个倒装句。主语是这个 four lights,所以选 A。

听完了有没有想打我。所以答案选什么?A,因为主语 four lights,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 hang。为啥没有被动?因为灯是主动的挂着。有人就问,灯泡怎么可能是主动的,不是人挂上去的吗?是别人挂上去的灯,那么灯泡就应该是被挂上去的。

问得好,有点东西,但东西不多。hang 是什么意思?“悬挂”,对吗?但是你别忘了它还有一个意思,是“上吊”的意思。作为悬挂的时候,它的过去分词写作 hung;而作为上吊的时候,它的过去分词才会写作 hanged。这个题严谨的地方就在它考虑到你会选被动,所以 B 和 C 用的是 hanged 来规避你去选它:灯是(are hung)上去的,不是上吊/绞死(are hanged)上去的。

那么这题就只能选主动了。不要抬杠。主动是可以的。灯泡主动挂在上面是想说灯泡的悬挂状态是持续、平凡和事实性的。所以,不一定碰见被动关系就得用被动。主动是没问题的。那么这题就只有 A 和 D 可以选了。

那么,为什么它是倒装句呢?为什么就不能是这里的 our classroom 是主语呢?好小子,说出这话的一看就是没听课的。还好不是我教你英语,要我教你英语碰到你问这个问题我高低把你先撕碎。暂且不提倒装的概念,我们来详细说说为什么 our classroom 不能作主语。

主语是一个句子起头的内容。主语一般是一个名词、名词性质的短语、词组甚至是名词性从句充当。这也就是为什么名词性从句要叫名词性从句的真正原因:它充当的就是名词性质的成分,只是这里的成分变为了句子,处于一种特殊的类型而已。

而 our classroom 虽然确确实实是名词,但它左边有一个 of。但凡学过英语基本语法的都应该知道,of 是介词。我经常跟学生讲,介词短语一般在句子里都充当状语的成分。所谓的状语,在这篇文章里我以科普的形式简单说明过它在句子里充当的成分以及它出现的目的:

这里就不多啰嗦了。我们就把总结性的话提出来说:状语是用于修饰和限定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句子这些不属于名词性成分的程度或方式等范围的成分。注意这个说法里的主要词语:修饰和限定范围。它是修饰用,所以不能作为句子的主语。因为主语一般用名词性质的东西来充当,而修饰成分怎么也不可能自己就是个名词性质的东西。它的作用是修饰,那么修饰就必然要带出一个对应的被修饰成分。这个所谓的“被修饰成分”才会是名词性质的,而它自己则不会是。所以,通常作为状语成分的一坨内容都是不会以任何形式作为主语使用的。

那么,这个句子主语是谁呢?按理说主语只能放在句子开头啊。of our classroom 既然不是主语了,难道前面的 on the ceiling of 就是主语了吗?显然也不会啊。on 是什么?介词。介词短语作什么?状语。所以,句子前面开头的这一大坨内容都不会是句子的主语。

哦豁。句子主语不见了。句子主语在哪里去了呢?总不会句子没主语吧。肯定不是。句子主语是这个放在句子最后面的这个 four lights。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明确断言它是句子主语呢?这不很简单嘛?hang 是动词,填啥形式它也是动词。动词能作主语吗?不能。前面的状语成分能作主语吗?也不能。所以只有它是主语了。

就这么简单。可是,这主语怎么跑到这么后面去了?这英语能这么做吗?是的,这是一个固定的语法格式,我们叫他倒装句(Inversion)。inversion 这个单词是反转的意思,反转/翻转。指的就是句子里的主谓宾(或者主谓)翻转成了谓主或宾谓主的现象。这在英语里是可行的。那么,这种现象一般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一般来说,倒装句有几种分类:

  1. 虚拟语气的 had、should、were 在使用期间故意倒装放在主语左边去,然后就可以消去 if 这个条件状语从句引导词;

  2. “so + 形容词”引发的语义上的倒装;

