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自己都不放过,福岛泄露物质已回流日本
日本倾倒核废水害人终将害己。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青山道夫日前在福岛大学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研究结果称,2011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铯137抵达美国西海岸后部分北上,经太平洋最北部的白令海,约7至8年后回流至日本东北沿岸。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受地震、海啸双重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导致发生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最严重的核事故。

此次解析表明,部分铯137抵达美国西海岸后北上,沿阿拉斯加半岛流动。2017年,在白令海测得其放射性活度为每公升海水0.003贝克勒尔、在楚科奇海测得0.004贝克勒尔。2018年前后,在日本东北北部沿岸,铯137放射性活度开始上升,2019年超过0.002贝克勒尔。在从日本海穿越至太平洋一侧的津轻海峡,铯137放射性活度在2017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呈减少趋势。因此,青山分析称,是从白令海沿堪察加半岛南下回流的铯137产生了影响。他称,通过此次研究,“有关源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铯,查明了北太平洋全域十年间的较大动向”。核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最终得到了控制。也就是说,如果持续倾倒核废水,这种循环最终会影响全世界。放射性物质含量将会在全世界沉淀。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自福岛核事故以来,日本政府一直没能对福岛核辐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今年4月13日,不顾国内外的反对,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存储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百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排放时间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5月27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对核污水排放计划进行了说明,声称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单日最大排放量将达到500吨。

在菅义伟政府宣布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决定之际,一家来自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就曾指出,一旦日本将核污水排入大海,受洋流等因素影响,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220天之后就会抵达韩国济州岛,400天后则会到达韩国西海岸,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受到影响。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实验室首席科研员、生物学博士弗拉基米尔·拉科夫也曾明确指出,“无论福岛核污水如何稀释,放射性同位素都会存留”。
德国分部联合主席亚历克斯·罗森去年批评道:“如果将这些物质释放到海中,它们很可能会在海底的动植物中被发现。它们会在鱼类、海鲜和藻类中积累,并很快就会通过海洋的食物链到达消费者的盘子里。”联合国人权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拉纳在推特上发文称:“多核素去除设备无法去除水中的氚。虽然一些科学家说它的辐射非常低,但其他科学家警告说,人们低估了氚的危害,它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将持续超过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