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后的反思

2023-07-18 03:21 作者:望鹿祺  | 我要投稿

最近几天总是无精打采的,目光呆滞,没有一丝活力。高考之后没有放松的感觉,总是觉得胸口还有一口气,叹气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松了那口气。考完试(6.10)等成绩出来,等成绩出来后(6.25),又开始找报志愿的机构(7.1),最终因为等方案等的心里干着急决定自己报学校(7.1),想来心急是因为自己成绩没法做到两全,想要好的专业去不了好的学校好的城市,想要好的学校选不了好的专业和城市,那几天天天早上八点钟开始看学校,看专业,看宿舍,看保研率,看食堂,看足球场,对比来对比去,前面以为是不能两全,后面变成了不能三全,四全,稀里糊涂得把学校报了上去,直到截止时间的倒数两分钟,我还在改,然后7.8十八点,尘埃落定。 高考后的一个月假期过去了,啥也没做。 然后就开始考虑高考前想着打一份工,挣个人生第一桶金,但想到爷爷奶奶都70岁了,如果要打工的话就要去姑姑或者我爸那,一个月后回到家,就只剩十来天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间了,就又打消了打工的念头,心想着三千块买不到以后的一个月陪亲人的时间了。 火急火燎得办了身份证(7.10),火急火燎的来到姑姑家里,吃了本以为会很爱吃的日料,事与愿违,我跑到日料店只吃了三片生的东西,我觉得最好吃的东西,竟然是烤辣椒。在姑姑家,吃了睡睡了吃(10点起两点睡,半夜一点睡),电脑也生了灰,天天和小妹妹斗智斗勇,小孩子真是四川变脸的非遗传承人,翻脸不认人,前两句还在喊着要哥哥,马上变成,不要看我[em]e123[/em][em]e123[/em][em]e123[/em]。姑姑总觉得我不开心,但事实上,我一直就是这种状态。 因为生活单调重复无聊,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朋友也喊着自己出去玩,去海边去爬山,可自己并不是真的想去,想着自己也没考到意料之外的惊喜成绩,说服不了自己奖励自己,通过旅行放松自己,另一方面,自己不去用自己挣的钱,心里说不出来的感觉。  倒是高考后买了几本书,《人世间》 《我与地坛》《边城》,一共读了不到两百页,时间很多,却不知道怎么从手里面流失走的。  高三时期屯下的《狂飙》也没去看,到时看了一部《长风渡》,可内心却不是想去看,只想到,看着这种消磨时间的电视剧,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打游戏也打不下去,也只和朋友玩一局两局,自己一个人绝对玩不下去。  这时候忽然想起来了疫情的时候,一个同学告诉我,要跳出我的学生思维,因为学生时代的价值,所以我成了在学校里吃了便宜的人,学习的光环,把我身上的不好都遮挡住了,导致我在 大家看来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好的人。  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得到,高三时期的我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并没有之前阳光开朗的感觉,一个人喜欢独来独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一个座位,享受一个人思考的感觉,各种话题都不乐意去讨论,除了一个宿舍的时候 除了下了晚自习和好朋友一起回宿舍的时候。  现在能感觉得到,学生时代留下的对自己最大的限制就是,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包括也是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的缘故,不想给家里带来麻烦,总是不敢去尝试,总是想着要考好一点,因为只有这个能让家里最大的满足,毕竟爷爷奶奶包括自己的眼界局限的,也就觉得上学好会是自己的出路。所以,就是写作业,写了作业看电视,看完电视写作业,有了手机之后,写完作业看手机,看玩手机写作业。  跟我熟悉的朋友应该都了解我,喊我出去是不简单的事。出去打篮球,不去。出去说吃饭,再说吧。出去玩,算了吧。因为自己不想跟爷爷奶奶解释太多,也不是烦他们,只是不想多说。