  3. 状语放在句子的最开头。

其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最后这种了。我们挨个说一下吧还是。

第一种倒装句:条件状语从句引发的倒装:去掉 if

这种倒装句大多数都是由于虚拟语气这个特殊语法导致的倒装。我们简单举个例子。

如果我在这里的话,这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读起来就很虚拟。因为它读起来就有一种与事实违背的感觉在里面。很明显读起来你就会觉得这事情似乎已经发生了而且无法改变了。这便是虚拟语气的使用情景。

先来说主句部分(这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考虑一下,事情是否已经发生?是的。它已经发生了。是一个过去就发生,但现在我才开始叙述这个东西。那么主句用什么时间?过去。单纯的只是过去吗?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恰当。仔细读句子,你会发现从句(“如果我在这里的话”)是过去时态。虽然这一点非常隐蔽,但是仔细看是看得出来的: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么回到过去,如果(那个时候)我在这里的话,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这个从句的时态应该是过去而不是现在;而主句呢?主句是参照过去时间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状态的,而发生事情的时候,实际上相较于我当时说“我在这里”的时间来说是靠后的,而并不是几乎同时发生,也不可能在“我在这里”之前发生。所以,这是一种“站在过去的角度看未来发生的情况”的思维。我们把“站在过去看以后的事情发生”的时态称为过去将来(Past Future)。

这种现象除了被用在这里以外,还有一种广泛使用过去将来时间的地方是转述别人过去的话。如果在对方使用一般将来时态的时候,我们在转述他的话的时候说不定时间已经过了说这话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改成过去将来。

  • She said, "I will not do that again.". (她说:“她以后绝不再犯。”)

  • She said she would not do that again.(她说她以后绝不再犯。)

这是过去将来。那么就只用一般的过去将来时?肯定不是嘛。我们都知道英语有四种状态:一般(Simple)、进行(Continuous)、完成(Perfect)和完成进行(Perfect Continuous)。这四种状态分别用的场景大家都知道吧。我们来想一想,什么状态比较契合用来叙述这个话题。完成。一般和完成的区别在于,一般状态只有客观的事实描述;而完成状态则强调对于某个事情的总结。不论事情是否已经做完,只要你是发出总结的一方,那么就可以使用完成时态来区别于一般时态来告诉对方,我是在总结什么东西。这个时候一般来说都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其他的感觉和感受,主要的用途就在于强调说明这个事态发展。这叫完成时态。来感受一下完成时态的使用场景:

  • 我买了三支笔。一个黑色的,一个红色的,一个蓝色的。(一般状态)

  • 我才买了三支笔啊,为什么都不见了?(完成状态)

看清楚区别了吗?完成状态一般不会单独描述出来,它都带有上下文,表示的是一种总结,来暗示出说话人的心态、情绪等等需要强调的地方。这种情况我们会用完成时态。

那么我们回来句子里。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时态呢?对了,完成时态。一般时态是无法强调出这种感觉的;而这里也不可能使用进行状态。所以,在虚拟语气之中,我们要描述一个事情发生的情况的时候,我们一般用的是过去将来完成时(Past Future Perfect Tense)。

那么,我们先来写一下主句部分:

  • the problem wouldn't have happened.

对吧。那么从句部分呢?从句就比较好想了。从句是引发事情发生的条件。既然是条件,就得至少在之前发生这个动作。那么,过去时间是跑不了的。状态呢?一般状态吗?完成状态?进行?显然不是进行。对吧。那是一般状态吗?其实也不对。一般和完成的主要区别在于事情的总结性,完成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情感和强调在其中,是为了区别于一般状态下的客观描述。既然句子都包含悔恨的情感,那么自然应该是作为一种总结而存在。所以对于从句部分来说,虚拟语气一般用的是过去完成时(Past Perfect Tense),表示对过去某个时间与事实违背/相反的情况。那么时态确定了,怎么用呢?

