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务·外文】论语英译01-05道千乘之國——理雅各英译系列
【阅前提示】本篇外语原文摘自苏格兰经学家理雅各先生翻译种花家论语而成的《The Chinese Classics · Confucian Analects》。理雅各先生出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一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其翻译注释儒墨道三家经典,终成“The Chinese Classics”系列。不过需强调,理雅各先生虽然非常令我敬佩,但不得不说,由于其是传教士,因此著作中不可避免有一些夹带,还望小伙伴们注意辨别。黑字是原文,彩字是我做的备注。

学而第一0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BOOK I.HSIO R. CHAPTER 05
The Master said, 'To rule a country of a thousand chariots, there must be reverent attention to business, and sincerity;economy in expenditure, and love for men;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people at the proper seasons.'

01-0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01】FOUNDAMENTAL PRINCIPLES FOR THE GOVERNMENT OF A LARGE STATE.
【山译】管理大国的基本原则。
【02】道is used for導,'to rule','to lead',and is marked in the 4th tone,to distinguish it from 道,the noun,which was anciently read with the 3rd tone.It is different from 治,which refers to the actual business of government,while 導is the duty and purpose thereof,apprehended by the prince.The standpoint of the principles is the prince's mind.
【山译】此处的“道”与“导”相通,意思是统治、领导。在这里读作四声,以区别名词词性的“道”,在很久以前,“道”是名词词性时,被读作三声。并且此处的“道”虽然有统治的意思,但与“治”还是有区别,“治”主要是关于政府实际事务。而与“导”想通的“道”则还要包含统治贵族们需要领会的职责与目的。这条原则的立足点是统治贵族们的心思。
【山注1】理雅各此处的意思是“道”在此处作“导”,是动词,治理、领导的意思。
【山注2】此处关于“道”的读音,我查了一下辞源,与理雅各的说法正好相反。辞源中道的确有3声和4声两种读音,但辞源上标注的是3声时是类似于“导”的意思;4声时才是名词词性对应的读音。这和理雅各的说法正好相反,不清楚是理雅各时期3声和4声与我们如今不同,还是我翻译断句时出错了。故此处暂阙疑。
【山注3】关于“道”与“导”的关系(导的繁体字是導):
《康熙字典》:又,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說文》:“道,所行道也。从辵,从𩠐。一達謂之道。𡬹,古文道从𩠐、寸。”
桂馥義證:“𡬹即導。”
【03】乘,in 4th tone,'a chariot',different from its meaning in the 2nd tone,'to ride'.A country of1000 chariots is one of the largest fiefs of the empire,which could bring such an armament into the field.
【山译】此处“乘”读第四音,是马车的意思,这个字读第二音表示骑乘。一个国家拥有千辆马车就意味着其是帝国中的大诸侯国,其可以在这个区域组织起一支武装大军。
【山注1】乘,音shèng,意为辆。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关于“一乘”的规模可参见《司马法逸文》。也就是一乘共有百人——其中战斗人员75人,后勤人员25人:
①75人的战斗人员采用步车协同的组织模式,即车兵3人,随车步兵72人。
②3人车兵分别是驾驶、远程、近战。其中驾驶居中为御者,远程居左为车左,近战车右为参乘。车左的远程为一车总指挥故又被称为甲首,随车步兵、驾驶与近战皆要保护、服务和听命于车左。特殊情况下车上还会有第四人“驷乘”。(关于车左车右及御者驷乘之事散见于左传,此处我暂不详细引述原文)
③25人的后勤人员中10人管炊事,5人管武器装甲,5人管养马,5人打杂。
一车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轻车七十五人,重车二十五人。——《司马法逸文》(《困学纪闻》、《孙子·作战篇》引)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星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生出长彀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盾具,谓之乘马。——《司马法逸文》(《左传·成公元年正义》、《诗·信南山正义》、《礼·坊记疏》引)
【山注】所谓《司马法逸文》就是原书《司马法》流传至今缺失了部分内容,但好在以前有人在自己的著作中进行了引述,于是就将这些引述辑录整理,即为《司马法逸文》。
【山注2】千乘之国,直译就是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原是代指诸侯国。不过春秋时代,天子暗弱,五霸迭起,周天子可能已经凑不出千乘了,但反倒是晋楚等诸侯国随随便便都能搞出万乘之兵,所以此处“千乘”虽然依然代指诸侯国,但已经是在特指中下等诸侯国了。
【2-01】The last principle,一使民以時,means that the people should not be called from their husbandry at improper seasons,to do service on military expeditions and public works.
【山译】最后一条原则“使民以时”,意思是人民不应该在农忙时节被征召回来,协助军事远征或者去完成公共工作。
【山注1】此处的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也就是说役使百姓工作要在农闲时进行。
【山注2】此处的“人”与“民”相对,因此此处的“爱人”爱的是士大夫阶层,而民才是指老百姓,也就是爱护士大夫,不误农时的安排老百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