这也导致我篮球技术一直都不好,投篮姿势一直抗大炮,跟我一起打篮球的都成了高手,我还是最初的小白。到哪吃饭我也不知道,哪个商场有哪个好吃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小小的滕州我还没给转明白。 从小对活动的概念就是对考试有没有用,能不能加分,小时候奶奶让学唢呐还觉得太土自己给直接拒绝。  总觉得考了大学就好了,但大学还没来到,我就知道不好,一切哪有想的那么容易,一张试卷的分数怎么能让生活变得那么容易,因为生活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本来以为自己有多大多大的理想,又是当体育记者,又是当律师,又是法官,想着要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感觉很多工作都是枯燥无味的  ,感觉一万块的工作钱也不是很多,感觉天天重复一件事不会烦吗。高二时大文转大理,是因为觉得理科生都是对着电脑打交道,都要坐办公室,我不喜欢重复的事情,不喜欢待在空调屋里,想去大自然,想去和人打交道,想起来在食堂和朋友们畅谈着自己的想法,大家对我也是莫大的支持,有梦就去追。可转完之后,直到高考完开始了解志愿,才知道,文科生才是坐办公室,才是和电脑文档打交道,才是低薪岗位。  哈哈哈,生活就是这么爱开玩笑,一切跟我想的都不太一样。  初中因为见到生活的不容易,想着以后要坐一个大学生村官,陪着爷爷奶奶。  高二时候因为给同学讲题目很有成就感,想着以后要做一个高中老师,展现出来自己的能力,想着留在滕州陪爷爷奶奶。  高二高三时候,因为喜欢的女生,也算是,想着要学法律,想去更远更大的城市地方去看看。  直到填志愿的最后一刻,因为张雪峰老师说法律就业面广,我还想着,大学还要转法律专业,还面临着转专业。  可现在,我想着,我想要的生活没有那么复杂,是有画面感的,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我和心爱的人坐在老家的沙发上,我抚着她的手,爷爷奶奶坐在对面,我们看着自己的女儿儿子,爷爷奶奶摸着他们的头,孩子被逗笑,我们感到幸福,看着露出了笑容。  简而言之,温馨的家庭。   我还说简单,其实并不,因为这并不是高考考985211甚至清华北大能得到的。   一个温馨的家庭,挺难的。  首先你要有支撑家庭的物质基础,毕竟一家人不能喝西北风吧,你考上了好的学校,考上了好的研究生,并不能代表你工作有能力,并不能代表你和同事,顾客相处融洽,也就并不能保证你有一份好的工作。  其次你要遇到一个相看两不厌的另一半。你考上了好学校,并不能代表你的性格好,并不能代表你的精神到达了层次,并不能保证你不是因为寂寞冲动去开始一段恋情。  然后是你要去维持这个温馨的家庭,考上好大学并不能说明,你会体贴别人,你会主动的分担家务,刷锅洗碗洗衣服看小孩,并不能说明你会做好吃的佳肴,并不能说明你能体会到她的频率。  更不必说一些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的干扰。  所以,自己要摆脱唯考试的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多去尝试一些,走出舒适圈。   现在想来,其实自己也有进步的方面。   感谢自己,感谢自己初中时期,主动争取参加足球社团,甚至写下保证书。自己收获了足球这一兴趣,还有篮球[em]e400241[/em],至少到了陌生的地方可以快速融入。  感谢初中的语文老师侯老师,感谢中考后的补习班的同学们。初中老师给带了《哲思》杂志,从那开始接触阅读,中考后因为朋友们开始读《挪威的森林》《朗读者》等书籍,至少不讨厌阅读了开始通过书籍寻找自我。  感谢初中的刘校长,摆脱功利主义,让我从能得奖的创客社团到了足球社团,遵循内心,让我看到了做实事的乡村校长。  感谢爷爷奶奶,他们虽然不懂踢足球,不懂打篮球,在他们眼里是占用我的学习时间的活动,他们还是选择了尊重我去做自己的事,虽然他们的眼界可能没那么宽广,至少他们不迂腐。  感谢一切让自己进步的朋友们,让自己不断从一个纸片人物,渐渐变成一个立体的生动的人。  希望以后的自己,放弃幻想,去大胆尝试,去做,去提升自己,做一个进步的,自己喜欢的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共勉 2023.07.18晚1:21

高考后的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