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简介—李卜克内西
李卜克内西
威廉·李卜克内西(1826—190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李卜克内西出身于学者和官吏家庭。幼年失去双亲。在大学读书时,接受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影响。1846年,由于他同情受德国政府拘捕审讯的波兰革命者,被当局逐出柏林。他请求迁移美国,但未成行,而去了瑞士。在那里两年,以教书为生。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他立即赶到当时革命的中心巴黎,亲身投入革命运动。他原想组织一支共和国志愿军进入德国,但遭到法国政府的阻止。同年9月,他和司徒卢威率领一支志愿军,从瑞士跨过莱茵河,进入巴登,宣布成立了一个共和国。不久,即被普鲁士军队镇压下去了。李卜克内西也被捕入狱,监禁了八个月以后才受到审讯。这时德国正在发生新的暴动,群众闯进法庭,反动政府只好释放了他。李卜克内西出狱后,又投入了革命斗争。当普鲁士军队要再次逮捕他时,他已经到了法国。之后又转到瑞士。但不久被瑞士政府驱逐出境。他流亡到伦教,在那里一住十三年,依靠教书和写作为生。他是《奥斯布尔格公众报》的记者。夺卜克内西在伦敦和马克思密切来往,得到马克思的热情帮助。这十几年是李卜克内西成长的重要时期。后来他所以能对德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一定的贡献,都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帮助和教诲。
1861年德国宜布大赦。次年,李卜克内西回到柏林,并担任《北德意志日报》编辑。不久,由于不同意俾斯麦提出的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路线,并表示对俾斯麦政府控制《北德意志日报》的抗议,毅然退出了这家报馆。1865年,普鲁士反动政府给以报复,把他逐出普鲁士。他迁居来比锡,在那里加入了倍倍尔组织的萨克森工人协会。1868年起又担任其机关报《民主同盟》的编辑。1867年,他被选为北德意志议会议员。1869年,他与倍倍尔等人创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并加入了第一国际。在德国统一问题上,他们坚决反对拉萨尔派拥护俾斯麦的路线,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统一德国。他们在对待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态度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李卜克内西作为一名帝国议会议员,投票反对战争拨款,反对普法战争,并支持巴黎公社,坚持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这在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十分可贵的。也因此而受到了反动政府的仇视。1872年,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被反动政府强加上“叛国罪”遭到逮捕,李卜克内西被判处二年徒刑。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不畏强暴,在法庭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言论。恩格斯在当时(1872年4月23日)立即写信给李卜克内西,表示支持和鼓励。从1874年起,李卜克内西当选为德国议会议员,一直到去世。1875年,李卜克内西等爱森纳赫派领导人背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拿原则做交易,与拉萨尔派(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向拉萨尔机会主义作了无条件投降,李卜克内西与拉萨尔派的头目共同炮制并通过了一个机会主义的《哥达纲领》。马克思、恩格斯严厉批评了李卜克内西等爱森纳赫派领导人的倒退行为,马克思抱病写了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但李卜克内西没有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使这一合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1878年,李卜克内西等人在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的高压政策下,惊惶失措,缩手无策,竞宣布自动解散党的组织。在此关键时刻,又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挽救和帮助下,才使德国党渡过难关,使李卜克内西很快转变过来,执行马克思的正确路线,使德国党组织恢复,并把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结合起来。这时,李卜克内西成为德国党组织(已转入秘密状态)的实际领导人之一。1890—1900年,他担任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主编。从1889年开始,他又是第二国际的组织者之一,积极投入反对当时军国主义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