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4.2 赫拉克利特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0—约前480)
是古希腊著名唯物主义者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出生于伊奥尼亚地区爱非斯城,著有《论自然》,现仅存若干残篇。
赫拉克利特指出,“火”是万物的始因和本原。他认为,“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正象货物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这种变换过程是经过火死生气,气死生水,水死生土的下降运动和土死生水,水死生气,气死生火的上升运动实现的。他说“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这是以朴素的形式表述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列宁曾高度评价这一思想,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i]
赫拉克利特明确提出了运动变化的观念。他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并用河流和太阳作比喻,说明事物是不断更新的。他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他看来,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他把这种规律称为“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最先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他认为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善与恶、醒与梦、日与夜、少与老、生与死等都是同一的东西,“如果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对立面不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不止如此,他还看到了对立面斗争的作用。他说:“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他的辩证法是古希腊自发辩证法的最高成果,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ii]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辩证法是自发的,朴素的,并带有循环论的性质。
在欧洲哲学史上赫拉克利特也是第一个谈到认识论问题的人,他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世界是可知的,认识要以自然界为对象,“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他在看到感性认识作用的同时,也承认理性认识的作用。但在社会历史观上,他只推崇少数英雄人物,而轻视群众。他说:“一个人如果是最优秀的人,在我看来就抵得上一万人”。
注:
[i] 《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5页。
[ii] 《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0页。