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31.3 机器拖拉机站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3、机器拖拉机站[i]
是苏联为了对集体农庄进行生产技术服务所组织的、拥有各种机器拖拉机和专家干部的国营农业企业。在群众性集体农庄建设的最初时期,集体农庄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拖拉机和其他复杂机器,无力购买燃料、建立修配厂,也没有熟练的技术干部。许多小型的集体农庄不可能合理地利用大规模机器技术。此外,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没有生产出足够供应全体集体农庄使用的机器数量。在这些条件下,国家通过机器拖拉机站,组织了对集体农庄的生产技术服务。此外,机器拖拉机站还为集体农庄训练技术人员和其他干部,并在集体农庄中进行政治工作。机器拖拉机站对集体农庄的指导和帮助,曾对集体农庄的巩固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集体农庄建设的新阶段,由于苏联大多数集体农庄已经变成经济巩固的大型农场,他们的技术装备比以前好得多了,并有了熟练的领导干部和农业专家,因而已经感到再没有必要通过机器拖拉机站对集体农庄进行技术服务了。机器拖拉机站的其它职能,如向农民宣传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组织集体农庄的生产等,也都没有必要。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继续保留机器拖拉机站,就会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在土地上有两个主人 集体农庄与机器拖拉机站。所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五八年二月全会制定了改组拖拉机站和向集体农庄出售机器的措施。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农业合作化中,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物质技术基础中,也广泛采用了苏联机器拖拉机站在组织大规模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5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