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孩子吼的时候,内心该多恐惧,生怕暴露自己很弱——养娃记0156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常常反思前几天对待孩子的态度,昨天正好有个契机又重新审视了一番。我们不自觉会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在面对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映衬了自己内心的虚弱。
可以慢点说,孩子其实在努力了

孩子在收拾书包的时候,有些慢,我就说了一句,记得红领巾。仔细一看他这个时候已经快要拿红领巾了。可以感受到他当时的挫败感。
睡前和他聊的时候,意识这可能是他有些方面拖沓的一个因素。
我本来就会去收拾好,你为什么这么不相信我,非要说这么一句话。既然这样,反正你都要说,那我不如干脆等你说完,我再收拾好了。
这里有一个深层的思考过程。
我的想法
你怎么这么慢,你平时就是这么拖沓的,这都几点了,要睡觉了呀。
他的想法
我想想,还有啥东西忘记了,作业都完成了吧。……

孩子大了,也人到中年了,好为人师了
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我是爹,我不提醒你,你就会忘记,你得感谢我。
好帮助他人,好为人师,这就是中年人的病,得治。
里面包含的道德优越感几乎无法掩饰。孩子大了以后,并不需要这种无理由的帮助。在他没有求助之前,最好是退居一旁,等待召见。
冲着孩子吼,内心更多的是不自信,对自己无能的无奈,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如果没有按照既定的剧本,自己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只好通过怒吼来掩盖,而更可怕的是,如果真的按照自己剧本走,那可真的BBQ了。
布施,暗含着优越感,让人不爽

正好看到一个王德峰教授讲“无相布施”,深以为然。
冬天,王教授下班路过红薯摊,出于让他早回家的考虑,买了红薯,回家路上心理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做了好事,回家以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布施的过程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智者解惑】 王德峰教授:红薯小贩让我悟到无相布施,何为无相?】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g411y7VR?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d5c092f62af27e49392580da235f6ad5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