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ASCO丨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二线及以上治疗aHCC
一线小分子TK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局部治疗失败的晚期HCC患者,采用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瑞戈非尼2线及以上治疗耐受性良好,仅14%患者发生3级TRAEs,没有4-5级TRAEs发生。

天津市肿瘤医院李慧锴教授团队(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肝胆胰肿瘤科)在本次ASCO大会上也报道了一项研究: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二线及以上治疗aHCC。采用最新的肿瘤免疫双抗—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联合HCC二线靶向用药,小分子TKI瑞戈非尼,聚焦前线使用过免疫联合TKI±局部治疗的aHCC患者,聚焦临床痛点问题,让我们来解读下该研究具体披露的数据。
研究背景:
目前aHCC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包括单药TKI或抗PD-1+抗CTLA4,但整体患者的生存获益有限、客观反应率低,不良反应高。
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aHCC二线或后期治疗至关重要。
卡度尼利单抗是第一种针对PD-1和CTLA-4的双特异性人源化IgG1抗体,有可能增强HCC的免疫治疗。
既往数据表明,与抗PD-1和抗CTLA-4抗体的联合给药相比,卡度尼利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
瑞戈非尼是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被批准作为aHCC二线治疗的TKI。
在此,我们评估了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作为aHCC患者的二线或后期治疗的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人群来源于前瞻性收集的回顾性分析数据(2022-02/2023年10月),研究对象为在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二线或后续治疗的aHCC患者。主要终点是安全性。
研究结果:
研究者最终确定了29例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的a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中位年龄59岁;男性占86.2%;ECOG PS评分为 0的患者占72%;72%的患者在诊断时Child-Pugh评分为a。
HCC的高危因素包括MVI(3pts)、≥3个肿瘤转移灶(10pts)、肿瘤直径≥5cm(5pts)和AFP≥400ng/mL(5pts.)。6名患者(21%)在二线接受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其余患者(79%)在三线或更后线接受治疗。
所有患者之前至少接受过一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联合免疫的治疗疗法。7例患者接受三重联合方案(ICIs+TKIs/Bev+HAIC)治疗。
在数据提取时,由于疫情(尤其是2022年12月初的疫情)和随访时间短,没有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在本报告中重点关注了安全性和耐受性。
24例患者(83%)发生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最常见的TRAE是低蛋白血症(2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21%)、皮疹(14%)、恶心(14%)和输液反应(14%)。只有4名(14%)患者出现3级TRAE,包括输液反应(2p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pt)和胃肠道出血(1pt,瑞戈非尼相关)。未观察到4-5级TRAE。
研究结论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的联合用药通常耐受性良好。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作为aHCC的二线或后期治疗的前瞻性试验正在进行中(NCT05644379)。
尽管需要再次评估确认,但一些患者的治疗反应令人鼓舞(包括AFP水平急剧下降和/或肿瘤缩小)。
相关数据将在未来报告。
延申: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肝胆胰肿瘤科整合天津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胰腺肿瘤科、肝胆肿瘤内科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由李慧锴主任医师担任科室主任,在陆伟教授、郝继辉教授、宋天强教授、高春涛教授等知名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秉承肝、胆、胰腺肿瘤精准治疗与综合治疗的先进理念,创新性建设多学科专业化、融合化建设发展模式,为广大患者提供规范的、独具特色的个体化整合诊疗服务。

关于开坦尼®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开坦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CTLA-4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于2022年6月2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并已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作为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二线免疫治疗首位推荐方案。开坦尼®是世界上第一个肿瘤双免疫治疗双抗新药,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双特异性抗体新药。
开坦尼®主要用于治疗宫颈癌、肺癌、肝癌、胃癌、肾癌、食管鳞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卡度尼利与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的联合疗法相比,毒性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疗效优势。目前,卡度尼利加含铂化疗联合/不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患者入组,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III期关键性注册性临床研究以及针对高复发风险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等一系列临床研究正在高效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