  • If I had been here,

就可以了。所以句子整个连起来就是

  • If I had been here, the problem wouldn't have happened.(要我那个时候要是在这里的话,这问题也就不会发生了。)

这个句子里,如果我们要想作为倒装使用,句子得出现 had、should 和 were。显然从句确实有 had。我们只需要把 had 替换掉原来的 if 就可以了:

  • Had I been here, the problem wouldn't have happened.

这样就是倒装的写法。它和中文的某个情况比较相似:

  • 如果我那个时候有在场的话,……

  • 有我那个时候在场的话,……

这个“有”并不是真的包含拥有某个东西,而是一种事情发生与否的助词。比如说“我有在做这个事情”,就类似这种感觉。真正句子里的动词是这个“在场”(be)。

所以,英语的倒装句也不是特别复杂和难以理解的。这是第一种情况:虚拟语气在从句部分使用 had/should/were 的时候就可以倒装。那么为什么必须得是这三个词语呢?你对比一下中文似乎也可以明白这一点:had、should 和 were 都是助动词,放在句子开头替换 if 的行为就好像是在强调说明这个行为是以“有”、“应该”、“是”之类的情况在发生,它就暗含了条件,所以 if 就可以在它们提前到句子开头之后,直接去掉不要了。这仍然是一种口语表达描述的特殊提前的情况。

第二种倒装句:So + 形容词引发的倒装

在这种情况下,so 一般都会搭配 that 从句。也就是说,so adj. 作为句子开头也不是随便就倒装的,是得至少有从句出现才会引起句子的倒装。原理其实也不难说明。so + adj. 本质上就是一种强调形容词的感觉。就好像中文里我们经常遇到的倒装:

  • 这个食物简直是美味至极,搞得我每次都会把它最后一口都吃掉,绝对不留剩。

  • 美味至极了这个食物,搞得我每次都会把它最后一口都吃掉,绝对不留剩。

在描述的时候,我们习惯性把形容词提前故意强调食物的美味,这样不太重要的部分(主语啊谓语动词)在这个句子里都是弟弟。不过我们稍加调整句子才能真正平衡。

首先,从句不用管,因为我们只动了主句部分。我们把形容词提前之后,主语(The food)和谓语动词(is/was)就需要交换一下位置,句子读起来才会好听一些,所以 so adj. 之后是这个 is/was,然后才是 the food。

至于本质的原理的话呢,如果我们不调整 is/was 到 the food 之前的话,由于形容词被放在句子开头去了,所以此时的 is/was 后就直接跟的是 that 从句。我们知道,这个 that 其实是 so...that 的配套用法,是一个状语从句;而如果我们不调整 is/was 的位置的话,be 动词将直接跟着 that 从句,导致英语语法出现歧义:be that 此时就成表语从句了。所以我们故意提前了谓语动词就是为了区别于从句部分,避免从句和 be 动词配套理解。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倒装的原因。完整翻译一下这个句子吧:

  • So delicious is the food that I eat every last bite.

第三种倒装句:状语作为句子开头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倒装句类型。经常我们会遇到介词短语放在句子最开头的情况,这必然会引发倒装。因为介词短语作状语,是我反复强调的东西;而状语在八种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表和同位语)里是除了同位语外,唯一一个可以随意调整位置的句子成分:

  • Yesterday, I played Genshin with my friends.

  • I yesterday played Genshin with my friends.

  • I played Genshin yesterday with my friends.

  • I played Genshin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

  • With my friends, I played Genshin yesterday.

