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南虫记·普格·螺髻山·20180925 (1)

2021-06-14 05:22 作者:刘大鸭蛋  | 我要投稿


全沟硬蜱 Ixodes persulcatus

    重量级吸血寄生虫,能传播多种奇葩疾病,我被叮过几次,但似乎没有患上比较严重的传染病。

    不过人在野外最好还是注意一点,能不被咬就不被咬。

歧尾远素螽 Abaxisotima furca

    存疑,我没有查到本种雌性的标本和文字描述,但鸣虫子有一组生态照片。根据《中国动物志》,本种雄性的前翅比较发达。由于翅膀退化一般被认为是对低温多露水的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我不认为只有雌性翅膀退化是合理的。

    在当地较为常见。

云南斑须蝽 Dolycoris indicus

    其近缘种斑须蝽在中国广泛分布,相当常见,与本种不同,斑须蝽整体色调偏砖红色。本种在国内不那么常见,应该只能在西南地区看到。

    中文名不太符合翻译原则,按理说应该叫印度斑须蝽。

玉蝽 Hoplistodera fergussoni

    比较漂亮的小型蝽类,我以前见过好几次,都是在花序上,这次见于桤木的嫩叶。

    本种分布较为广泛,但资料不多。

中国斑长蝽 Scolopostethus chinensis

    小型长蝽,前足股节膨大,腹面有刺,其作用可能与螳螂的前足类似。

    虽然有些长蝽是著名的农业害虫,但地长蝽亚科不乏捕食性种类。

斑直红蝽 Pyrrhopeplus posthumus

    中规中矩的红蝽,形态和行为都与其他红蝽相似,没有太多可介绍的。

    前胸背板的黑色横沟是比较重要的辨别特征。

褐伊缘蝽 Rhopalus sapporensis

    大图鉴里介绍过的常见昆虫,萌新之友,对半翅目有点了解的朋友应该对它都不陌生。

波原缘蝽 Coreus potanini

    与原缘蝽近似,但本种第二节触角三棱形,如果照片拍得足够清晰,还是可以辨认的。

    缘蝽科比较原始的类群,体表没有太多奇怪的修饰。

短瓣无齿角蝉 Nondenticentrus brevivalvulatus

    与三刺角蝉相似,但翅脉有明显差异,前面两个角也比大多数三刺角蝉大。

    总的来说仍然是较为普通的角蝉。

花翅结角蝉 Antialcidas floripennae

    体型极小的角蝉,前胸背板向后延伸处有明显的隆起。

    这个就稍微有点难度了,但翅脉仍然是比较好用的特征。

新瘤耳角蝉 Maurya neonodosa

    不常见,但很容易分辨的种类,整个角蝉科也没有几个翅膀上带黑点的。

    小型种类,不太容易拍摄。

触啮属 Psococerastis sp.

    西南地区常见的啮虫,若虫有集群习性。

    国内以前有一个人做啮虫目的研究,但是他的作品极其不合我的口味,每次阅读都能让我麻上整整一天。

双鬃缟蝇属 Sapromyza sp.

    存疑,我在国内的双鬃缟蝇属内没有查到这个物种,但确实有几个长得非常相似的种类。

小突颜寄蝇 Phasia pusilla

    虽然记录不多,但实际上非常常见的寄蝇,翅脉与大多数寄蝇有差异。与同属的其他常见种相比,本种通体黑色,没有明显的色斑。

粪蝇属 Scathophaga sp.

    没查到种的原因是我没找到做得比较好的国内粪蝇属分类研究,如果有人知道,请不吝告知。

    有大量粪蝇的地方显然也会有大量的粪,我觉得在这里应该是牲畜的粪便。

凹带优食蚜蝇 Eupeodes nitens

    腹部斑纹独特的食蚜蝇,不难辨认。需要指出的是,优食蚜蝇属腹部斑纹有变化,最好再参考一下其他的特征。

    体型比月斑鼓额蚜蝇等拥有相似腹部斑纹的种类的小。

黄喙鼻颜蚜蝇 Rhingia laticincta

    我的老朋友,在至少三个系列里出现过,额部有特化的喙,很容易辨认。

    由于这个结构的存在,本种偏爱有较长花冠管的植物,这种特征与大多数蝇类迥异,反而近于蜜蜂。

窄棒腹蚜蝇 Sphegina angustata

    可能是本期最有难度的种类,《中国动物志》只记录了三种,从那之后,东喜马拉雅地区有至少七十余个新种被俄罗斯学者陆续描述,那篇文献看得我脑子嗡嗡的。

    还好本种的腹柄很短,而大多数新种都有相当长的腹柄,这帮助我排除了很多选项。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西南虫记·普格·螺髻山·20180925 (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