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你这是打算造车吗?
有一定概率,你会很快看到全世界首个一千亿美元的IPO上市,也会看到最强芯片公司英特尔也开始通过子公司造车了。

最近曝光的两条有关公开募股上市消息,并不是证券市场里的两朵小浪花,如果畅想或者推导一下,你会有别样的发现。
大众汽车考虑将保时捷独立IPO上市,这个新闻其实传了挺久,但这一次给出了大致的金额规模和股权变动模式。而英特尔打算让Mobileye在明年IPO上市,这也不是投资之后“摘桃子”,而是英特尔面对AMD等竞争对手的一次出牌。

这两条消息的共同点,也绝不只是“都有IPO”,深层内涵在于:电动车跟自动驾驶太有前途,也太烧钱了。
于是,汽车和芯片两大领域里的龙头公司,都开始绞尽脑汁摆弄自己的家产。
“两个一千亿美元的故事”
天文数字的金额,总是在那里blingbling。
这第一个1,000亿美元,来自保时捷独立IPO以后,“可能”实现的市值。按照爆料者的说法,独立保时捷的市值在450~900亿欧元左右,最高值可以换算为1,010亿美元,或者6,500亿人民币。嗯,看来3个保时捷,就可以偿还了恒大的债务。

有人也许会问,这不是有个保时捷公司已经上市有股票了么?怎么又要再IPO一遍?
哦,我们帮你简单回忆一下本世纪头十年那场旷世之战:
大家都知道大众和保时捷两家车企背后的控制者,是保时捷(也翻译成波尔舍)和皮耶希两个姻亲家族。2005年开始,保时捷和大众开始互相吞并,其实幕后是两个家族的代言人在搏斗——大众监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和保时捷掌门人沃尔夫冈·保时捷,他俩也是表兄弟。
保时捷SE,其实是为了方便资本运作设置的“壳”,我们通常所说的保时捷汽车公司,简称是保时捷AG。所以,在几次股权操控和引入外援的血战之后,大众汽车100%持股保时捷AG,而保时捷SE以53.3%表决权和31.4%股份成为大众汽车最大股东。也就是说,保时捷汽车还没有独立上市。

那么为啥大众现在又变了主意?考虑把好不容易吞进来的保时捷汽车公司分出去独立上市?爆料者说了,这是由于大众打算获得更多资金,用来支持开发电动汽车、软件和智能化汽车。
股权运作模式也很奇特。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当然不想放弃保时捷汽车公司,为此,他们打算通过保时捷SE卖掉一部分大众汽车股权,有可能筹集大约150亿欧元。
当然,保时捷家族也不可能放弃大众汽车。以大众当前700~1,00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看,筹集150亿欧元大概需要让出15~20%的股权,完成筹集之后“幕后老大”手里还能剩下12~16%股权,以及更大比例的表决权。现在大众第二大股东是德国下萨克森州,11.8%股权和20%表决权。故而,保时捷家族就算卖掉一部分大众股权,依然还是头号股东。
第二个一千亿美元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英特尔正式官宣了打算安排旗下Mobileye自动驾驶汽车业务IPO。
比起大众方面有关保时捷IPO的三缄其口,英特尔和Mobileye真是落落大方。大众安排保时捷上市的消息,只有一心改革、但被内部宫斗弄得焦头烂额的迪斯放出风来,说是“考虑过”,然后上面的爆料又被保时捷方面称之为“纯猜测”,大众则闭口不谈。
而英特尔这里,大摇大摆告诉我们:时间是2022年年中之前;英特尔在交易后仍将是大股东;由Amnon Shashua领导的Mobileye执行团队也将留任。
理由也说了,当前英特尔受到AMD等劲敌的冲击,丢失了市场份额。今年2月掌舵的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决心改革。“到本十年末,汽车芯片市场将达到1,150亿美元。”这是英特尔的预测,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一千亿美元”。

这两个一千亿美元,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深度思考方向:汽车行业的重度投资领域,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
2017年,英特尔以60倍的溢价,斥150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
4年后,估值超过500亿的Mobileye即将拆分上市,这一消息还带动英特尔股价盘前涨幅扩大至10%。
这看上去像是一场没有输家的赌局,借着自动驾驶概念股的东风,Mobileye涨身价,英特尔涨股价。
但在盛世中,危局的阴影正在蔓延。从市占率超70%跌落至自动驾驶第二梯队的Mobileye,正面临着大客户严重流失,同行挤压,技术掉队等问题。随着PC时代的红利远去,其身后英特尔的市值较巅峰时期也缩水过半。
到了2022年,上市真的能救Mobileye吗?当年豪赌自动驾驶的英特尔,真的买到入场的门票了吗?
先赚2230个小目标
研究自动驾驶不一定能赚钱,但上市一定能。
如根据当时150亿美元收购价估算,500亿美元英特尔预计能先赚2230个小目标(350亿美元)。
那么,500亿美元的估值高吗?
根据加州DMV自动驾驶报告,位列第一第二名的谷歌系Waymo与通用系Cruise,估值都在300亿美元左右。此外,在资本市场逐渐冷静的大环境下,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也呈下降趋势。
以Waymo为例,2018年,摩根士丹利给出1750亿美元估值,2019年下滑至1050亿美元。到2020年,又获得多轮融资的Waymo只值300亿了。
对比下,Mobileye的估值不低。
高估值也与市场表现有关。被英特尔收购4年以来,Mobileye业绩其实表现不错,营收累计上涨近3倍。2020年,Mobileye收入近10亿美元,EyeQ芯片出货1930万颗。2021第三季度,Mobileye为英特尔带来3.26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近40%。