  • 等等……

(句意:我昨天和朋友玩了原神。)

加粗的成分就是句子里的状语了。其中 yesterday 比较熟悉,表示时间限制,所以是时间状语;而这个 with my friends 则是限制了句子成分 I 在 play 的过程之中的额外信息,我们称之为伴随。因此这种状语我们也称为伴随状语。

在中文环境下,我们总是把状语放在了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这样说起来比较顺道:

  • 昨天吃了面。(时间状语)

  • 我妈带着我去了动物园看动物。(伴随状语)

  • 我女朋友跟我讲了一下她的过去。(伴随状语)

  • 明天早上7点来这里开会。(时间状语)

  • 一般只吃午饭和晚饭。(频度状语;以及不吃早饭你就等着去医院去剌胆囊吧……)

当然,中文里的状语也可以随便换位置,不过一般都在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但是在英语里,状语一般不放在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而是要么在句子开始的地方,要么就直接被放在了句子末尾。中间一般是不会的;除非你看过我上一篇文章(上面的那个链接讲解的题目)里的那种插入的现象,用逗号隔开。

不过老实说一般我们也不会那样说话。这样一般会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更多一些,主要想强调一些环境等客观内容。

但是,有一部分状语自身就带强调(特别点名 only 等一系列状语类型的东西),如果它们被丢到句子最开头之后,句子必须因它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举个例子:

  •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have a bright future.

这句话属于是经典作文名句了。它的原本说法是放在句子末尾的:

  • We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in this way only.

由于我们的一些原因,我们不得不,或者说有必要强调说明“只”、“就只能”等限制性质的状语,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将其放在句子最开头。中文不也经常为了强调,要么加重词语读音,要么提前词语吗?英语是一样的。

这里我们说倒装,因此我们要用到的是提前强调部分这一种情况。

  • Only we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in this way.

很显然,光提前 only 是没有用的。我们知道句子里原本的 only 是跟 in this way 搭配的。毕竟,only 的意思是“只”、“仅”,它是起修饰用的词,而一般不会直接单独拿来用。它在句子里搭配的是这个 in this way,于是我们也一起提前。但是注意,这里我们不要提前之后写成 in this way only 的顺序了。毕竟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为了故意强调 only 才提前的。因此,我们此时把 in this way only 一起提前的时候,还要把 in this way only 给拆成两部分:in this way 和 only。然后故意提前 only,改成 only in this way:

  •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很好。有没有觉得这句子少了一点什么?意境和感觉。英语往往会使用一些和中文所谓“修辞”一样的东西来表示一些额外的意境和感觉。我们在前置状语之后,句子的顺序除了换了状语外,别的一点没变。那么,它没有完全起到强调的效果。就像是带有句子的附带信息一样,句子的 can 在这个句子里也有一定的分量——only 和 can 是配套的。它俩在意思上是一起出现的。就好像中文的“只有……才……”一样,只有一个“只有”或者“才”是无法完整表达出整个表示的意思的。

而这个 can 作为情态动词来讲,由于倒装了 only in this way(放在句首),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强调说明是“如何去做这个事情”:是“能”,还是“会”,还是“将要”,还是别的什么情况。于是,我们顺带也把这个 can 也给提前了:

  •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have a bright future.

这便就达到了强调的作用。这就是倒装。而经常遇到的就是这种,以 only 来进行倒装的。英语语感上的话,这个句子一般会被理解成这样:

只有以这种形式(in this way),才可以去做一些事情(can)。什么事情呢?也就是所谓的“我们拥有光明的未来”(we have a bright future)这个事情。

再比如:

  • Only after lunch can you play. (You can only play after lunch.)

  • Only by guessing can you solve this puzzle. (You can only solve this puzzle by guessing.)

  • Only if everybody agreed would I accept this position. (I would only accept this position if everybody agreed.) 

  • Only in this way does this machine work. (This machine only works in this way.)

这也就是所谓你们老师所说的“only + 介词短语”啊类似的东西。

当然,状语前提也并不是只有 only。还有很多典型的用法,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些状语,它们往往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强调,比如说带否定的短语(never 啊、rarely、only 啊、not only...but also 啊、not until 啊这些)。有人说这 only 咋带否定了?only 实际上是另外一个角度的否定:它表示只有的意思,也就意味着一个大范围内别的人或事物全都无法达成某一条件。这就是只有的意思。

