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俊、任嘉伦宣布解约 维他奶数次声明难平质疑
作者丨啾一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因内部通告和对外声明措辞不当,维他奶国际(00345.HK)陷入舆论漩涡。

继维他奶中国内地代言人龚俊、任嘉伦工作室宣布终止合作后,资本市场也反应强烈,7月5日维他奶国际盘中一度跌超14.8%,创去年9月以来新低,市值跌破270亿港元,全天蒸发超过20亿港元。
7月6日,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罗友礼发布《致维他奶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文章提到,集团已将私自撰写内部通告的员工辞退。
7月1日发生在中国香港的袭警事件是公然挑战法律的严重违法暴力行为,违背公司核心价值观,接下来会研究维他奶公司员工中的每个人如何以最清晰的方式确保实现核心价值观和责任。
虽然维他奶是一家拥有跨国业务的中国香港企业,但其六成以上业务和营收来自中国内地,此次维他奶的严重不当行为将对其本身产生深远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维他奶已经很难挽回商誉,特别是跟政府以及消费者的关系已经处于相当恶化的状况,境况好转的机会不大。
增长依赖中国内地市场
维他奶的颓势早已显现。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后的维他奶,股价从2009年开始一路高涨,由2009年3.5元飙升至2019年历史最高点46.83元,市值增长13倍,被誉为“港股小茅台”。不过,近两年维他奶国际股价持续阴跌超45%,几乎腰斩。

维他奶国际的大股东是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持股比例为14%。二股东为罗有礼,持股8.49%。
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维他奶扩张速度较快。根据维他奶国际公布的2020/2021财年报告,业务收入共62.2 亿元,其中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 41.4 亿元,同比增长 11% ,也是维他奶多个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
随着业务稳步发展,维他奶陆续在上海、佛山、武汉和东莞(在建)设立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设立分公司。
维他奶对于中国市场抱有较高期望,在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今年将会在中国内地推出燕麦奶和气泡柠檬茶两款产品。
随着疫情缓和,未来集团将会继续投入资源拓展中国内地业务发展,确保增长势头。目前,维他奶在广东东莞的新生产厂房已经投产。
不过,此次事件发生后,维他奶的中国内地业务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维他奶非常依赖中国内地市场,但是此次事件中的言论和行为严重践踏公众底线,这对它的品牌、商誉、终端以及整个政商关系都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鳌头财经表示。

2013年时,维他奶在中国内地收入只有9亿元,占比27%,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澳门地区营业收入15亿元,占比45%。
从盈利能力来看,维他奶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连续四年均在53%左右,仅低于中国飞鹤,高于蒙牛的37%,远高于海天味业、伊利股份。
在中国内地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其他传统区域却是表现不佳。中国香港地区(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出口)业务收入下降12%;澳洲及新西兰下降1%;新加坡市场勉强持平。对比中国内地业绩,相去甚远。
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观点认为,中国内地市场的增长是高投入的结果。数据显示,维他奶市场推广、销售及分销费用与去年相当,达21.15亿港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维他奶2020年线上投入较大,补贴力度很高。

目前中国内地企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且维他奶线上销售冲击了线下渠道,维他奶仅依靠高投入实现业绩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业绩增长陷入瓶颈的同时,维他奶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2017-2021年,维他奶屡次被点名。就在上个月,维他奶3批次饮料,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未准入境。
2020年4月、5月和10月,维他奶也分别有多批次产地为中国香港的饮料产品被拒入境。
甚至于2017年11月,有61批次、合计5.92吨的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拦在境外。
并且,去年一月份,机构Valiant Varriors发布做空报告,直指维他奶涉嫌财务欺诈,虚报中国内地利润,持续做假账,编造增长神话等问题。

在朱丹蓬看来,近两年维他奶的业绩萎缩,除了疫情等因素影响,维他奶自身战略也存在问题。维他奶没有足够重视长江以北市场的开拓,从而错过了全国化扩张的机会。
除了内忧,对于维他奶来说,中国内地植物奶市场也是“外敌”环伺,竞争异常激烈。中国豆奶品牌众多,包括维维、养元,乃至伊利、蒙牛等企业都有类似产品。
达利食品于2017年推出豆本豆产品,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19年,豆本豆在中国豆奶市场的份额达到15%,仅次于维他奶。
市场上的各类植物奶,主要有豆奶、燕麦奶、杏仁奶、椰奶这几大类,另有小众的核桃和腰果奶。在倡导大健康的环境下,植物基饮品日益受到追捧,植物奶也逐渐得到普及,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成为饮品行业的重要细分赛道之一。
就在今年5月20日,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植物奶第一股”。Oatly发行价17美元,收盘市值约120亿美元(超770亿人民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统计,在2014-2018年期间,我国豆奶及豆奶饮料产品市场年复合销量增长达到9.3%,远高于常温牛奶,预计未来5年,豆奶及豆奶饮料的增速仍将保持在常温牛奶增速的2倍以上,豆奶饮料市场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对于维他奶来说,若无法改善当前境况,未来公司发展和业绩走向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