这些成绩,与Mobileye过往的积累脱不开干系。自1999年成立以来,Mobileye都坚持纯视觉路线,通过算法+EyeQ系列芯片组成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因此,即使披着“自动驾驶概念”的外衣,Mobileye的核心业务实际是ADAS。
Mobileye的研发路线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和特斯拉一样”,都用纯视觉。
追溯到Mobileye创立最早,就是开了以视觉感知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做自动辅助驾驶的先河。这意味着,两家公司都采取自下而上,由驾驶辅助系统升级至全自动驾驶的研发路线。
但偏偏就是纯视觉路线上,Mobileye和特斯拉站在激进与保守的两端,互相看不上。
Mobileye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认为,特斯拉的方法是错误的。“通过在量产车上部署测试系统,然后不断改进、改进、再改进,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蛮力的方式。”

其实早在2014年-2016年,特斯拉选择过Mobileye的芯片解决方案。“分手”的原因,也是Mobileye认为特斯拉过度开放权限,并错误宣传造成自动辅助驾驶致死事故。而特斯拉强调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摄像头和雷达的识别错误。
现在,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Mobileye开始放弃纯视觉,部署激光雷达和4D成像雷达等下一代传感器。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Mobileye背靠英特尔,主要占据L3及以下市场,对外提供的是算法与硬件服务。
Mobileye的产品正由纯视觉处理向多传感器融合转型,也开始发力激光雷达制造。但目前看来,其后期算力提升略显不足,存在算法和平台捆绑销售,无法深度定制的问题。灵活性欠佳,导致其难以针对性做出差异性产品。此前蔚来在L2级别的事故,就是Mobileye的视觉算法没有识别到所致。
大众这边回血,英特尔那边造车
汽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处于大爆发式增长阶段。但是这只是硬币的一面,比较光鲜亮丽的一面,侧重的是市场份额和销量。反过来,在盈利、完善的商业模式角度,以及前期超高投入的层次,那就是沉重、阴暗的一面。
讲真,至少在这个钱的问题上,对大众的动机,我是信的。
要知道,MEB平台的开发成本,都达到了500亿欧元的级别,一点都不比当年首开模块化先河的MQB平台省钱。何况,接下来的PPE高级电动车平台,规模也不会低于之前的MLB+MSB平台。

大众股价
这还仅仅是电动化一个领域的开销,再算上或许更烧钱的智能化——之前大众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就曾经亡羊补牢,觉得大众软件实力不行,一下子就招募了一万个软件工程师来组建团队,想想看,腾讯研发人员总共也就2万人,这么多高薪码农,养着不要很多资金么?
然而,在看好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上面,其实英特尔站在了大众同一个阵营——因为消费电子和其他传统芯片,英特尔被AMD等公司夹击,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更有前途的“蓝海”。
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英特尔就要开始制造车规级芯片了,原本汽车MCU等芯片,由于制程低、芯片市场营收占比低,并不受重视。然而一场“芯荒”彻底颠覆了汽车与半导体行业的观念,按照英特尔和博世等企业的观点,以及IHS等咨询公司的看法,芯片短缺起码会维持到明年第三季度。

“第二个一千亿美元”,诱惑着英特尔在做转型,往汽车芯片业务里投入更多砝码,甚至,通过子公司变相“造车”。
Mobileye的底细,大家也相当熟悉,来自以色列的自动驾驶芯片大咖,特斯拉早期智能化驾驶的真正幕后操控者,Eye Q3/4/5芯片现在广泛应用于各大车企,2023年推出Q6。2017年,英特尔斥资150亿美元收购Mobileye,此后,世上没有一家独立的Mobileye公司,只有“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业务Mobileye”。
最近Mobileye做了两件事,被它和英特尔拿来大肆宣传:一是出货了第1亿个EyeQ芯片系统,二是推出了一款自动驾驶六座乘用车——其实就是拿蔚来ES8改出来的验证车。
其实,“造车”两个字经常被误解,英特尔和Mobileye肯定不会做一个翻版的特斯拉整车品牌,但是并不妨碍开发出类似比亚迪给滴滴代工的滴滴ONE车型。因为从2022年开始,Mobileye将在特拉维夫和慕尼黑用于无人驾驶叫车服务。

这并不能否认,英特尔对汽车业务抱有极大的期望。例如2020年,它以约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ovit——和Mobileye是老乡的一家以色列初创公司,专注于地图数据,能够集成到乘车服务中。未来该部门以及从事激光雷达和雷达开发的英特尔员工将成为Mobileye的有机组成部分。
没错,英特尔还在嚷嚷已经赢得了与全球30多家头部汽车制造商的合同,并且Guidehouse Insights研究公司的数据也经常被翻出来打广告,“Mobileye拥有全球约80%的高级驾驶员辅助视觉系统市场份额”。对了,Guidehouse Insights的前身,就是Navigant Research,全球第一家自动驾驶实力排行榜的作者,每次都被特斯拉排在末尾。

好了,我们可以得到两个老生常谈的结论:汽车行业很有前途,电动化和智能化加持,英特尔都来赶趟儿,大众也在想办法加码;但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是两个烧钱的大坑,保时捷和Mobileye都要IPO来换钱。
问题在于,看完“两个一千亿美元”的故事,你会对这两个老生常谈印象更为深刻,而且有可能立马也投身到浩浩荡荡的潮流中,却不再是嗤之以鼻,“新能源都是骗补,智能化都是圈钱。”

毕竟,咱们都爱钱的,不是吗?
来源: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讯转载自网络等,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