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不通过有几方面原因?提前避个雷
职称评审并不是100%的通过率。首先你需要过了初审才能进入到下一环节,也就是专家评审。初、中级一般是线上审核是没有答辩环节的;高级及以上根据评委会的要求,有的可能需要线下答辩,有的可能因为各种特殊原因组织线上答辩,还有的可能不进行答辩。这个根据要求来就可以了。只有过了专家评审,在经历过评审结果公示后,你才获得了稳稳的幸福。
那么,有哪些方面的原因会导致评审失利呢?
一、初审没通过
初审没通过就是基础条件不满足。初审审什么?初审审什么?主要看你学历资历是否符合,社保是否满足要求,上传的资料是否齐全等等问题。就是对于你个人的一个基础的审核。就像机场安检,初审就像是审核你身上是否有不能携带的物品一样。
二、评审没通过
初审像是机场安检检查个人,那专家评审就像是审核你的行李物品一样。专家评审主要是审核你的业绩材料
首先就是看你的业绩成果是否真实,毕竟评委也是一级一级评上来的,你要说他什么都没见识过,那也不太可能。所以高压线的存在,就是让人们引以为戒的。
其次就是业绩成果是否符合申报专业要求。只有工程系列下的专业可以互评,其他跨专业就直接拜拜了。但是工程系列可以互评也不是没有要求的,你不能申报的建设工程,提交的材料是机械工程,这会收到什么意见呢:很大概率是业绩成果不足。这也不意外,这要的材料都不一样,当然业绩成果不足
再则就是业绩材料的问题。评职称拼的不是你业绩的数量而是拼质量。对比一下这两种情况:你提供的材料很少,但是每个项目的含金量很高和你提供的业绩材料很多,但是没什么含金量,都是小项目。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选?
当然,并不是说大项目有你就一定稳过,还需要考察你所承担的角色和在工作中的贡献。
还有就是业绩材料的整理。有些专业可能一个评委会就能报上千个人,评审老师的评审时间是固定的,一天要看上千份材料,所以可能对于材料就没办法看的特别细致。如果你提交的材料顺序凌乱,东一张西一张地穿插着来,这印象分那怕是大打折扣了。
还有个不确定因素就是评委本身,只能说评委的心思你别猜,我们尽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工作就好。就像分手的小情侣一样,你要是真的想分手,什么吹毛求疵的小事儿都能被无限放大化,什么都会是理由。99%的情况下评委不会刻意为难,一定是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但是那1%的不确定性,得交给时运。
三、公示没通过
最后就是公示期间低调做人,尤其是在评审结果的公示阶段,那一周左右的公示期,建议不要太过高调。万一一个不留神被抓住了把柄,给人一举报。完蛋...又得多煎熬几天。
总的来说,评职称一要细心而要耐心,希望明年计划申报职称的朋友多多上心,上述几个坑小编已经给你指出了大体的方向,可别再傻乎乎往坑里跳了
如果申报工程系列职称中遇到任何的问题或者需求,可以私信老师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