所以,一旦它们放在句子开头之后,句子需要进行倒装。其倒装规则就是,把谓语动词的“辅助”部分给拿出来提前。对于情态动词+谓语动词的话,就是情态动词提前;如果是动词时态带助动词的情况的话,那就把这个助动词提前;即使它就算没有任何的助动词,它自身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三人称单数等。这种时候我们就将它这个所谓的形式,配着 do 作为助动词给提前。动词是不动位置的,但是动词自己的形式、形态和暗示动词的执行逻辑和行为,都得提前。这就是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的由来和原理。

其他倒装规则

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实际上是有的。还不少呢。在不常见的倒装规则里,最为常见的倒装就莫过于 here 和 there 引发的倒装了。

由于 here 和 there 本身的意思的问题,它俩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作为句子主语的:它俩是副词,是作为状语使用。即使它被放在句子的最开头,哪怕你就算看不懂看不明白句子的完整意思,这俩单词你是认得的,你就不会也不可能将其当作句子的主语使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旦这两个单词放在了最开头,句子就会呈现出“主+谓+状(here/there)”变为“状(here/there)+谓+主”的情况。这种倒装其实也算不得真的倒装,因为谓语动词和主语看似交换了位置,但是实际上就只是主语和状语换了下位置。因此,本质上谓语动词没有改变位置。

  • There is a lamp.(这里有一盏灯。)

我们平时并不会刻意强调这个句子的主谓宾,因此很多人似乎都以为 there 是句子的主语。实际上并不是。因为 there 是状语(它是副词,副词作状语),所以不会也不可能让它作主语。那么谓语动词是这里的 is,而 a lamp 似乎就是顺次结构的主谓宾了。那么它是宾语吗?当然不是。它是主语。因此,这个句子原来的样子是这样的:

  • A lamp is there.(有盏灯在这里。)

副词 there 就是在说明 lamp 的具体方位。这就是 there be 句型的原理了。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倒装?

既然我们说完了倒装的逻辑和原理,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倒装呢?判断方法其实很简单,按照如下两种情况来思考:

  1. 如果句子有明显的顺序错误,比如说本来句子是陈述句的,但助动词却放在了主语的左边去了,看起来就跟个疑问句一样。这种句子十有十一都是倒装。陈述句是不可能呈现疑问句的语序的;一旦陈述句出现类似这样的交换,那必然是倒装;

  2. 如果句子没有明显的顺序错误,看起来不太容易确保它是倒装的话,可以看看句子最开头。由于倒装是状语提前导致的,所以你优先去看句子开头,看它是不是状语。众所周知,状语一般用副词或副词性质的短语充当,例如 only 什么的。一旦你看到了这种东西放在句子开头了,不说十有八九是倒装吧,因为部分状语放在开头也不会倒装;但是,一旦是否定效果的副词放开头了,那句子多半都会按照倒装形式呈现:因为这才是符合英语倒装的修辞手法和规范;要是这样的强调词语放在开头都不倒装的话,反倒说明了句子可能并不正确。

这两点就可以解决 100% 的倒装句。

如何自己写一个倒装句?

倒装句的使用其实并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复杂。按照上面描述,倒装都是由于状语成分提前导致的句子顺序颠倒的情况。那么,只要我们想要刻意强调一些状语部分(只要需要的话),就可以使用倒装。举个例子:

  • Punishment is rarely severe for attackers who are found guilty.(对于自己会感到羞愧耻辱不堪的罪犯来说,惩罚很少会有严重的。)

句子要倒装很简单。找准否定状语词,然后提前:

  • Rarely punishment is severe for attackers who are found guilty.

提前之后,还记得我们刚才说的吗?提前了状语并不算真的强调:它没有强调出句子谓语动词。所以我们再把句子的谓语动词给提前:

  • Rarely is punishment severe for attackers who are found guilty.

简单吧。

这里有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这里的 is 是谓语动词,它被整个都提前了,而不是提前的形式 does ... be。这个问题需要严格讲述一下完整的倒装句语法和体系结构,咱们另开文章讲解。


【英语】语法题:倒装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